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下來的片單,釋放出哪些行業信號?

「冷」下來的片單,釋放出哪些行業信號?

與其「畫大餅」,不如為觀眾奉上實實在在的好片。

小編有話說

6月22日,距離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上影節)結束還有三天時間。歷年的上影節,除了各個論壇上影視大佬們的對話備受矚目之外,影視公司陸續發布的片單也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可以說,一份片單,就是一份晴雨表。

從各家片單說起:類型多元、國際視野……

華誼兄弟的「H計劃」發布會上,華誼兄弟電影總經理葉寧將20部影片以關鍵詞「3H」 ——「Heart、Hit、Horizon」進行了劃分。

Heart代表從心出發,體驗最真實的情感,包括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江湖兒女》,入圍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找到你》,以及管虎的《八佰》和潘安子、田羽生的新作。

Hit指創造極致,引領體驗幻想視覺盛宴,這部分中包含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雲南蟲谷》和《龍嶺迷窟》。此外,陸川的中國式科幻電影《749局》、陳正道的奇幻冒險電影《循環》、根據現象級手游改編的同名電影《陰陽師》等電影也在「Hit」片單之列。

Horizon寓意開拓視野,為中國觀眾帶來更多國際化的視覺體驗。華誼不僅引進了一系列好萊塢科幻大片,以及在戛納電影節斬獲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還將聯手《入殮師》的導演瀧田洋二郎打造《聞煙》。

萬達影業2018年片單包含電影和電視劇兩部分,分為華語新勢力、動漫新紀元、國際新格局和劇集新篇章四大板塊,包含動畫電影在內的電影作品共19部。其中,既有《唐人街探案3》《反貪風暴3》《哥斯拉2:怪獸之王》等系列化IP作品,也有《龍蝦刑警》《人間喜劇》《沉默的證人》等原創作品。

騰訊影業透露了部分電影項目,包括系列作品《爵跡2》《反貪風暴3》,張藝謀導演的《影》,畢贛的《地球上的最後一夜》,以及《動物世界》《愛情公寓》《地球上的最後一夜》《拓星者》《草樣年華》等。

上影集團的片單來看,除了《江湖兒女》《愛情公寓》《歐洲攻略》《找到你》等商業片,上影集團的動畫電影居多,分別為《阿凡提之奇緣歷險》《大李小李和老李》《雪孩子》《斑羚飛渡》《孫悟空之火焰山》。此外,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上影的片單中還包括了40周年紀念影片,比如《大學1978》。

剛剛成立三年的耳東影業公布了電影集群計劃,其中包括:《神探大戰》《未擇之路》《日常幻想指南》《發小兒》《泄密者》《家和萬事驚》等六部影片;大地電影發布部分片單,包括《風再起時》《阿修羅》《八個女人一台戲》等以劇情、青春、奇幻為主的六部影片;啟泰文化片單以國際合作影片為主,包括韓國催淚片《我能說》、西班牙懸疑片《警告》等五部國際合作影片,以及戰爭片《大轟炸》等。

通過對比幾家公司發布的片單可以發現,各家著力點雖然有所不同,但又存在相似之處:整體類型變得更加多元化,囊括喜劇、奇幻、青春等諸多題材;更加註重國際化視野,尤其以華誼兄弟、萬達影業、啟泰文化的表現最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放眼於表現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和現實生活,正如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所言:「電影在中國具有強大的新娛樂屬性、市場屬性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殊性,我們要充分在電影中體現社會主義的價值觀。」《找到你》《江湖兒女》等聚焦現實題材的影片,都是這番話的最好例證。

「片單大戰」降溫一定是壞事嗎?

「夜上海,大片單」是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幾乎所有主流電影公司的保留節目,一張片單動輒幾十個項目,刷刷亮相,賺足了眼球。

2016年,有超過20家片方發布了超過400個項目片單(很多項目最終都淪為了PPT),除了深耕電影市場多年的「老司機」,還有遊戲類、文學類、資本類等各類新興公司。

進入2017年,發片單這種近似「畫大餅」的行為開始減少,包括上影集團、騰訊影業、華誼兄弟、珠影集團、電影頻道、博納影業在內的六家主流電影公司共計發布50餘個項目。

截至目前,今年的上影節公布的影片數量共計100餘部,很多項目在2017年的片單中就已經出現過,而且還有多部影片在各家片單中「跑場」,比如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張藝謀的《影》、呂樂的《找到你》、韋正的《愛情公寓》等。這意味著,從每家公司發布的片單來看,各家影視公司在努力發揮優勢的同時,又存在不同短板。

「每年參加上海電影節的情形,我都歷歷在目,回想起三年前大家在論壇上的宏圖願景,今年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冷』下來了。」華誼兄弟CEO王中磊在論壇上的發言,或許代表了許多人對今年上影節的感受。

光線傳媒董事長 王長田

「資本對影視行業態度降溫,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說,「電影行業前些年經歷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有些以實現暴富為目的成立的公司,對投資人的錢不負責任,這些公司的行為確實傷害了投資人的感情。接下來行業可能要面對的是『誰願意給你投錢』,部分從業人員找工作都會有問題。」

不過,「片單大戰」降溫也未必是件壞事。今年高調發布片單的小公司少了,那些以持續製片能力為行業提供支撐的大企業還在;神乎其神的項目少了,深耕內容,希望通過故事吸引和抓住觀眾重新成為項目操盤者們的共識;追求快進快出,利用IP干一票就走的玩家少了。

放眼國際,好萊塢發布片單,一般都會提前一年就宣布明確定檔。但在中國,很多項目往往連劇本都沒開發,買下IP就敢塞進片單了。每次圍觀片單發布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受,中外合拍、大IP、大玄幻、頂級製作,到最後發現還是一次性只公布3、4部片子的較為靠譜,也符合開發節奏(完片率100%的幾家公司,都只公布了少於5部的片單)。一次公布10部以上影片的公司,沒有三五年根本做不出來。

伴隨著市場增速放緩,影視行業整體回歸理性,片單滿天飛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可以預見的是,頭部影視公司將儲備充足的優質項目和人才,並基於對市場和觀眾需求的準確認知,在項目開發方面更有規劃性,達到更高的完成度。

附:2018上影節期間各大影視公司電影片單

作者:濮思

編輯:Zoil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十 的精彩文章:

TAG:傳媒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