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文帝追封朱標,無人反對,為何嘉靖帝追封其父,引來一片罵聲?

建文帝追封朱標,無人反對,為何嘉靖帝追封其父,引來一片罵聲?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朱標做了多年的皇太子。太子為「儲君」,僅僅在皇帝一人之下,相對於其他兄弟、臣民同樣也是「君」,均有君臣名分。

因此,當朱元璋選擇了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成為大明王朝新任儲君之後,朱標這個「懿文太子」,在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繼位之後,必然要被追尊為皇帝,就是人人皆知的必然了。


懿文太子:朱標(大明興宗康皇帝)

建文帝追封朱標,無人反對,為何嘉靖帝追封其父,引來一片罵聲?

如果嚴格根據封建禮法的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先死時,若長子有孫則必當立孫,無論其孫是嫡是庶。因此,當皇太子早逝,其子為皇孫繼位後,必定要先追尊其生父為帝,也完全符合曆朝歷代的禮法。

歷代華夏王朝的例子有:


南齊武帝蕭賾的太子蕭長懋死後,立太子之子蕭昭業為皇太孫,同年蕭賾病死,蕭昭業即位,追尊其父為「齊世宗文皇帝」。

南梁武帝蕭衍的太子蕭統死後,爆發侯景之亂,其子蕭詧建立西梁政權,追尊蕭統為「齊高宗昭明皇帝」。

隋明帝楊廣的太子楊昭死後,楊廣不再立儲,將幾個皇孫都當做了儲君的後備人選,加以考察和培養,其子楊侑即位後,追謚其父為「隋世宗孝成皇帝」。

而胡族王朝類似的例子就更多了: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太子拓跋晃死後,立太子之子拓跋浚為世嫡皇孫,即皇太孫。拓跋浚繼位後,追尊拓跋晃為「魏恭宗景穆皇帝」。

遼道宗耶律洪基的太子耶律浚死後,不再立儲,臨死前遺命其孫「燕國王」耶律延禧繼位。耶律延禧繼位後,追尊耶律浚為「遼順宗大孝順聖皇帝」。

金世宗完顏雍的太子完顏允恭死後,立太子之子完顏璟為皇太孫。完顏璟即位後,追尊完顏允恭為「金顯宗體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真金死後,不再正式立儲,將太子舊璽授與皇孫鐵穆耳。鐵穆耳即位後,追尊真金為「元裕宗文惠明孝皇帝」。

因此,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後,追尊其父朱標為「明興宗康皇帝」,完全符合禮法,任何人也挑不出錯處。哪個大臣居然敢質疑,便是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大不敬」而自尋死路。

明成祖朱棣「靖難」奪位後,徹底廢黜了朱允炆的帝號和建文帝的年號,不再承認朱允炆是明朝合法的皇帝,因此朱標這個追尊帝號自然也就被取消了,重新恢復為「懿文太子」,其妻子呂氏也就從「皇太后」被貶稱「皇嫂懿文太子妃」,被迫遷居朱標陵墓附近,為其守陵。


朱棣起兵「靖難」,奪取皇位

建文帝追封朱標,無人反對,為何嘉靖帝追封其父,引來一片罵聲?

然而,所有人心知肚明,這只是皇權戰爭後的成王敗寇而已,朱棣做的是用強權壓制了禮法。正德、萬曆、崇禎年間,陸續有大臣提出恢復朱允炆的帝號,並加以廟號和謚號,只是當時阻力仍大。

等到明末北京城破,半壁江山不保,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為了形式上做到團結一致,齊心抗敵,就迅速宣布將朱允炆的皇帝身份恢復,追封其為「明惠宗讓皇帝」,同時也將朱標的帝號「興宗孝康皇帝」一併恢復。

清朝修《明史》時,雖然不承認南明弘光政權,也不承認他們加給建文帝朱允炆的帝號,而由乾隆帝另外擬了「明恭閔惠皇帝」的帝號。然而《明史·列傳三·朱標傳》仍然用「興宗孝康皇帝」來稱呼朱標。

而嘉靖帝朱厚熜的繼位時情況則完全不同,因為他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生前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儲君,從始至終都只是明孝宗朱佑樘和明武宗朱厚照的臣子。

