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文化傳承:校園裡的漢服使者

華夏文化傳承:校園裡的漢服使者

文 | 陳維佳

圖 | 王丹

編輯 | 李兆貞

圍爐 (ID:weilu_flame)

王丹,香港大學文學院大一學生,擬主修中國語言文學。現擔任香港大學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宣傳總監(文字)。「漢服運動」的參與者。

前言

要在大學裡找到王丹並不困難。高個的山東姑娘穿一身素色明制漢服,一舉一動都透露著穩重沉靜,在人群中尤其地顯眼。正式認識王丹之前,我早就注意到了她,我猜想這個姑娘一定熱愛著什麼,堅信著什麼。終於,在一個午後,一家素食餐廳里,我們從她身上的漢服開始聊起……

C=陳維佳

W=王丹

C | 我們就先從你身上的這套衣服開始說起吧,你每天都穿漢服嗎?是什麼時候開始穿的?

W | 是的,我是一名「漢服日常黨」,我的衣櫃已經被漢服佔去大半了。我是高二的時候開始喜歡上漢服,當時就單純地覺得漢服好看,逐漸地對漢服有了一些了解。到了高三,我一直想要探索出一種自己的穿衣風格,剛好這個時候在網路上關注到「漢服運動」,就開始嘗試把漢服作為我的日常著裝。我穿漢服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穿一些和現代服裝比較接近的款式,並且會和時裝進行混搭,然後慢慢地會嘗試其他各種形制的漢服,到現在可以說終於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啦。我現在日常以穿明代形制的襖裙和衫裙居多。

C | 提到漢服,我會覺得是一種非常隆重和繁瑣的服飾,並不適合我們日常穿著,這是對漢服的誤解嗎?你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漢服?

W | 所謂漢服,也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指的是從黃帝制衣冠到清代滿族人統治下剃髮易服之間這幾千年歷史中漢族人穿的衣服。在這段時間裡,受到歷朝歷代的影響,漢服的形制經歷了一定的演變發展,但始終一脈相傳,基本的特徵沒有變,並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現在說的漢服,本質上就是漢族人的民族服飾,如果不是在清朝經歷斷代,可能漢服會被更廣泛地保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漢服分為常服和禮服,我現在日常穿的就屬於常服。也有很多人認為漢服更多用於傳統節慶和禮儀,應該在有盛大儀式的時候當做禮服穿著,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觀點,只是強調漢服的在不同方面的作用罷了。

C | 所以說,你現在的日常穿著就和幾百年前人們最普遍的穿著一樣,其實並沒有那麼的稀奇,是嗎?那你為什麼這麼喜歡漢服呢?

W | 可以這樣說吧。我喜歡漢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好看吧。我特別喜歡中華傳統文化,所以漢服的美,比起其他的服飾,我更加欣賞得來。其實和很多人追求時尚是一樣的,我穿上了自己覺得美的東西,心裡自然就開心、滿足。但是從根本上講,與其說我喜歡漢服,不如說我喜歡漢服所代表的文化符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作為中國別稱的「華夏」二字是與服飾文化緊密相連的。漢服所承載的是我最熱愛的中華文化,穿著它就代表著一種民族認同感。其實我是一個很講究效率和實用性的人,穿漢服可以把抽象的文化帶進具體的生活,讓我在一舉一動中都能接觸和體會到中華文化,何嘗不是一種享受?漢服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切入點,通過它,我了解到了中華文化中更多、更深層的東西,增長了許多知識。

