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在魏、蜀、吳三軍將領眼中是不可戰勝的,堪稱智者、奇才!

他在魏、蜀、吳三軍將領眼中是不可戰勝的,堪稱智者、奇才!

諸葛亮出山以後,立即建議劉備把新野地區的遊民登記入籍,並且依戶徵集壯丁,由諸葛亮親自操練。這樣,劉備擁有了一支戰鬥力較強的軍隊,力量逐漸壯大起來。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劉表病死,由幼子劉琮繼位,長子劉琦十分不滿。劉備為佔領荊州,打算乘機和劉琦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劉琮。正當諸葛亮為順利實現隆中對的第一步計劃而精心策劃時,形勢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北方的曹操對長江流域垂涎已久,看見劉表病死,而劉備又天天壯大起來,嚴重威脅到自己的統一大業,決定親自率領15萬大軍南下,先奪取荊州,再消滅劉備,進而集中力量殲滅孫權的勢力,完成霸業。7月,曹操的大兵到達荊州地區,劉瓊很快投降了曹操,荊州失守。劉備自知不是對手,聽從諸葛亮的安排,準備退據到江陵,被處於優勢的曹軍追殺,大敗長坂坡。劉備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關羽的1萬水軍在夏口得以倖存。

元氣大傷的劉備與曹操隔江相望,隨時都有被消滅的危險。此時的劉備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再往南逃,從此再不想逐鹿中原;要麼和孫權聯合,共同擊退曹操,再圖大業。當劉備向諸葛亮問計時,諸葛亮堅定地說:「主公是帝王之後,怎麼能夠輕易放棄大業呢?臣願意出使東吳。」諸葛亮的這一正確選擇,決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也莫定了他施展智慧的舞台。諸葛亮命運中最輝煌的時候到來了。當諸葛亮乘著小舟,離開夏口前往東吳時,他的心仍是沉甸甸的。他知道此行的成敗與否與劉備集團的興亡密切相關,一定要謹慎從事。船到柴桑,魯肅已經在碼頭上等候多時了。「諸葛先生,您好。我是諸葛謹先生的好朋友,聽說先生要來,特在此迎接先生。」魯肅說著,向諸葛亮拱了拱手。「您就是魯肅先生吧?久仰,久仰。」諸葛亮一面應答,面想:早就聽說普肅很有見識,為人忠厚,對孫權忠心耿耿。如果能充分利用他,與孫權的聯盟就基本上可以保證了。

當然,不巴開石石牛爭水時何還能操之過急,要慢慢地來,要讓他先開口。果然,各肅首先進入了正題「諸葛先生,現在曹軍大兵壓境,不知劉皇權作何打算?」「晤。劉皇叔與蒼梧太守吳巨是朋友。我們準備投奔到他那兒去。」「吳巨是個很平庸的人,自己的地盤都快保不住了,到那裡去是沒有什麼前途的。「那麼,先生認為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先生此來一定比我更清楚」「哦。孫將軍也是這麼想么?」魯肅看了看諸葛亮接著說,「就要看先生您了。」第二天,孫權的帥府。諸葛亮正在和孫權商議怎樣對付曹操。諸葛亮說:「曹操這次率領大軍南下,是想擊敗南方各諸侯,歸於他的掌握之中,然後再平定西北地區,統一天下。將軍如果覺得很難取勝,不如投降曹操還可以享有榮華高貴;如果硬戰,結果很難預料。」「既然這樣,劉皇叔為何不投降呢?」「劉皇叔是帝王之後四海聞名,古代的壯士田橫,尚且能守義不辱,更何況我們呢?即使不能打敗曹操,也要戰死沙場,怎麼能投降呢?」說完,諸葛亮掃了孫權一眼,心想此人恐怕經不起這一激。