朱厚熜是在明孝宗明武宗這一脈絕嗣後,作為旁支宗親入繼大統。之前華夏王朝如漢、唐、宋各朝,類似他這種情況的皇帝,對本來的生父、親生祖父等尊親,頂天了不過是稱「某某皇」,不入太廟,不加廟號。

比如漢朝時,

  • 漢宣帝劉詢追尊其父史皇孫劉進為「悼皇考」,
  • 漢哀帝劉欣追尊其父定陶王劉康為「恭皇」,
  • 漢安帝劉祜追尊其父清河王劉慶為「孝德皇」,
  • 漢桓帝劉志追尊其祖父河間王劉開為「孝穆皇」,其父平原王劉翼為「孝崇皇」,
  • 漢靈帝劉宏追尊祖父劉淑為「孝元皇」,生父劉萇為「孝仁皇」。
  • 即使以大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如此蓋世功勛,名為中興,實為開創,也不曾追封其生父劉欽為帝,或加以廟號謚號。

唐朝時,雖然「皇帝」「太子」的追尊被濫用,甚至出現了「父親追封早死的兒子為皇帝」(唐高宗追封李弘為「孝敬皇帝」),「兄長追封早死的弟弟為皇帝」(唐代宗追封弟弟李倓「承天皇帝」)的奇談,但所有繼承皇位的皇帝,此前都是皇子,生父都做過皇帝,因此也不存在類似的追尊。

宋朝時,宋英宗趙曙絞盡腦汁,和朝臣、太后歷時18個月僵持,也僅僅讓自己的生父濮王趙允讓變成了「皇考」,未能給他加任何帝、皇尊號。南宋時,那幾位從旁支入繼大統的繼嗣之君,如宋孝宗、宋理宗、宋度宗的父祖,同樣沒有加任何帝、皇尊號。

因此,嘉靖帝朱厚熜先尊奉其生父興獻王為「興獻帝」,猶自尚可,嘉靖三年後強行鎮壓「護禮派」大臣,加稱「皇考恭穆獻皇帝」,已經過分了。

到嘉靖四年修《獻皇帝實錄》,嘉靖七年修《明倫大典》,加尊「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嘉靖十七年,更同意某個投機官員的上書,加尊為「大明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簡稱「明睿宗獻皇帝」),而且不但進入太廟,排位更位列於明武宗之上,實在太離譜了。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建文帝追封朱標,無人反對,為何嘉靖帝追封其父,引來一片罵聲?

明太祖朱元璋是功蓋寰宇、重光華夏的開國皇帝,他追尊父祖為天子七廟,是有理有據,合乎禮法和歷朝慣例,而朱厚熜又是誰?若不是明武宗無子早死,皇位又怎麼輪得到他?

畢竟興獻王生前只是明武宗臣子,沒當過半天皇帝和儲君,居然就這麼「以臣壓君」,是為華夏王朝千古奇葩之事。

也只有「爾本蠻夷」的女真金朝和蒙古元朝,才會和嘉靖帝一樣蠻橫做派,混淆君臣大儀,如完顏宗輔因為其子完顏雍繼位,被尊為「金睿宗」,拖雷因為其子忽必烈繼位,被尊為「元睿宗」,剛好和興獻王這個「明睿宗」廟號一致,真正諷刺之極。

嘉靖帝開此惡例,後來的南明弘光帝、隆武帝、永曆帝們也有樣學樣,給老福王、老桂王、四任老唐王都加了「大明某宗某皇帝」的尊號,

  • 朱由崧 安宗簡皇帝(弘光帝)
  • 朱聿鍵 紹宗襄皇帝(隆武帝)
  • 朱聿鐭 文宗節皇帝(紹武帝)
  • 朱由榔 昭宗匡皇帝(永曆帝)
  • 朱常洵 恭宗孝皇帝(福王)
  • 朱常瀛 禮宗端皇帝(桂王)
  • 朱宇溫 哲宗惠皇帝(唐王)
  • 朱宙栐 純宗順皇帝(唐王)
  • 朱碩熿 定宗端皇帝(唐王)
  • 朱器墭 裕宗宣皇帝(唐王)

要真是南明特別是隆武帝政權,如果能僥倖堅持下來,那時大明朝廷的太廟,才叫好看之極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狸晨曦 的精彩文章:

李莫愁的冰魄銀針,竟是她師父專門為她所創武功!
白玉蘭視後,孫儷《那年花開》為何輸給馬伊琍《我的前半生》?

TAG:狐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