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冷?百姓用什麼取暖的?此辦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冷?百姓用什麼取暖的?此辦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魏晉南北朝寒冷期的年平均氣溫可能比現在低1℃~2℃左右。《齊民要術》中記載棗樹長出綠葉的時間比現在推遲10天至15天。據《晉書·慕容皝載記》記載,333-336年,從遼東灣西北岸到東南岸沿海連續三年全部結冰。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

棉花是一種外來作物,到了明朝才在全國大範圍流行,在那之前一般人都穿不上棉衣。有錢人用的自然是絲,天氣寒冷時,他們會在衣服里墊上絲錦保暖,還會穿上用羊羔皮、狐裘和貂皮等動物皮毛所製成的裘衣。春秋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燎爐也就是爐子燒炭取暖了,火盆、熏爐也是很常用的,熏爐下部為盆,上部罩,平民百姓用的多是陶制的,上層人士用的多是銅質的。

以麻布為例,對於窮人來說,能有一件用「麻」做成的衣物,當然無比滿足,但要想擁有一件全麻製成的厚實長袍,無疑於奢侈品,真正能夠避寒保暖的織物,叫做「縕」,一般家境尚可的人,都會在衣物內填充「緼」,用來增添保暖性。中國北方,世世代代都喜歡用熱炕頭過冬,床下燒火,床上熱,一晚上就睡覺很安逸的。我老婆就是西北人,他們現在還習慣在炕頭上吃、玩、睡覺呢,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幸福人生的終極享受了。

總之,古人也是知道冷的好伐。氣溫冷的時候穿衣不二法則:能套多少套多少!鞋靴,襪子,內衣,帽子,全副武裝起來鏘鏘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業搞笑家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為什麼不寵愛年輕貌美的武則天?原來他有這個無恥想法!

TAG:專業搞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