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5歲少年自殘,只因他迷上了……醫生說,這是病,得治!

15歲少年自殘,只因他迷上了……醫生說,這是病,得治!

N海都記者 陳燕燕

「天天打遊戲,連續打一年,這是精神病!」

最近,這條消息在朋友圈廣為流傳,

震驚了不少人。

15歲少年沉迷遊戲盜竊又自殘,

醫生說這是病!

從6月19日起,

遊戲成癮正式被

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精神疾病

GIF

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路遊戲用戶達到4.17億,佔整體網民的57%,其中大多玩家是青少年。從6月19日起,遊戲成癮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精神疾病

但WHO對遊戲成癮的癥狀進行了嚴格歸納:無法控制地打電玩、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且相關行為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如果癥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也可縮短。

少年沉迷遊戲盜竊又自殘

「沉迷網路遊戲的患者不少!」福州第四醫院醫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林涌超有多年接診「網路成癮者」的經驗,他說,近年,他接診過一個15歲的閩東男孩小武(化名),已經上初三,父母做生意,平時沒空陪他,但對他的成績要求很高。可惜,他的成績不拔尖,苦悶之餘,就跟著同學打遊戲,意外地練成了高手,很被同伴擁護。

「好像著了魔!」當時,小武纏著父母給他買電腦,一下課就打遊戲,後來索性逃學,躲在家打遊戲,喜歡的籃球也不打了,成績一落千丈。不久,他覺得一台電腦不夠用,想再買一台,可以同時打兩種遊戲。父母不答應,他就偷了家裡的煙酒等貴重物品,到小店去賣,還向同學借錢。父母發現後,沒收了他的電腦,他沒法打遊戲,感覺頭皮發脹,人特別難受,就用刀割自己。刀子被父母沒收後,他又用手摳自己,用頭撞門。當時,正值中考前夕,小武錯過了考試,到第四醫院治療半年後,才有點好轉,他上了一所職業高中。

長期沉溺遊戲會改變大腦結構

昨日,多家媒體報道,有個杭州少年為了玩遊戲,竟剁掉了爸爸的一根手指。杭州市七醫院物質依賴病區主任盤聖明指出,WHO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是因為全世界有大量的醫學數據表明,它對大腦結構的影響,與毒品、酒精等物質成癮者相似,明知有害而不能自控。長期高強度玩遊戲,負責控制和決策能力的大腦前額葉會出現供血不足,導致自我控制能力越來越差。

他提醒,網路成癮後,會像毒品成癮一樣反覆發作,要及早踩剎車。整天刷手機、打遊戲,在網路上花費時間過長,放不下手機的人,應該求助醫生。

林涌超主任也說,手機智能化,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適當地打遊戲,可緩解壓力,潛在地提高人的注意力、處理視覺信息的能力等,但過度迷戀遊戲,不但浪費時間,也可能導致頸椎病、腰椎病、頭痛、失眠等疾病,還會讓人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無聊感,嚴重時會導致神經衰弱、抑鬱等心理問題。

門診中,沉迷網路的患者大多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缺少父母監管,特別容易失控,他們過早接觸手機,沉迷網路遊戲、小說、色情文化,導致現實間互動減弱,動手能力、社交能力降低,還容易疏離親情、友情。

長時間打遊戲的人不全是成癮

「玩個遊戲就成精神病了?」不少玩家對此表示困惑。

林主任說,從醫學角度看,精神與心理是一樣的,但不少市民對精神病有排斥心理。因此,將網路成癮列入精神病範疇,很多人接受不了。「並不是長時間打遊戲的人,都是『遊戲成癮』。」他說,許多人放假時通宵打幾天遊戲,假期結束就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只能算是遊戲過度。目前,醫院接診的長時間使用網路的患者,不能簡單歸為網路成癮。是否成癮,有嚴格的標準,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來判斷。

網路成癮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解決。有時,網路成癮只是一個表象,患者可能有父母離異等背景,或自卑、學習壓力過大等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諮詢,完全可以治療。如果患者伴有明顯的抑鬱、焦慮、人格障礙等,才需要藥物的幫助。

他強調,根除網癮,靠的還是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尊重。家人可以互相監督,盡量不打遊戲;學會轉移注意力,把工作、生活安排滿一些,家長應多陪伴孩子,也可以多出門走走,找朋友聊聊天;多看書報、多運動,儘可能回到大自然中。

海峽都市報社全媒體中心 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醫說醫 的精彩文章:

TAG:有醫說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