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000個職場「老兵」最扎心的一句話:從「我本可以」到「我就這樣了」

10000個職場「老兵」最扎心的一句話:從「我本可以」到「我就這樣了」

世界上沒有後悔葯可以吃,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後悔過。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一次,你會怎麼走?把這個看似無意義的問題放在職場生涯中,依然會引發人的思考,甚至會戳痛一些人。

「如果當時挨老闆罵時再堅持一下,主動改正自己的錯誤,那現在我也是公司的骨幹,拿著期權等著公司上市了。」

「如果當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份工作,而不是看中眼前的一點點利益,那現在一定做出不少成績了,至少不會白兜了這麼多年圈子又回去了。」

「如果當時在公司坐冷板凳時,能勇敢一些早點跳出去,說不定就趕上了這波新的產業浪潮了,不會現在還要給年輕人打工,外面的世界風險大機遇也大啊。」

「如果……」

職場生涯說長也長,可以有40多年;說短也短,有人說人生有七個轉折點,那屬於職場的最多五個,選擇錯一次可能就耽誤了七八年。對於職場「老兵」來說,最扎心的一句話,就是從「我本可以」到「我就這樣了」。

選擇大於努力,人為什麼在關鍵節點上會做出錯誤的選擇,是因為有心理魔障在作祟,這些心理魔障與性格弱點是分不開的,而這些性格弱點可能源於原生家庭,潛移默化又難以改變。

一個人性格優柔寡斷,那麼他身處在一個衰退行業的「雞肋」公司中,就很難勇敢的跳出去做轉型;一個性格過於敏感,那麼他受到一點點委屈就會放棄,難以和公司一起成長;一個人性格斤斤計較,那麼他不願意延遲滿足,就會因眼前的利益而迷失未來的方向。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每一步確實都算數,但如果走了彎路、犯了錯誤還不知道改,那麼這段彎路就是白走的路。人生虛長几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長了多少,每一次戰勝了心理魔障就會收穫一份成長,讓「我本可以」變成了「我可以了」,而不是「我就這樣了!」

不要讓朋友圈成為迴避問題的濾鏡

微信朋友圈是我們生活的鏡像,儘管有些扭曲變形。

在微信朋友圈中,往往是炫耀曬幸福的,最近又開始流行曬辛酸,當然還夾雜著越來越多堅強的微商。

「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辛酸」,「為什麼有些人開車到家後坐在車裡發獃」,這些文章之所以能收穫那麼多點贊是因為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其實,每個人都過得不容易。

有一個女孩經常在朋友圈裡曬世界各地的旅行照。但真實生活中的她,其實總在熬夜加班,飽受失眠困擾,沒有男朋友,也買不起工作地的房子。旅行,成了她唯一證明自己存在的活動。

還有一個女孩經常在朋友圈裡發些雞湯段子,顯得那麼的雲淡風輕、愜意瀟洒,而實際上她正在焦慮該不該換份工作,當前的工作越來越像塊「雞肋」,而她對未來感到迷茫又沒有勇氣轉變。

「大家都有病」,越優秀的人可能「病」的更重,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如果不是極度的偏執,怎麼可能闖出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

我們在微信朋友圈裡隱藏焦慮,微信朋友圈又放大了我們的焦慮。既然每個人都過得不容易,每個人都有病,那就看以什麼樣的心理去應對了,這也是積極心理學的意義所在。

我們可以炫耀幸福,也可以展露辛酸,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積極的面對問題,用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而不是讓朋友圈成為迴避問題的濾鏡,讓真實的生活投射出一個扭曲的鏡像。

對於任何問題,都可以有兩種態度去應對,一種是直面問題,積極的尋找解決方案,如果感覺工作是「雞肋」,那就儘快的做出決斷,即便是面臨一定的風險和承受一段時間的痛苦,而不是在朋友圈感慨什麼歲月靜好。

如果工作已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困擾,那也去積極找應對方法,而不是僅陷於慰藉之中,這就是積極心理學。我們會發現,兩種態度,決定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拉開了差距

現在有一個詞很流行,叫「販賣焦慮」,但仔細想想,焦慮能販賣嗎?其實是人們本身就存在焦慮,然後被外界事物激發出來的。焦慮就在你心中,沒人能販賣給你,與其對內心的焦慮感假裝無視,不如早點激發出來以積極應對。