果然孫權拍案而起:「我孫家在江南統治已經有十幾年了,我不能就這樣把先輩留下的基業和幾十萬軍民白白放棄,我要與曹操決一死戰。」說著,孫權唰地拔出腰刀,劈下一個桌子角,「誰要是再勸我投降,就和這張桌子一樣。」接著,諸葛亮詳細分析了孫劉聯軍和曹軍的利與弊。曹軍兵多將廣,但士卒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戰,加上最近為追趕劉備,兵將疲乏,戰鬥力大減;而孫劉聯軍不僅善於水戰,而且為把敵人趕出國土,士氣高漲。只要抓住時機。就可以打敗曹操,平分天下。孫權聽從了諸葛亮的安排,派周瑜、魯肅率領3萬水軍來到夏口和劉備的軍隊會合。孫劉聯軍很快就成功地把不習水戰的曹軍逼到烏林地區,形成隔江對峙的局面。但老謀深算的曹操很快找到了解決自己弱點的辦法,他採用龐統的連環法,將戰船全部用鐵鏈連起來,四平八穩,士兵們如在平地上一樣,再也不暈船了。消息傳到江南,諸葛亮和周瑜不約而同地問道:「先生,有何高見?」問完,兩人會心地大笑起來。

他們將想好的計謀都寫在手心上,翻出一看,各寫著一個「火」字。當時正是冬天,曹軍在東北岸,這火攻的計策如何實施呢?江北,曹軍的中軍帳中歌舞正歡。曹操正在為龐統的連環法慶功,認為打敗孫劉聯軍指日可待,霸業即將完成大半,不免有些得意忘形。謀士程昱見曹操如此,忍不住潑了點冷水:「萬一諸葛亮採用火攻,所有的船都連在一起,還不被燒個精光。」曹操大笑道:「這個問題老夫早就想到了,但現在正是冬天,江面上只有西風,如果諸葛亮敢放火,只會把他自己燒光,那樣豈不正好。哈,哈,哈……曹操的笑聲是那麼自信,甚至有些狂妄。智勇雙全的一代梟雄曹操,一直頗受命運之神的青睞,在關鍵時候,總是能抓住機會,死裡逃生。但這一次,老天爺卻跟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它讓三國爭強的戲演下去,要讓諸葛亮的智慧充分發揮。在戰爭中,命運往往能扮演決定性的角色。智慧如果不與運氣相配,和愚蠢沒有什麼本質不同。這一次,初出茅廬的諸葛亮要贏了……

民間流傳的「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自然是誇大的事實。但諸萬亮智慧的全面確實無人能及。他根據當地泥鰍出洞的現象,預測出了那一場不合時令的東風的到來,並毫不猶豫地抓住了命運的賜予。結果,赤壁一戰,孫劉聯軍的一把大火,乘坐幸運的東風,燒掉了曹操的整個水軍,燒得曹操棄甲丟盔,狼狽不堪地逃回許昌,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敢再興師南下。接著諸葛亮幫助劉備借下荊州,並收復了江南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取得了立足之地。下一步就是奪取益州了。益州,物產豐富,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當年的高祖劉邦正是從這裡出關,一舉統一九州的。楚漢爭霸,勝者為王,那是怎樣的豐功偉績啊!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如果沒有極好的時機,強攻硬取是不能成功的。諸葛亮佔領荊州等地後,一方面整頓內政,操練士兵;一方面多方打探,等待時機。他知道機會到來的時候,就像閃電一樣短促,全靠你是否能不假思索地利用它。

3年後,即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機會終於來了。益州的劉璋集團內部發生了分裂,劉璋感到形勢難以控制,派手下的謀士法正出關,請以忠厚信義聞名天下的劉備帶領軍隊進駐益州,幫助他維持統治。為了表示誠意,也為了進一步的行動做充足的準備,諸葛亮特意留守荊州,只讓劉備帶領部分將士前往益州協助劉璋,討伐北部的張魯。又過了3年,張魯戰敗,劉備立刻從前線回師,佔領涪陵。等待已久的諸葛亮乘機率領張飛、趙雲,沿江而上,一鼓作氣打到成都,和劉備一起把劉璋趕出了益州。三足鼎立的局勢終於明朗了。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諸葛亮使默默無聞、寄人籬下的劉備具備了與強敵曹操、孫權相抗衡的軍事力量,充分施展了他過人的才智和軍事才能,地位一天天顯重。在魏、蜀、吳三軍將領眼中,他成了不可戰勝的智者的象徵。是的,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諸葛亮都堪稱智者、奇才。但諸葛亮畢竟不是神。

古人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如果一個聰明人犯錯誤,結果會比100個愚蠢的人犯錯誤更可怕。因為他是孤獨的,他的思想遠遠地超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夠救他,除了他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被三國演義醜化,被誤會了千年,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他
他讓曹操都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只因這一優點,成為了江東之主!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