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先賢——端木賜

華夏先賢——端木賜

端木賜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

《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儘管子貢有著多方面的建樹與成就,但他在孔子面前卻表現得非常謙。《論語·公冶長》記孔子問子貢:「汝與回也孰愈(誰更強些)?」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子貢對此是深知的,但孔子偏偏向子貢提這樣的問題。子貢相當有涵養,他說:「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其實到底子貢與顏回哪個強,世人有目共睹。子貢與顏回比,就政事言,顏回要交白卷;就生存能力言,顏回連生計也幾乎維持不下去,《論語》說他「屢空」,看來斷炊的事情亦經常發生,而子貢卻是「家累千金」;論彰揚其師之美名,顏回更沒有子貢那樣的巨大能量。至於孔子遇危難、遭險惡時,子貢總能挺身而出,顯其大智大勇。《史記·孔子世家》曾載孔子困陳、蔡,絕糧,情形十分危急,而當時孔子門徒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是「子貢使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子貢是孔門弟子中之最傑出者其中之一。

文字:張濤

編輯:王藝錦

審核:袁霜斌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贊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吧,,想要了解更多華夏文化知識,請關注漢文化小百科(′?ω?)?如果你有想推薦的漢文化知識也歡迎投稿,我們將會斟酌篩選後推送。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文化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華夏文化——中國古代軍事科技
漢服科普——傳統服飾工藝的復活

TAG:漢文化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