「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是典型的所謂「販賣焦慮」,這個焦慮不用販賣,看一看身邊的同學、朋友,剛畢業是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幾年後就拉開了差距,焦慮感早已種在心中。

近期高考剛剛結束,上什麼大學只能決定你人生某一小段旅程的舒適度,而最終決定誰走得更遠、走得更高的,是在社會大學中的淬鍊,也就是以何種心態面對漫長的職場生涯,在關鍵節點上做出怎樣的選擇。

一個真實的例子。同學二人於2008年畢業,前者憑藉家庭關係進入了銀行,但自身學歷一般,被分到了基層。她對工作毫無興趣,又不去努力學習新的東西,只會抱怨領導太苛責、同事關係太複雜,等到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大行其道,她作為前台櫃員面臨被裁員的風險。

後者畢業後只在一個小公司當普通文員,但她熱愛文字工作,也非常努力,把公司微博和個人微博都維護得風生水起。領導雖然罵過她幾次但還是看到了她的進步,不到兩年時間就將公司全部的品宣工作交給她。再後來微信出來了,她第一時間做起了公眾號,由於做得出色,被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挖去做了中層,拿到了期權,公司也很快就要上市。

應該說,前者的起跑線更高,但現在更焦慮的顯然是她,這不僅是因為面臨被裁員的風險,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迷茫,她已經喪失了把握自身命運的職場競爭能力。

只有一種成功,不存在任何偶然性,那就是職場上的成功。在職業發展初期,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有的只是時間、精力和熱情。能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什麼樣的畫,是混亂不堪還是精妙絕倫,那就看筆鋒的力道以及如何勾勒,也就是一次次的選擇,選擇的方向還有做出選擇的能力。

職場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你畫出一幅精妙絕倫的畫。就如李智超老師的這套課程,她會告訴你怎樣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來克服職場挫敗感、拒絕職場厭倦感;戰勝職場低效率、走出職業迷茫期;跨越職場倦怠期、擺脫職場負情緒;等等。

有一份針對10000個職場老員工的調查問卷顯示,每一個人都能說出曾經後悔做出的選擇——如果當時承受住壓力再堅持幾年,如果當時跟領導主動溝通而不是自暴自棄,如果當時去學習掌握那項新技能,如果當時選擇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如果當時早點遠離職場政治而跳槽。

有太多的「如果」,有太多的「我本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你可以畫出一條上揚的職業發展曲線,而不是哀嘆「我就這樣了」

即便階層固化,也不能向下沉淪

如今,階層固化現象得到了更多人認同,我們不否認這一社會現實。但即便如此,你的每一步努力,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事業與生活,都是有意義的。

所謂的階層固化,就是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影響,讓她很難跨越自己所屬的階層而向上躍升,就如農村家庭的孩子即便考上了大學,比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在發展前景上也會黯淡很多。

而這,不正是我們應該用積極心理學來武裝自己,不斷發現更好的自己的理由嗎?你也許完不成逆襲,卻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超越父輩的哪怕一點點改變,也能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榜樣,讓他能夠在更高的起點上完成階層的跨越。

當一個人習慣性的迴避問題和無視焦慮,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是很容易向下沉淪的,這也是積極心理學更廣泛的價值所在,並不僅限於職場。

這套課程的主講人李智超,曾經在高考取得630分的高分後選擇復讀,因為她要上喜歡的學校讀喜歡的專業,她總是用最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成長中的一切「難」。李智超曾是新東方精英VIP講師,30歲之前就遊歷、學習、工作於30多個國家近250個城市,如今創建Fix健心房。

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李智超喜歡滑雪、衝浪、打棒球和架子鼓,積極心理學讓她總是能高效高質量的完成工作與生活中的一些事。

這套課程的所有原創腳本,是李智超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有著滿滿的乾貨內容。

正如李智超所說:「只有真的為別人解決了問題,才具有價值,而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用心理學的資源性來解決問題的科學。這門科學讓我一直在受益,我鍾情於實際的體驗,更樂於分享給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聽讀書 的精彩文章:

兩大騙子自編自導自演的奇葩議和事件

TAG:有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