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郎窯紅與祭紅的特徵和鑒別

郎窯紅與祭紅的特徵和鑒別

郎窯紅,是我國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它色彩絢麗,紅艷鮮明,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在1300℃以上的高火度還原焰中而成,是清康熙朝仿明宣德寶石紅釉時所創燒的一種別具一格的高溫銅紅釉。

清康熙 郎窯紅觀音瓶

郎窯紅自誕生便以釉色和稀罕,名聞天下。與郎廷極同時代的文人劉廷璣稱郎窯紅「仿古暗合,與真無二」。民間則有「若要窮,燒郎紅」一說,說的是郎紅釉的燒制難。

清雍正祭紅釉梅瓶

祭紅亦即霽紅,因用於祭祀,故名。祭紅一度與祭藍齊名,燒成後的釉面呈失透狀,釉、色深沉安定,口沿下不露白,釉不垂足,汁水均勻凝厚。以明初永樂、宣德的鮮紅、寶石紅最著。祭紅釉的燒造至明代嘉靖朝便失傳,萬曆時以低溫鐵紅替代,至清康熙朝,高溫銅紅釉才恢復生產,時謂「霽紅」,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紅釉品種。

郎窯紅與祭紅在外觀上的特徵:

1、郎紅釉面玻璃光澤強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奪目;祭紅的釉面凝厚瑩潤,釉子濃郁呈失透狀;

2、郎紅釉流動性大,口沿下因此顯露出白色胎體,此「脫口」為郎紅典型特徵,再則,底足有一環深褐色的積釉,稱「垂足」,但流釉一般不過足,故所以郎紅瓷獨具「脫口垂足郎不流」之風貌。

清康熙 郎窯紅釉觀音瓶

祭紅基本是色不脫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積釉現象,由於積釉較薄、規整,亦明顯有別於郎紅。祭紅的另一特徵是器口與足根處,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燈草邊」;而郎紅器要麼沒有「燈草邊」,要麼系「人為塗施的一層厚而含有粉質的白釉或漿白釉」;

3、郎紅的釉色鮮紅艷麗,由於流動性大,通體上下、甚至前後,釉色的變化顯得活潑、靈動、多姿,器物口沿下露白,器身越往下色澤越濃重,釉色濃處好似牛血初凝,而紅釉稍薄便會出現如雞血一般鮮紅,非常美妙。這艷麗的釉色,被看成一代絕品,是郎窯瓷的代表作。其近底足處又常因積釉過厚呈暗紅色或黑褐色,且會出現一環呈羽翅狀的黑色紋理又非常奇特。祭紅則釉色通體勻凈、少見變化,相對而言,典型永宣祭紅釉呈鮮紅色,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寬,在3 5毫米之間,清代紅釉大多色澤凝厚深沉,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窄,約1 2毫米左右。

4、用放大鏡可見到,郎紅的釉內氣泡既細小又稀疏。清代祭紅的釉泡相對較大、較稠密,而永宣祭紅釉的氣泡分布,則介於兩者之間,不太稠密,然而,氣泡卻個子大,大得憑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郎紅的釉層內開有大小紋片,祭紅無紋。

6、郎紅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桔皮紋現象偶爾有之;祭紅大部分有桔釉現象,對比之下可見,明代的桔皮紋較清代大,而清雍正桔皮紋則較乾隆朝大。

7、郎紅的底足與器內,或呈米黃色或呈淺綠色,俗稱米湯釉與蘋果青釉,也有少數底為本色的紅釉底,而祭紅的器內器外,均無此特徵。

8、康熙的官窯器自康熙十九年起大多帶上款識,但郎紅器均無款;而祭紅器通常署有官款。

另外,郎紅釉的器型以瓶與尊為主,祭紅釉習見壺、碗、盤、洗、缽和瓶,瓶多為梅瓶與玉壺春瓶。器型上的這一差異,在甄別時亦不能不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粉彩瓷獨特的藝術魅力:淡雅秀麗和粉潤柔和
儀器下的古代瓷器微觀鑒定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