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英宗為什麼非啥于謙不可呢?只因他知道了這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明英宗為什麼非啥于謙不可呢?只因他知道了這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于謙(1398—1457),字廷宜,號節庵,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歷經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四位皇帝。

于謙的一生可高度概括為:對朱高力煦一罵成名;平反冤案,懲治惡史,百姓愛戴,為其立生祀;任河南山西巡撫,政績突出,被稱為「於青天」;夫人董氏病逝,一生無娶;領導北京保衛戰。

當年土木堡之變,22歲的朱祁鎮被瓦剌抓了俘虜。瓦剌企圖和大明談條件,最起碼用皇帝換點錢吧。誰知道51歲的于謙竟然在朝堂上高呼「社稷為重、君為輕」,放著皇帝親兒子兩歲的朱見深不擁立,另找了弟弟21歲的朱祁鈺來繼位。

雖然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但誰都沒想到他能活著回來。而且「北狩」一年就回來了。在討論是否把太上皇接回來的問題上,于謙堅持要接,但向朱祁鈺保證還擁護他為皇帝。

誰都沒想到派出的和談使臣,直接就把太上皇帶回來了,弄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不管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見面是什麼場景,但哥哥被弟弟給軟禁在南宮,進行了各種封鎖。基本的物質條件也很差,一直七年時間。對於這個狀況,于謙也沒說話。

冥冥之中,又是誰也沒想到,立為太子的朱見濟在第二年就死了,只有五歲。而朱祁鈺再也沒生兒子。幾年後,又病病殃殃。被軟禁了七年的哥哥朱祁鎮看到了機會,一些大臣也發現了機會,於是「奪門之變」成功了。廢了朱祁鈺的皇帝稱號,殺了于謙。

朱祁鎮對於謙一定是恨的,因為並不忠於他,至於「北京保衛戰」的功勞已經成為過去。于謙在朝廷的人緣也不會好,各派新勢力也都樂得皇帝把他給辦了。 對於皇帝來講,忠於大明只是必要條件,到底忠於誰才是充分條件。所謂後來的後悔,並不是內疚,而是使得自己名聲不好的託詞。咋么辦,沒有好辦法。到了朱見深繼位,來個平反昭雪。把責任推到前朝某些大臣身上了事。 這就是帝王心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野鏡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第一位公主,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這麼隱秘呢?
明朝末期的崇禎皇帝真的是好皇帝嗎?最後的結局是這樣的?

TAG:視野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