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管道測漏員

管道測漏員

小劉

年齡:29 歲

職業年齡:5 年

職業口號:人在地上,心在地下

夜幕降臨,一群看起來鬼鬼祟祟的人遊走於街巷。他們行動分工明確,訓練有素,時而蹲在井蓋附近敲敲,時而趴在地上聽聽,地下的水管線路既是他們的行走路線,也是要傾聽的城市心脈。

F=《男人裝》劉= 小劉

F :你是不是像電影里的大俠一樣,把耳朵貼在地上就能發現問題?

劉:我要是有那兩下子就真成大俠了,還是要藉助專業的儀器,水管都在地下1 米多,上面覆蓋著草坪或者別的,靠耳朵是不可能聽見的。

F :明白了, 儀器就像醫生的聽診器那樣嗎?

劉:工作原理差不多,有聽漏儀和聽音桿,雖然現在的儀器越來越先進,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耳朵。

F :有沒有在白天工作的時候?

劉:幾乎沒有。深夜噪音少,能準確測量,白天車多人多,測漏儀放大管道水流聲波的同時也一樣會放大行人的腳步和汽車的聲音,而且會影響交通。

F :天天都去聽水聲,沒有「摸魚」的時候?

劉:幾乎每天都去,畢竟城市那麼大,一個地方出現漏水,就可能有幾個小區的用水出現問題。

F :那聽到什麼聲音就是有病了?

劉:正常的水流聲,是連貫性很強、很穩定的流水聲。如果出現管道漏水現象,會聽見微弱的「嘶嘶」聲音,我們就要想辦法標記出來漏水點,然後聯繫維修工人白天來抓緊維修。

F :有聽錯的時候嗎?

劉:經常有,很多地方環境不適合排查,我們只能歸類為疑似漏水,需要再次複查,因為一旦出錯,或者沒有準確標記漏水點,維修工人來之後把地面挖開是要耗費很大力氣的,沒有還好,就怕挖開的地方跟漏水的地方離得不遠,這就尷尬了。

F :你這些年測出多少漏水點?失誤了幾次?

劉:我干這行五年了,大概測出來近800 個漏水點吧,失誤過很多次,記不住,也不好意思提,但大部分失誤都是剛從事這份工作的時候,現在經驗越來越豐富,失誤越來越少了。

F :我們地下的水管怎麼那麼多病啊?

劉:原因很多,管道老化是大問題,就拿北京來說,從建國初期就開始建設,後期有過幾次大的改造,情況已經好很多了,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比方說各處施工造成的影響,所以我們每天都必須對各地的地下管網進行排查。

F :聽著好像人得了血栓。

劉:堵了就是血栓,出現爆裂的情況等於人突然腦出血,那可就慘了。

F :因為你們天天晚上鬼鬼祟祟地在外面逛?

劉:對,在小區裡面測漏的時候,經常被大媽拽住詢問是幹什麼的,能聽懂的還好,聽不懂的大媽就喊保安來,有一次甚至報警了,說我們要挖地道搶銀行。

F :警察來了解釋清楚了嗎?

劉:解釋清楚了,我們都要帶著工作證出門排查的,就是為了避免被不理解的民眾誤會。

F :工作還不被理解,不委屈嗎?

劉:這些小插曲我們都當成笑話講,雖然有時候很辛苦,很無奈,但是找到漏水點,避免損失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F :還真有點砥礪前行的意思啊?

劉:不敢不敢,但是我堅信城市上面的安然無恙,離不開我們這些人的努力,我們能做到的只是讓城市下面井然有序。

F :話是沒錯,你就沒有什麼私心?

劉:最大的私心就是希望工作順利,能讓我睡個安穩覺。很多時候是剛邁進家門準備休息,電話就響了起來,這就要馬上到現場排查。

F :睡不好覺不影響聽力嗎?

劉:我還真沒想過,不過我的聽力經過多年的磨鍊,比一般人靈敏得多,說是順風耳都不過分。

F :我想起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的故事。

劉:沒錯,城市對於我們就像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只是我們可不止要待上七七四十九天。

編輯= 李超攝影= 嚴寒 採訪+ 文= 波子汽水

後期= D41 攝影助理= D41 出鏡=帥帥

熱文回眸

訂閱號關注「新男人裝」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男人裝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女球迷列傳
打入盧浮宮——除了那些國寶我們還「發現」了這個!

TAG:男人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