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鬥彩瓷器有哪些特點

鬥彩瓷器有哪些特點

「鬥彩」之名在清代雍正以前尚無所見,後來為與五彩區分才有此稱。鬥彩是指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而它是在坯體上先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線,施透明釉,用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然後成型。由於彩繪方式分釉上、釉下彩兩部分,景德鎮稱「斗」是「鬥鬥攏」湊集之意,如做多種解釋是可以相信的。明代在色彩繽紛的彩瓷中,以成化鬥彩所取得的成就最為輝煌,明人程哲在《蓉樓說》一書中品評明代瓷器時曾說:「在勝朝則有永、宣、成、弘正、嘉、萬官窯。其品之高下,首成,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萬間亦有佳器。……者成杯茶貴於酒,彩貴於青。

一、鮮紅彩

鮮紅彩在成化彩瓷中應用極為廣泛,其色澤鮮艷如血,純正自然,施彩以平塗為主,薄厚不均,有濃淡色階,厚重處紅里透黑,淺淡處微微閃黃,見圖5。此色主要用於裝飾花卉圖6,人物衣衫圖7和動物身體紋飾圖8等。相對於其它彩,此彩施彩較薄,不透明,表面無光,一般不會產生開片的情況。

二、 油紅彩

油紅與鮮紅彩顏色十分接近,但其色澤更深沉,更均勻,無濃淡色階,其釉層也很薄與鮮紅釉的最大區別在於其釉面有光澤,一般也無開片現象。

三、橙紅彩

橙紅彩紅中泛黃,色彩極其鮮明,醒目,令人印象深刻,此色應用不多,且多用於成化彩瓷的早期產品。橙紅彩施彩均勻無濃淡色階,無光,不產生開片。

胎釉方面

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小杯胎體之薄幾同蟬翼,可映見手指。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這種胎、釉特質的形成是由於成化瓷中的鐵、鈣含量下降所致,標誌著成化官窯對胎釉原料的選擇與控制比明朝前期更為嚴格。

造型方面

成化鬥彩無大器。以現有藏品看,最高的瓶其高度約為19厘米,最大的碗其口徑約為23厘米,高足杯其高度約為7.6厘米,盤的口徑約為16-18厘米,罐的高度約為8-13厘米,杯的口徑約為7-8.5厘米。由此已能體察鬥彩器的小巧鈴瓏。無論是何種器型,都具有端莊圓潤、清雅雋秀的風姿。細細考察,可以發現其造型的輪廓都是由一種柔韌的直中隱曲、曲中顯直的線條構成,因而風貌有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