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個稅法大修:年內或將釋放千億減稅效應

個稅法大修:年內或將釋放千億減稅效應

歷時7年後,個人所得稅終於迎來新一輪的修法。在《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正式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後,財政部部長劉昆對《草案》作了詳細說明。

與前幾次修法更多聚焦在提高起征點上不同的是,這次修法更體現了稅收公平原則,特別是個稅實施按年抵扣原則以及增加教育、房租、大病醫療等專項抵扣內容,直接延長了個稅計稅周期,同時平抑了月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波動,為個人稅負低稅率征管提供了可能。

而這種調整受益最大的群體就是以浮動薪酬來進行考核的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目前浮動薪酬制度主要集中在金融、電信、IT、貿易、文化等行業,其中金融業是浮動薪酬變化最大的一個行業。這也意味著,未來新個稅法實施,這些行業的減稅效應或將更明顯。

而根據上次個稅修法的流程,多位學界專家預測,年內新個稅法實施的可能性較大。「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年要再減負8000億元,此前國務院已經出台7000多億元的減稅舉措,剩下的減稅或將落在個稅方面,按照以往的邏輯,9月1日是實施新法的一個契機。」一位財稅專家預測。

利好浮動薪酬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正確的叫法是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或者免徵額。為便於理解,近年來稱為起征點,在調整為5000元前,個人所得稅採用的起征點是3500元。

對於上浮1500元的調整結果,也符合學界此前判斷。「從個稅繳納人群看,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一方面有利於保障納稅群體不會大規模減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降低稅負的作用。」一位財稅界人士分析。

舉例來說,一個人的稅前收入為10000元,五險一金的扣除標準為2500元,起征點為3500元時,其每月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295元。在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時,同等條件下其每月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145元,其每月個人所得稅可以少交150元。

不過,這次個稅修法改革帶來的利好遠還不止起征點一項,更為重要的是個稅實施按年計征的標準。

澳洲會計師公會中國華北區委員會委員吳嘉源在接受採訪時認為,適當延展計稅期間至按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有助於平抑因月度所得差異帶來的稅負變化,提升了稅收的公平性。

舉例而言,如果一個人連續三個月的所得收入都不一樣,假設本月所得不用繳納個稅,下月所得符合20%檔稅率,第三個月符合10%稅率,那麼年底清算時不用繳納個稅的那個月份原則上可以平攤其他月份的稅負,只要總標準在每年6萬元範圍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斌分析稱,按年計徵實際上發生了根本的制度性變化,能夠使稅負的分配更加公平。其中,對沒有固定工作或收入不穩定的人來說,更是一大利好。「個稅按月預繳,按年計算,多退少補的政策類似企業所得稅的稅收返還政策,使稅負更公平。」

不僅如此,級距調整帶來的減稅也比較明顯。

吳嘉源解釋,較低檔稅率級距的擴大將使納稅人的總體稅負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的稅負將有明顯的下降。

假設僅考慮級距變動,不考慮其他因素,以一個月應納稅所得額為4500元個人為例,原來該人每月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345元,而級距變動後,其個人所得稅降為135元,每月應交個人所得稅比原來下降了210元。

專項抵扣普惠

事實上,對於個稅超額累進稅率來說,起征點提高只會讓高收入人群的減稅效果更明顯,而增加專項抵扣才能讓普通人享受到稅改的紅利。

根據《草案》,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五項。

由於不同地區、不同家庭情況的納稅人的實際生活支出種類和水平出現很大差異,單一費用減除額(例如工資薪金所得計稅時3500元/月的扣除額)的局限性日益明顯,難以體現量能負擔的稅收原則。忽視納稅人個體差異,持續提高單一額度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已無法助力稅收公平。

普華永道個人所得稅服務團隊華中地區負責人朱錦華認為,與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相比,此次稅改的一大亮點是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雖然專項扣除的具體安排尚未可知,依據稅收公平及效率原則,我們預期這些專項扣除採用定額扣除或在一定限額內據實扣除的方式可能性相對較大。」

以子女教育支出為例,目前九年義務階段的教育費用支出基本是依靠各地財政補貼來解決。「未來個稅子女教育支出的抵扣或將集中在幼兒園、高中、大學階段。」上述財稅人士分析,「同樣大病醫療問題支出更多應該是扣除醫保社保覆蓋範圍以外部分。」

朱錦華認為,專項附加扣除與基本減除費用最大的區別在於「有支出才扣除」,直接減少納稅人稅負,從而對納稅人可支配收入進行有效調節。

「可以說,基本減除費用是『面』,顧及所有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支出;專項附加扣除是『點』,有針對性地減輕支出多負擔重的納稅人的稅負。」他說。

目前,納稅人可以享受的扣除項目主要包括稅優型商業健康保險繳費200元/月(2400元 /年),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繳費1000元/月(12000元/年)。

年內實施預期

作為年內減稅政策一個重要方面,此次個稅改革引起諸多關注。

特別是今年兩會期間,時任財政部部長的肖捷就財稅工作和財政改革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對於改革進度,肖捷坦言,在場的各位今年都會是個稅改革的受益者。

如今,隨著個稅新草案的發布,何時實施也成為關注熱點。

記者了解到,2011年那一次修訂個人所得稅法是人大常委會二審通過。2011年4月20日初審,6月30日二審通過,9月1日正式實施。

彼時,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務院需要一定時間對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做相應的修訂,相關部門要依據修訂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開展實施準備工作。

這一流程在今天改革中仍然適用。

財稅界的觀點普遍認為,按照上述邏輯,9月1日或是一個重要節點。「這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的審核也將更為嚴謹與縝密,預計此次人大審核的時間不會比前幾次短,且由於修改內容較多,系統調整工作也會比較複雜。」上述財稅界人士說。

事實上,較前幾次個人所得稅修正工作,此次個人所得稅修法,需要探討、研究的內容也更為廣泛,問題更加複雜。

吳嘉源表示,考慮到此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對綜合所得按年計征的考量,結合目前我國其他稅種納稅年度按照公立年度的慣例,我們預測,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更有利於新稅法的實施與征管。「因為個稅相應的徵收管理也需要進行基礎完善與配套調整,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6月21日,一位稅務系統人士向記者證實目前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相應的工作,以配合新個人所得稅法的順利實施,主要是做征管技術配套調整。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7年個人所得稅收入為11966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為歷年較高水平。

在這樣的規模下,個稅改革舉措的實施首先需要對稅務系統,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進行輔導和培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 的精彩文章:

被美元綁架!香港樓市,將重演1997大崩盤?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