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奈及利亞會輸在哪裡?

奈及利亞會輸在哪裡?

作者:Emma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在2015年,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發布了當年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Global Terrorism Index)。名列榜首的,是源自非洲國家奈及利亞的恐怖組織「博科聖地」,連臭名昭著的「伊斯蘭國」都只能排在第二。

奈及利亞的博科聖地名列榜首

但是人們一般都不太了解的「博科聖地」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它主要活躍在奈及利亞、查德、喀麥隆等地,地區受關注的程度遠不如中東和歐洲。但不得不說,這個非洲恐怖組織的行動力和恐怖程度,對於當地人來說,是致命的。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看這個可怕的奈及利亞恐怖組織。

出現和成長

「博科聖地」(Boko Haram) 的正式名稱是「致力傳播先知教導及聖戰人民軍」(Group of the People of Sunnah for Dawa and Jihad),聽上去就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和ISIS的旗幟一毛一樣

因為博科聖地已經對ISIS宣誓效忠

在ISIS的指導下發展「恐怖事業」?

這一恐怖組織於2002年在奈及利亞東北部成立,隨後逐步擴張至奈及利亞整個北部地區。近年來,「博科聖地」甚至將活動範圍擴展到鄰國,它對喀麥隆、尼日和查德等地的安全局勢構成了嚴重威脅。

「博科聖地」希望藉助於恐怖活動,宣傳聖戰並在奈及利亞建立伊斯蘭國家,推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作為一個極端保守的組織,它視西方文化和教育為洪水猛獸,對西方文明持強烈批判態度。

他們只相信這兩樣東西..

這一點從它的名字構成就能看出來:Boko是一個豪薩語單詞,意為「虛假」,通常用來指「世俗的西方教育」;Haram來源於阿拉伯語,意為「禁止」。所以Boko Haram也被翻譯為「西方教育應該被禁止」或「西方文化應該被禁止」。

來自北方的伊斯蘭教擴張

以及來自海洋的歐洲殖民者擴張

使得奈及利亞北部以伊斯蘭教為主

並與南方的基督教和本土宗教有很大矛盾

今天的「博科聖地」與政府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張,但其實在成立初期,「博科聖地」表達訴求的方式較為溫和。它開始大規模發動襲擊和開展恐怖活動是在2009年之後。

2009年,「博科聖地」的成員與當地警察發生流血衝突。警方逮捕了「博科聖地」的創始人和精神領袖Ustaz Mohammed Yusuf。這一衝突隨後升級為武裝叛亂。從那之後,「博科聖地「的襲擊力度不斷加大,並對四處出擊,將仇恨帶到了臨近國家。

「博科聖地」頭目阿布巴卡爾· 謝考

這些恐怖分子主要的襲擊對象是軍營、政府機構、警察局和監獄,並製造爆炸案。最近幾年「博科聖地」更是開始轉向純粹的恐怖活動,將目標鎖定為世俗學校的學生、醫療工作者以及支持政府的村莊。

尤其是喜歡綁架女學生

說是聖戰,其實「博科聖地」襲擊村莊主要為了物資,同時也進行可怕的屠殺。2014年2月,「博科聖地」在東北部的博爾諾州屠殺當地村民,造成100多人死亡。2015年7月,同樣在博爾諾州,又有將近100名平民被「博科聖地」屠殺。

「博科聖地」武裝分子在首都阿布賈

製造爆炸事件後的現場。

出於極端保守的宗教主義,「博科聖地」對待女性的態度尤為殘忍。2014年4月,一所公立中學的200多名女學生遭到該組織的綁架。同年12月14日,又有將近200名婦女在北部村莊被綁架。2018年2月,「博科聖地」有從東北部一所女子學校中綁架了100多名女學生。

綁架了很多很多

將這些女學生帶走之後,恐怖分子就會對她們進行洗腦,設法將其納入自己的戰鬥體系當中。由於奈及利亞當地很少會將女性與恐怖活動聯繫起來,「博科聖地」便利用她們開展間諜和人員招募等活動。

此外「博科聖地」也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問題。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2014年之後,女性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的數量大大增多,甚至許多未成年女性也參與到了自殺式襲擊中。

老實說,分工很明確

從2011年至今,有超過28000人死於武裝衝突中,在東北部,因「博科聖地」而流離失所的人數超過180萬。至少20萬人成為難民,流入查德和喀麥隆等地,是非洲西部最大的安全隱患和人權危機。

瘋狂的背後

「博科聖地」的崛起之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

從地理位置上看,「博科聖地」興起的地區位於奈及利亞東北部,地處奈及利亞、喀麥隆、查德和尼日四國的交界處,是某種意義上的「三不管」地帶。

比如奈及利亞與喀麥隆交界處為崎嶇的山地,兩國政府對這一地帶的掌控均非常薄弱。這給了恐怖分子建立大本營的最好機會。

北喀麥隆曼德拉山脈

不過這隻能解釋他們建立基地和快速擴張的原因,其突然崛起還有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是奈及利亞嚴重的貧困落後和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導致了如此瘋狂的恐怖組織能夠興起。

南北差異巨大的奈及利亞

(沿海收益於石油財富)

