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你了解重點大學:雙一流、985、211和重點

帶你了解重點大學:雙一流、985、211和重點

一、名詞解釋

雙一流、985、211和重點是不同時期,中國政府給大學撥款的項目名號。雙一流是最近的名號,985是1998年5月啟動的, 211是1995年啟動的。在此之前,名號都叫重點大學。

最早的一批重點定於1954年,當時只有六所全國重點(多在北京):北大人大、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哈爾濱工業大學。1959年3月,從六所擴展為16所,1959年8月又增補4所,1960年增補44所,1963又增補4所。至此全國重點大學有68所重點大學。

文革期間,知識分子老師都是臭老九(元朝把人分成10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文革期間,所謂的階級敵人也分成九級: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務、走資派、知識分子。這兩次都排在第九。),大學都談不上,何談重點?

文革之後,1978年國務院確定首批88所全國重點大學,隨後到1981年又陸續追加11所大學,至1981年共99所重點大學。

到1983年(七五期間),可能是99所太多了,於是從他們中挑出15所重中之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國防技術大學。

到了1995年,21世紀還有5年了,中國政府發起「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簡稱「211工程」,到了2011年總計有116所大學入選211工程。

到了1998年5月,有人又在北大放話:「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於是啟動985(98年5月)工程,到2011年總計有39所大學入選。

現在時髦帽子是「雙一流」,即「一流大學+一流學科」。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雙一流有42所,其中雙一流A是36所,雙一流B是六所。一流學科的學校有95所(不含雙一流的42所)。

在中國玩法中,「帽子」基本是能帶不能摘(除非被其它大學合併了),所以「帽子」越少越值錢,所以在近期的「帽子」叫法中,含金量大體是這樣的

985(39所)>雙一流(42所)>211(116所)>一流學科(39+142)

在上述不等號中,後者幾乎都是包含前者的。

二、211的八層

由於上述包含關係,所以同是「一流學科」大學,分量是不一樣。由於「雙一流」去年才出現,所以大家對985和211這兩個數更熟悉。同是211,學校實力和認可度是不一樣的,於是網傳有211的八層次的說法。

第1層高校——國家優先發展大學,共2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985工程」最初只有北大和清華被確認為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並且兩校分別獲得教育部18億的撥款額度。因此將這2所學校定位為第一層高校——「國家優先發展大學」。

第2層高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共7所: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7所大學連同北大、清華都是1999年就被確定的首批「985工程」建設高校,又稱C9

第3層高校——除前面2個層高校之外的副部級985工程大學,共23所(前面兩個層的9所高校都是副部級大學,加一起共32所)。所謂副部級大學,就是說他們的校長、書記等高層領導由中央組織部任命而非教育部任命的大學。一般學校介紹時說「中央直管」,就是副部級大學,也稱副部級高等學校(簡稱「副部級高校」)、中央直管高校等。

雖然由於現在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副部級大學已經取消,所以大學校長都沒有官階,這個概念已經是過去式了。但是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觀念使得一個單位的行政級別是相當重要的。一所高校的行政級別不僅可以反映該校的的辦學實力和水平,而且還可以反映出該院校在中央心目中的地位。同是985工程大學,副部級的高校比正廳級高校實力更強,在國家的地位更高。

第4層高校——非副部級(正廳級)985工程大學,共7所:東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這7所大學雖然也都是985工程大學,但是它們卻不是「副部級高校」,故列為第4層高校。

第5層高校——「特色985」大學,共36所。「特色985」指的是「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此後,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將不會再新增高校,於是引入動態競爭機制,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屬211高校實施「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相當於一個Ⅰ類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其建設方式採用「985工程」大學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模式,與「985工程」同期執行,每期獲得的中央財政資金額度與「985工程」高校接近,其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額度以年度項目預算批複為準。

第6層高校——除前面5個層高校之外的部屬211工程大學,共9所。部屬高校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部門(單位)直屬高等學校。在112所211工程大學中,有84所是部屬高校;其中上面5個層75所高校均為部屬高校,這剩下的9所部屬211工程大學為第6層高校。

第7層高校——211工程大學中除後面第8層5所高校外的非部屬大學,共23所。在211工程大學有28所高校是省屬而非部屬的高校。與部屬高校相比,這些院校是有差距的, 故為第7層高校。

第8層高校——照顧性質的211工程大學,共5所:寧夏大學、海南大學、青海大學、石河子大學、西藏大學。這5所高校是最後一批(第四批,2008年)入選「211工程」的大學。具有國家政策照顧性質。也就是說這5所高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本來是達不到211工程大學水平的,但是考慮到高水平大學的合理布局,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至少要有1所211工程大學,就這樣這5所大學才進入211工程大學之列。

三、非211的重點大學五層次

在211的帽子之外,也還有號稱重點大學,這些大學可分為五個層次。

第9層指教育部以前確定的全國重點建設的高校,現在其地位已經逐漸被211工程取替,以前是全國重點大學現在不是211工程大學的學校目前包括大慶石油學院等10所學校。

第10層省部共建高校,即教育部分別與中西部地區無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2個省(區)各共建1所地方高校的省(區)部共建規劃。國家考慮集中有限資源,在中西部高等教育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儘快建設一批符合區域建設需要的、辦學水平較高的大學。教育部將對這些共建高校的改革和發展給予更多關注與政策扶持。

比如處於中部內陸區位的山西省、河北省,分別有一所大學為「211工程」建設大學,一所大學為省部共建大學。(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為「211工程」建設大學,山西大學為省部共建大學;河北省:河北工業大學為「211工程」建設大學,河北大學為省部共建大學。)

而井岡山大學、延安大學等因為特殊的政治地域等原因,被納入到省部共同重點支持高校序列,列為第11層次。

其它部委屬院校被列為第12層次,如外交部、國家民委等所屬的高校。

第13層的56所轉制院校是指原來由國家各部委管理的高校轉為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高校。1990年以前,中國部委直屬高校一共368所,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35所。隨著國家「211工程」的實施,大學分化重組,98年劃歸教育部直屬10所,2000年劃歸教育部直屬22所,2001年劃歸教育部直屬6所,2003年劃歸教育部直屬1所,現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一共76所。有215所高校劃歸省(區)市直屬,有41所高校併入國立大學。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是學校直接隸屬於教育部。包括校長的罷免、任命等等都歸教育部管。與其相對的是省屬高校和市屬高校,歸各個省、市管理。

至於普通院校(包括民辦),也有人將其也細分9層,不再贅述。

教育思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教育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