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齡運動員」現象越來越普遍,賽場將不再由年輕人主宰

「大齡運動員」現象越來越普遍,賽場將不再由年輕人主宰

在體育界,「巔峰年齡」的概念一直如海市蜃樓般若隱若現,有的觀點認為它可能出現在 20 多歲出頭。但我們似乎正看到越來越多的大齡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活躍表現,《Inc. 雜誌》( Inc. Magazine)舊金山分社社長、記者 Jeff Bercovici 說道。他同時也是《Play On: The New Science of Elite Performance at Any Age》一書作者。

圖丨Jeff Bercovici

五年前,Bercovici 注意到,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員不一定是最年輕的運動員的現象越來越常見。為了找出原因,他採訪了數百名運動員和教練,以解開運動員長壽之謎。而他最近也就「衰老時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遺傳因素以及幫助我們提高運動表現的技術的影響」這些問題接受了媒體採訪。

「大齡巔峰球員」的現象發生多久了?

Jeff Bercovici:它會隨著運動種類的變化而變化,有趨勢和反趨勢。我關注的是過去的 15 到 20 年,大約在 2000 年之後,比如,在世紀之交的時候,美國的跑步者開始進行高原訓練法,在休息中進行體格鍛煉實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衰老時,身體究竟發生了什麼?有很多不同的過程,但是到底是什麼大方面的變化使我們的體能下降呢?

Jeff Bercovici:我要強調兩件事。第一,身體在恢復和自我修復方面變得更糟,這顯然會影響到每一個系統。另一個問題是力量和身體變得虛弱。這就是為什麼耐力運動員的職業巔峰時期比那些需要大量力量的運動員,比如短跑運動員、跳遠運動員或橄欖球運動員來得更晚。

遺傳學現在是一個熱門領域。從基因中我們能獲知關於運動能力的什麼信息,運動員狀態的提升能保持多久?

Jeff Bercovici: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我們正在了解其中一些知識,但距離我們真正想要的答案仍然很遙遠。我曾與斯坦福大學的遺傳學家 Stuart Kim 交流過,他是為數不多的既關注長壽基因也關注運動能力基因並探尋其關聯的學者之一。

我們對運動損傷相關基因有一些了解。比起其他方面,傷病限制了運動員的職業生涯長度。運動員最終會因為難以保持健康或有太多累積傷病而退役。所以他對一些常見的運動損傷的遺傳風險因素進行了研究,如應力性骨折。目前我們已經有了一長串的不同體育項目的基因組合,在未來它可能會告訴運動員該如何訓練,並影響著運動員和其賽隊之間的談判合同。

除遺傳因素外,訓練和技術進步如何能延後巔峰年齡?

Jeff Bercovici:我從訓練技術中看到了兩個具有前景的主要方向。一種是幫助運動員和教練對疲勞積累採取更複雜精巧的方法——大體而言則是要勞逸結合,理解那些身體非常健康但大量積累疲勞的運動員將會表現得更差,並承受更多身體上的傷害。我們看到運動員表現相關程序正在籃球和足球等運動項目中架構,並運用良好。有許多技術可以用來監測運動員的訓練負荷,並尋找他們可能需要更多休息的跡象。

我看到的另一個技術趨勢是將必需的壓力和不需要的壓力分開。你的身體需要有壓力,才能對訓練有適應性反應。你的肌肉需要被分解,你需要不斷地使系統超負荷。但是在很多類型的訓練中,這種循序漸進的超負荷會帶來你不想要的壓力或者過量的壓力。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可以通過編程來減輕自身重量的 AlterG 跑步機。大致而言,你可以調高或降低重力,這樣就可以用不同力度踏擊地面。其主要的用途是運動員康復訓練,但它也可以用於訓練項目中。

還有 Kaatsu 這個例子。這是限制血液流動的訓練技術,利用可加壓、可編程的綁帶,在你鍛煉的時候,阻攔肌肉中的血流。由於對於那些不是生理學家的人(包括我在內)來說這種差別並不明顯,它會成功欺騙你的身體對運動達到的響應效果,彷彿正在進行的項目比實際上更有力。我用兩個小水瓶做二頭肌訓練,卻能達到卷 40 磅的杠鈴的效果。

很明顯它非常適用於、並且已經廣泛用於康復訓練中,但這個來自日本的公司已經將產品推廣至美國,認為它將在體育界有更廣泛的應用,這是因為很多運動員需要達到一定的訓練量,但又不想因此達到會使身體過度損耗的極限點。

那麼接下來會如何呢?我們是否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大齡卻表現出色的運動員呢?

Jeff Bercovici: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有趣的時代。我們看到了 Tom Bradys 和 Serena Williamses,我們讚歎著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有多麼令人驚奇。

當然,年長的運動員更優秀是有道理的。經驗和成熟帶來的好處如此之大,以至於如果能從實力算式中減去生理上的衰退——或者把它還原到那個水平——那麼最好的運動員將會是 35 或 40 歲。我認為這個現象會更加普遍,我們將會有更多 35 歲,甚至 40 歲的世界冠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從前慢?從前不慢!地球14億年前一天只有18個小時
科幻一步步走近:從化學火箭到曲率引擎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