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本土第一次遭中國人襲擊:三千女真海盜閃擊,擄走一千日本人

日本本土第一次遭中國人襲擊:三千女真海盜閃擊,擄走一千日本人

文/快哉風

日本是中國最蠻橫的鄰居,從明代倭寇,到清代甲午戰爭和近代的侵華戰爭,日本人一直在侵擾中國大陸。

圖:刀伊入寇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一千年前,卻有一支中國海盜登陸日本本土,殺人放火十多天,震驚了日本。這就是日本史上第一次遭受外族的大規模軍事襲擊事件:刀伊入寇。

一、

公元1019年(日本寬仁3年,契丹開泰八年,北宋天禧三年)3月28日,一支3000人的武裝力量乘五十艘海船,突然殺到日本的對馬島。

圖:日本人所繪「刀伊入寇」

上岸的武裝人員手持利刀弓箭,殺人放火掠奪,燒毀了著名的對馬銀山。對馬守遠晴倉皇逃走,一直逃到九州。

接著,這支船隊襲擊了對馬島不遠的壹岐島,同樣燒殺搶掠。壹岐守藤原理忠比對馬守遠晴有骨氣,他率領147人的士兵去討伐,結果全軍覆沒。

對這支武裝力量的特點,《大日本史》記載道:「殺老弱,驅壯丁,掠資糧。跋涉山野,疾如飛隼。」

圖:刀伊入寇圖

4月7日,這支武裝船隊登陸北九州筑前國的怡土郡、志麻郡、早良郡。日本的沿海地曠兵寡,地方郡司和地頭們驚慌失措,無法抵禦,每攻下一地,武裝人員便殺死老幼,擄走青壯男女,掠奪物資,燒毀房屋,然後大搖大擺離去。

短短十來天,日本沿海共有365人被殺,1289人和380隻牛馬被擄走,燒毀房屋45棟以上,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二、

日本當時處於平安時代,豪族統治階層腐朽內亂,來自朝廷的反應很遲鈍。對這支突如其來的外族襲擊,真正有組織的抵禦是從4月9日的博多開始,指揮者是大宰府權帥藤原隆家。

圖:日本關於「刀伊入寇」的書籍

大宰府是九州的政治軍事統治機構,最高長官是大宰帥,權帥相當於代理長官。武裝船隊登陸博多時,藤原隆家組織了兵力迎擊,第一次將其擊退。

接下來,由於海上有風浪,武裝船隊和大宰府軍都沒有行動,過了幾天,雙方展開激戰,大宰府軍以逸待勞,射死了若干海盜,船隊終於無心戀戰開始撤退。大宰府軍乘幾十艘船追擊無果,武裝船隊在海上游弋了好幾天,見到海岸各地都戒備森嚴,這才揚帆遠去。

圖:日本平安時代武士

至此,為時十多天的「刀伊入寇」告一段落。

這支不明國籍的海盜武裝力量,並非散兵游勇,他們集團作戰的陣法,讓習慣武士單挑的日本人長了見識。據《小右記》記載:「賊合戰每人持盾,前陣者持鉾(短刀),次陣持大刀(長刀),再次陣弓箭者,箭長一尺余許,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隊,最後列弓矢隊,一陣約計二十隊編成。」

圖:金國武士

有了這次教訓,原本孤陋寡聞的日本武士們終於見識到集團作戰的威力,為後來成功抵禦「元寇來襲」增加了經驗值。

三、

一開始,對這支神秘的海盜,日本人摸不著頭腦,正好抓到了三個俘虜,一審訊,這三人都是高麗人,說是被「刀伊」(高麗語中的「外藩」)人俘虜入伍的,但是大宰府和朝廷還是半信半疑。

直到幾個月後,高麗政府派使者送回了270個被擄走的日本人,告知這是高麗軍與「刀伊」作戰後搶回的,使者明確告知:「刀伊」就是朝鮮半島北面的女真族。這下,日本人才知道是被「異民族」襲擊了,為表示感謝,藤原隆家向使者贈送了300兩黃金。

圖:日本平安時代武士

當時,日本和契丹、北宋都毫無政府來往,而且私航者將受到嚴厲處罰,對女真族更是頭一次聽說。

那麼,這支女真族海盜是哪裡來的?

大家都知道,女真族就是滿族的前身,居住在中國東北的漁獵民族。在11世紀的中國,女真人分布範圍很廣:南起鴨綠江、長白山,北至黑龍江中游,東抵日本海。其中,居住在烏蘇里江以東而近日本海的稱之為「東海女真」。

圖:女真人

當時,女真人受契丹嚴格控制,與北宋的貿易無法進行,所以「東海女真」的一部,就把矛頭對準朝鮮半島,經常從海上襲擊高麗的村鎮,掠奪人口民財,襲擊日本沿海也是出自同樣的目的。

圖:刀伊入寇的路線圖

幾百年後的甲午戰爭,女真族建立的滿清王朝被日本輕鬆打敗,但早期的女真人,是非常剽悍的。

《朝鮮李朝實錄》中,有一段明朝遼東副總兵李如梅(名將李如松之弟)對朝鮮國王李昖的話,他對於日本人與女真人的戰鬥力,如此評價:「此賊(女真)精兵七千,而帶甲首三千。此賊七千,足當倭奴十萬。西北雖有韃子(蒙古人),皆不如此賊!」

圖:古代女真戰士

七千女真兵能當十萬日本兵!如此剽悍的女真老祖宗,後人卻被日本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參考資料:《刀伊的入寇》、《小右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抗戰壯丁之殤:日本老鬼子自稱「三個中國兵都打不贏我」
金國被蒙古滅了,是因為漁獵民族打不過游牧民族嗎?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