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由心學,感於神明:焚香與生活的修行

道由心學,感於神明:焚香與生活的修行

對於香,明朝文人屠隆說道:

焚之可以清心悅神(資料圖)

香之為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晴窗搨帖,揮塵閑吟,篝燈夜讀,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薰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

「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靄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

香在讀書、靜坐、閑談的過程中具有清心悅神,舒暢胸懷,陶冶性情,增強雅趣的功效。

扈江離與辟芷(資料圖)

其實中國古人很早就十分重視香的使用。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熱和釀製香酒的記載;在《詩經》中就記有「采艾」和「采蕭」等;《尚書》中記載:「至沿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性馨」,其認為好的德性,就如馨香一樣,能感動神明。

楚國屈原善用「香草美人」來比喻高尚貞潔的人格。《離騷》和《九歌》等著名詩篇中也記載了許多香料和香草的名字,如《離騷》中的「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這裡提及的很多香草都是高潔人格的象徵和比喻。其中白芷、辛夷還可用於驅邪消災,這在當時巫術盛行的楚地非常流行。

香之敬

道教認為,焚香能夠助力修行,凝神聚精,至而感通神明。唐代高道杜光庭《太上黃籙齋儀》卷五六說:「凡修齋行道,以燒香燃燈最為急務。香者,傳心達信,上感真靈······」

凡修齋行道,以燒香燃燈最為急務(資料圖)

香不僅是表達敬仰的用品,也成為了道教徒與神明溝通的媒介。」道教認為香煙繚繞所形成的煙雲可以將人們的虔誠之心上傳天界,從而與神明溝通。

在道教齋醮科儀中《祝香咒》曰:「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焚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但要達到溝通神明祖師的作用,更需虔誠恭敬、堅定不移的求道之心,方獲成功。

古代的許多醫學家也是道學家對傳統香理論都卓有貢獻,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神農本草經》、《肘後方》、《千金方》等歷代道教醫學典籍,都有許多關於香葯或香的內容。

香料製作紛繁複雜,用料眾多(資料圖)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寶玉在婚禮上揭開新娘的蓋頭,發現竟然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頓時舊病複發,昏暈起來。家人連忙「滿屋裡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魂魄」。一句「定住他的魂魄」,明顯是受道教思想的影響。

香之德

香不僅僅是一種外在氛圍的調適,也有助於中國文人內在德性的提升。「香氣養性」是其具體表現,甚至是上升到「禮」的層面。

故《荀子·禮論》曰:「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多而不厭,寡而為足(資料圖)

「禮」是後天熏陶出來的,就如人身在香薰之中,德性也需要在後天中培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黃庭堅在說香有「十德」:

感格鬼神,清凈身心;能除污穢,可助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

「香氣養性」貫穿於香文化的各個方面。香不僅用其芳香,更用其養生養性之功,進一步引導士大夫從沐浴香、品香的芬芳享受進而發展到富有詩意與靈性。唐朝詩人王建有一首《香印》的五言絕句:

閑坐燒印香,滿戶松柏氣。

火盡轉分明,青苔碑上字。

香之雅

自古讀書以香為友,獨處以香為伴;書畫會友,以香增其儒雅;參玄論道,以香致其靈慧;衣需香熏,被需香暖;調弦撫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導其韻;幽窗破寂,繡閣助歡,香雲一爐可暢其神而助其興。

火盡轉分明,青苔碑上字(資料圖)

可以說是,書房有香,卧室有香,燈前有香,月下有香;香品種類繁多,有伴讀香、伴月香、梅花香、柏子香、沉香、檀香、甲香、芸香等等,不一而足。

現代台灣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在其《沉香三盞》中寫道:「焚香是最奇怪的,不論何時,只要看到一炷香,彷彿心靈就有了安定的力量;相信那香不只是一縷煙,而是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神借著那一縷煙,聆聽了我們的聲音。」

「最好的當然是在雨天,屋裡點起一炷香,當微雨如星芒在屋外浮動時,泡一壺沉香,看煙香裊裊,而茶香盈胸,那時真可以做到寵辱皆忘的境界。」

道觀常設香爐(資料圖)

跟幾位好友沏上一壺清茶,燃上一根線香,如行雲流水般暢談天下事,豈不為人間一大興事

名山大川、宗教聖地,成為許多人飽覽暢遊、朝拜祈福的重點。在莊嚴的殿堂庭院、在秀雅的叢林道觀中,當人們看到一簇簇紅妝艷裹的高香直指青天,內心深處都會升起對祖先故人的緬懷、對天地神明的敬畏。

在社會上,出現了搶頭香、燒高香,甚至拍賣頭香等問題,這並不是道教所倡導和認同的行為。道教提倡文明敬香,提倡正信恭敬,用平和、虔誠的心態表達自己的善心和敬畏。

(編輯:柯恩)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祖師傳說至今傳之古稀將軍引入道
星君主世 榮樂壽苦:話說分屬四方四宮的二十八宿星君(下)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