C | 那你對中華文化一定是非常非常地熱愛了。

W | 嗯,對。中華文化可以說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吧。這應該和我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從小我就在我媽媽的影響下背了很多詩,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能背三四百首古詩了。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我讀了《紅樓夢》,非常嚮往他們詩社的生活,想著自己也要學作詩。於是就自己看詩詞格律方面的書,慢慢摸索,從作古體詩開始,然後是近體詩和詞,一發不可收拾(笑)。我到現在還有在作詩,只不過產量沒有以前那麼高了。也是從詩歌開始,我發現自己對中國古典文學和歷史都很感興趣,就讀了很多這方面的書。不過中國文化對我的影響並不只在於這些具體的知識。在接受文化浸潤的過程中,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都會受到影響。我現在不僅是熱愛中華文化了,我還有一個小理想,希望能夠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所熱愛的東西,並從中獲益。

七絕 自諷

夢裡笑逢終是空,才拋閑事又驚風。

淺深暮色襲雲腳,疑是千山影萬重。

王丹詩選(作於2016年8月)

C | 別人會不會因為你穿漢服而給你投來異樣的目光?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嗎?

W | 大家就算真的有異樣眼光也不會表現出來吧(笑)。我自己其實並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實際上大多數人還是持比較包容的態度的,我並沒有因為穿漢服而聽到什麼不友好的聲音。可能最多就是把我認成日本人。這樣的情況下,我一般會給對方講一下漢服和日本和服的淵源與區別,對方也會很樂意地接受這些知識。其實,漢服不僅沒有給我帶來什麼困擾,反而還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有很多同樣喜歡中華文化的人,因為看到我穿漢服而主動地來結識我,我因此認識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C | 我很佩服你的勇氣。換做是我,我不會有勇氣穿著漢服去上課,因為我很怕和別人不一樣,怕接受別人的評論。在港大校園裡,你應該是唯一的「漢服日常黨」了,每天穿著與眾不同的衣服,你真的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嗎?

W | 很多人會有和你一樣的心理,習慣於「隨大流」。但是我覺得和別人不一樣沒什麼不好的,甚至會更好。關鍵是要有足夠的自信吧,首先要能夠自我認同。漢服是我喜歡的、認同的東西,把漢服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認識和欣賞我喜歡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想清楚了這一點,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隨大流其實是一種偷懶的生活方式,跟著大多數人走就減少了自己所要承擔的風險,可是這樣也就少了展現自己個性的空間。我認為「follow your heart」是一種很可貴的精神,每個人都應該活出自我。當然了,最開始的時候需要一些勇氣,要在沒有別人支持的時候也能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我剛開始穿漢服的時候,家裡人都反對,認為我穿的都是些奇裝異服,但是慢慢地他們也都習慣了、接受了、認可了。

C | 他人往往是我們認識自我的重要途徑,我們總是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自己的「形象管理」,希望給別人留下對自己最有利的印象。所以要能真正做到看輕他人的看法、看重自己的判斷,其實是一種很難得的境界。你能夠有這樣的生活態度也是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嗎?

W | 我覺得是多方面的影響吧。首先應該是我本身的性格,白羊座活得比較自我(笑),平時生活中比較粗線條,對於別人的想法並沒有那麼敏感。我從不抗拒成為別人矚目的焦點,反而可能還挺享受。穿漢服之後我的確感覺到了別人更多的關注,這時候我會注意讓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加妥當,因為我穿上了漢服就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並且在他人眼中可能代表著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形象。其次,的確也受到了文化傳統的影響,中華文化里的豁達大氣,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是我十分崇尚的。雖然我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但是我還是保留著我自己的個性的。我並不是那種追求復古的人,我認為對待文化的看法應該與時代相結合,要保有自己的觀點。穿漢服也是一種讓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方式吧。

C | 像你這樣的「漢服日常黨」多嗎?

