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設色山水,斑斕畫作

設色山水,斑斕畫作

江山入畫

中國古代山水名畫系列活動

設色山水 斑斕畫作

青綠、金碧、淺絳

今天觀游畫中江山,讓我們從「青綠」「金碧」「淺絳」等各路設色講起。

一提起中國傳統山水畫,

人們腦海里浮現的總是陽春白雪的水墨畫,

寫意有餘,卻令許多對傳統繪畫

審美不夠專業的人望而卻步。

事實上,色彩一道在中國傳統繪畫中

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

設色畫中也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

青綠山水: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

石青,又稱藍銅礦

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北宋青綠山水巔峰之作是大家都熟悉的少年天才王希孟《千里江山圖》10米大長卷,以展板形式包裹著聞學堂的長廊。

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其中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歷來被文人畫派所推崇,稱其審美成就高於《千里江山圖》。

諸位不如來聞學堂親睹兩幅作品,讓兩宋的青綠山水在您眼中一較高下。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輸入

金碧山水: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輝煌,以泥金﹑石青和石綠三種顏料作為主色﹐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可以說是青綠山水的一個變種。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

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

李思訓即是唐人口中的大李將軍,因玄宗開元初官右武衛大將軍而得名。他工書法,擅畫山水樹石,筆力遒勁,格調細密。朱景玄說他「國朝山水第一,列神品」(《唐朝名畫錄》)。他的兒子李昭道世稱「小李將軍」,兼善鳥獸、樓台、人物,並創海景,畫風精緻,「雖豆人寸馬,也鬚眉畢現」。張彥遠說他「變父之勢,妙又過之」。由於畫面繁瑣,線條纖細,論者亦有「筆力不及思訓」之評。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是「江山入畫」系列的又一幅青綠山水作品,畫面右下角唐玄宗所騎的三驄馬和畫面正中央因長途奔襲入蜀而累得在地上打滾兒的馬兒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

《明皇幸蜀圖》

一般來說,青綠山水有式筆青緣意筆青緣之分。 前者以工緻的筆法為特徵。從六朝開始,逐步發展至唐代二李才確立了青綠山水的基本創作特色。兩宋之交前後形成金碧山水、大青綠山水、小青綠山水三個門類,在元、明、清三朝各自發展並相互影響,而以小青綠山水為盛。

大青綠山水長於燦爛明艷,小青綠山水妙在溫蘊俊秀。後者在明末出現,以藍瑛的沒骨重彩山水為代表。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近現代張大千、劉海粟等創立的青綠潑彩山水。沒骨重彩長於艷麗繽紛,青綠潑彩長於熱烈酣暢。

淺絳山水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工藝繪畫中亦見。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清代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說:「淺絳山水,則全以墨為主,而其色輕重之足關矣。」 他強調了筆墨仍為畫面狀物構形的基礎,墨色足後,略施淡彩,畫面色調單純統一,減少濃淡和輕重的變化,而其色多施於山石之上。

淺絳山水扇面

圖書推薦:《中國畫歷代名家技法圖譜.山水編》/盧輔聖

出版: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9

責任者:盧輔聖

索書號:J212/L791-7

館藏地:嘉定保存本書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聞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