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其油田多位於南部地區,來自南方的統治階層牢牢把控著石油這一經濟命脈。所以石油出口帶來的豐厚收益並沒有惠及北部地區。伴隨著油價飛漲,南部地區更加富庶,與此同時北部薄弱的工業受到嚴重的全球化衝擊,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NLNG 尼液化天燃氣公司工廠

富得流油

此外在自然環境上,奈及利亞北部地區飽受沙漠化和乾旱問題的困擾。惡劣的自然條件加上收入水平兩極分化,讓當地民眾的生活十分貧困。

正在萎縮並趨於乾涸的查德湖區

奈及利亞、尼日、查德、喀麥隆交界地帶

奈及利亞北部的失業率和文盲率等數據均遠遠高於南部地區。社會的嚴重分化讓許多北方民眾對政府產生強烈的不滿,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用暴力來發泄這種不滿情緒。這就為「博科聖地」的壯大提供了肥沃土壤。

奈及利亞的難民

「博科聖地」發展過程中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宗教。

奈及利亞的北部以伊斯蘭教為主,南部則以基督教為主,天然存在潛在的衝突。雖然奈及利亞的憲法規定了奈及利亞為世俗國家,但北部地區一直致力於實現政教合一,力推將伊斯蘭教法引入立法體系,多年來南北衝突不斷。

而宗教劃分又與民族劃分高度重合

對於由三大民族組成的奈及利亞

可以說是一種事實上的分裂狀態

而且相比富裕而世俗的南方民眾,艱難的生存環境迫使北部穆斯林更加虔心宗教從而緩解自己的痛苦,這給了極端煽動分子很好的機會。

通過他們的宣傳,奈及利亞北方民眾認為貧困、腐敗等問題都是由南方基督徒帶來的,原本只是單純的經濟社會問題被上升到了宗教對立的高度。藉此良機,「博科聖地」以伊斯蘭聖戰的名義進行抗爭,各種極端活動都以宗教的形式表達。

我們沒有錯,錯的是整個世界

外部的支持也對「博科聖地」的崛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911」發生後,基地組織在美國的打擊下開始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而與其地理位置相近,面臨嚴重社會問題的非洲成為了他們理想的發展地區。基地組織大力扶持「博科聖地」的發展,並對其提供資金技術和人力上的支持。

除了基地組織外,在2014年後,另一個推動「博科聖地」擴張的組織是「伊斯蘭國」。「博科聖地」在發展過程中,借鑒了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利用宗教來進行管理,並青出於藍,比兩位老師的恐怖排名更高。

「博科聖地」向「 伊斯蘭國」的「效忠」宣言

應對「博科聖地」的挑戰

打擊生長在各國邊界薄弱地帶的恐怖組織,自然需要多國合作。喀麥隆、查德和奈及利亞等國組建了聯合軍隊來對「博科聖地」進行打擊,美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也啟動了援助計劃,幫助奈及利亞政府訓練軍隊,並提供相應的物資援助。

中國也承諾提供「中國衛星和情報部門

獲得的任何有用信息」

但由於「博科聖地」在北方滲透範圍很廣,根基深厚,奈及利亞的個別政黨甚至有時拉攏 「博科聖地」,以期在政黨鬥爭中獲取更多民眾支持;飽受貪腐困擾的奈及利亞政府軍也面臨裝備落後和武器短缺等問題;糧餉不到位、政治動員能力不足,導致政府軍士氣低落,經常出現臨陣脫逃的情況,所以政府軍主導的恐怖組織清剿行動遲遲不能見效。

反觀「博科聖地」,獲得了基地組織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其武器裝備甚至比奈及利亞軍隊的還要先進。

AK47 RPG要多少有多少

奈及利亞當局在今年四月宣布投入10億美元用於採購設備來打擊「博科聖地」,但這10億美元是否真的能被用到實處,仍是未知數。

尼日武裝部隊於2015年3月與博科聖地戰鬥

這是恐怖組織召出來的骷髏兵么

目前奈及利亞政府的應對措施大部分仍以軍事行動為主,政府似乎沒有採取其他措施的意願。然而單純的軍事打擊並非長遠之計。正如前文所言,「博科聖地」興起的背後是社會頑疾和持續不斷的宗教紛爭。只要奈及利亞基本的社會和經濟狀況沒有發生決定性變化,嚴重社會不公和經濟發展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就算擊垮的「博科聖地」,類似的武裝組織也會再次崛起。

對於奈及利亞政府來說,一個全面且顛覆性的計劃,是最終消滅恐怖組織生長土壤的必需品。安全危機只是暫時的,長遠來看還是要訴諸消除導致諸多問題的社會不公正現象。

另一個問題

當大量武器隨著武裝組織流入民間

奈及利亞北部或將進入長期的社會失控狀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博科聖地」的活動並非受到本國所有穆斯林的歡迎。許多北方穆斯林對這一恐怖組織一直持批評態度。例如在前文提到的2009年衝突之前,當地穆斯林領袖已經提醒警方注意「博科聖地」可能會帶來的威脅。

在對付以宗教為名義進行「聖戰」的恐怖組織前,聯合厭倦暴力手段的宗教人士,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也許是壓縮恐怖組織生存空間的良方。

本文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特此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邏輯學 的精彩文章:

TAG:邏輯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