W | 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在內地。早在2003年,內地的年輕人就發起了「漢服運動」來複興漢服與華夏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和凝聚力。現在漢服運動主要以網路社交平台為陣營,很多喜歡漢服的人在網上互相交流,也會有一些線下活動,把漢服文化加以推廣,讓更多人得以了解。我們稱共同喜歡漢服文化的人為「同袍」。我對漢服運動的發展是持樂觀態度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並加入。

其實我們應該以一種更加「放鬆」的態度來看待漢服,歸根結底它就是一種服裝風格;人們不用太過於關注,以至於放大漢服和其他服裝的區別。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只不過有人選擇了漢服,而有人選擇了時裝罷了。「漢服運動」的目的是想通過復興民族服飾來弘揚民族文化,怎麼弘揚呢?就是從小事做起,從身體力行做起。比如我把漢服穿到大學裡面,就讓很多同學第一次接觸到了漢服,最開始大家只是覺得新奇,但是如果每天都看我這樣穿,就會對他們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我和同學們的接觸中,會和他們分享這方面的知識,慢慢地他們就會接受,甚至喜歡上中國文化。雖然我這樣做的影響力非常微小,但是我相信只要堅持就能夠make a difference。這樣看,「漢服運動」的目標其實是可以通過非常實際的途徑來實現的,只要能讓更多的人認識漢服和了解中華文化就夠了。

C | 我知道你還是香港大學中華文化交流協會(CCC)的成員,你加入CCC也和穿漢服有著一樣的初心嗎?

W | 是的,也是為了把我喜歡的東西展示給更多的人看。一個大學,一個中國的大學,必須要有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生組織,CCC剛好就彌補了港大在這方面的空缺。雖然說我們這個協會的影響力遠不及學生會和其他一些熱門社團,但是它為許多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同學提供了一個交流和活動的平台,同時也在嘗試著去吸引更多的人。這樣一個中華文化的社團代表著一種追本溯源的精神,提醒我們在大學裡,在大家都在提倡國際化的時候,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根基。

C | 可是一個社團的發展也不完全在於這個社團宗旨的意義和組織者的努力,還在於大環境的趨勢。比如說目前在港大戶外運動的組織非常受歡迎,那些有趣、健康、新鮮的活動與時代潮流是相符合的。而現在真正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W |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來參加我們活動的也似乎總是那固定的一群人。但是我始終相信,潮流是轉瞬即逝的,而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潮流所無法比擬的生命力。但是傳統文化需要被挖掘,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挖掘傳統文化更多的價值,讓這些價值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不過這過程中也有一些權衡,有深度的東西就必然小眾,在擴大受眾的同時我們不能丟掉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C | 在香港這樣一個水泥森林裡,含蓄、豐富、深沉的中華傳統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你有這種感覺嗎?

W | 中華文化的確有非常豐富的形式,所以即使在香港這樣一個「畫風」很不一樣的地方,中華文化也已經滲透到了許多方面,比如人們的生活態度、比如公園裡的盆景、比如一些地名和標誌,只是我們不易察覺罷了。對於傳統文化之美的感知在於個人的心境。我在生活中也是一個很快節奏的人,但這並不影響我感受生活中的詩意啊。我之前說到中華文化影響了我的思維方式,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它教會我怎樣用一種平和的心境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舉個具體的例子,有一天香港的霧特別大,我走在學校里看著周圍的高樓大廈全都被雲霧繚繞,遠處的青山和橋樑也若隱若現,覺得特別地有朦朧美。我當時就有感而發地想出了一句詩,之後又根據當天的其他見聞和感想補全為一整首。的確,香港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不如內地豐富,但也正因為這樣,你會對它們更加敏感,在它們出現的時候更容易去感受和欣賞。所以只要有心,處處可以有文化,可以有詩意。

五律 喜嶺南始秋而作

南國九月秋,風起物華流。

道落寒娑葉,欄棲靜窈鳩。

金橋連海霧,青嶺匿雲樓。

更喜參差際,脂光膩晚鉤。

王丹詩選 (作於2017年10月)

C | 這應該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漢服只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而文化帶給人的滋養和豐富才是更深遠、更具有活力的。穿漢服也好、讀詩詞也好、琴棋書畫也好,最關鍵的是不要把自己關起來了,而應該用傳統文化給予我們的力量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俺來也 的精彩文章:

TAG:俺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