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于謙手握重兵,為何在「奪門之變」中坐以待斃?活該他青史留名!

于謙手握重兵,為何在「奪門之變」中坐以待斃?活該他青史留名!

于謙為了大明王朝,為了江山社稷,在"奪門之變」當夜,聽任明英宗復辟政變,選擇了按兵不動。換言之,他是為了天下太平,不起紛爭動蕩,寧可犧牲自己性命。這是史料有明文記載的。但是這樣的大義,並沒有換來皇帝的理解。

明朝中後期,出了令人扼腕切齒的兩大冤案,一是于謙被殺,二是袁崇煥被處決。于謙被殺的幕後,是太監政治開啟了新時代。從朱棣開始,明朝皇帝們早就淡忘了朱元璋關於太監不得干政的祖訓,到了奪門之變,不但忘得一乾二淨,而且反其道而行之,搞了近百年太監政治。于謙奏請裁革太監監軍之制,朱祁鈺不允,命內臣監軍如故。石亨、羅通等將領心胸狹隘,嫉恨于謙的威望和大功,屢番詆毀於謙,朱祁鈺卻不顧于謙反對,將他們委以重用。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初,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不起。而朝中皇儲位置尚且懸空,究竟該立何人為新帝,皇帝朱祁鈺和帝國首席重臣、兵部尚書于謙,在皇統繼承問題上各有主張,分歧甚大。于謙希望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是景泰帝不允,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結果沒想到英宗趁此機會復辟。

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說實話,這件事情于謙應該是贊同的,所以他按兵不動以示支持。但是英宗成功復辟後,石亨、徐有貞等人將于謙和當時的大學士王文抓捕入獄,然後又誣陷于謙等人想更換太子,擁立襄王世子為皇帝。于謙並沒有多加辯白,認為這是石亨等人的陰謀,爭辯也是沒有益處的。于謙手握重兵,為何在「奪門之變」中坐以待斃?活該他青史留名!

很多人都說于謙雖然挽救了大明王朝,但在明英宗看來,他畢竟是景泰帝朱祁鈺的親信,加上他扶持景泰帝即位,之後又得罪了徐有貞、石亨等人,因此才被處以死刑的。但其實于謙早已知道英宗的的計劃,當時他也是手握重兵,但是景泰帝依然不行,如果貿然出兵,國家恐遭動亂。他按兵不動的原因也是為國家考慮,就如當初支持朱祁鈺上位一樣。于謙之所以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僅在於他挽救了明朝江山,更在於他寧肯犧牲自己,也要保全社稷,不讓整個國家陷入動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心的小時光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劉伯溫:我有個字不會寫,最後保住一命!

TAG:開心的小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