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那年花開在涇陽 一個與茯茶有關的傳奇家族

那年花開在涇陽 一個與茯茶有關的傳奇家族

穆保民,又名穆民, 1963年9月出生,陝西涇陽人。作為西商大賈姚家的女婿,在致力於弘揚姚家商業文化的同時,傳承和恢復了600多年前涇陽社樹姚家茯磚茶的古法技藝,現為陝西恆昌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那年花開在涇陽 一個與茯茶有關的傳奇家族


「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歷史上,中國沿古絲綢之路外銷的貨物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三大類。以涇陽茯磚茶為主的茶葉,是絲綢之路上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運輸物資。因而,涇陽茯磚茶也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茯磚茶是西商的代表性商品之一。南北朝時,西北邊境上就有了「茶馬互市」,大量中原地區的散茶被銷往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唐朝中期,涇陽的茶商按照當地打土坯的方法,製作出了涇陽磚茶。北宋時涇河是黃金水道,所有南方來的茶都要從涇陽轉運到西北。

一次,有船隻在涇河側翻浸水了,茶葉打撈上後被放在庫房陰乾,一兩個月後打開,發現茶葉上布滿「黴菌」。為減少損失,老闆就把這批茶銷售到西北邊遠地區。沒想到,很快反饋回來消息說這種有「黴菌」的磚茶口感更香。後來,涇陽的老茶人就摸索出了一套讓茶磚里產生金黃霉點——也就是金花菌的技法,這就是聞名天下的涇陽茯磚茶。

那年花開在涇陽 一個與茯茶有關的傳奇家族

為什麼在其他地方長不出來,而到涇陽就長出來呢?

一是涇陽土中有鹼,水中有鍶,加上茶的酸性,酸鹼中和適宜「金花菌」生長發育。

二是涇陽地處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游間,北有嵯峨、北仲兩座山,南有終南山,是獨特的小盆地環境。

三是從製作工藝,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發花的溫度,築制磚體的鬆緊度等,全靠涇陽老茶工的掌握和多年形成的感覺。


石橋劉孟社樹姚,不及王橋一撮毛

王橋姚家是涇陽的四大富戶之一,明清關中流行的一句民謠就是「石橋劉孟社樹姚,不及王橋一撮毛」。民國初年,膽識過人的姚秦漢執掌姚家,姚家商號發展成為恆昌堂、惠謙堂、燕翼堂、花萼堂、祝新堂、竹森堂、居敬堂、仁在堂、樂善堂、五福堂等十大堂口。

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涇陽茯磚茶,要算王橋姚家先祖1368年所創的恆昌堂茶了。姚家的恆昌堂茶,選料嚴格,工藝考究,色澤黑褐油潤,發花茂盛,菌香四溢,沖泡之後,茶湯甘純,茶香醇厚,飲罷唇齒留香。于右任題詞讚賞姚家茯茶為「安國之茶」。

那年花開在涇陽 一個與茯茶有關的傳奇家族

姚家的涇陽茯茶之所以好,是三個因素決定的:一是選料好,來自海拔1200米的姚家老茶園裡的高山喬木茶;二是古法制茶,涇陽是個小盆地,600多年來菌群一直在發酵,尤其是伏天時的菌種更好;三是水源好,一直用鄭國渠賽珠泉的水做茶誘,涇陽茯茶的金花含量大,伏天的金花出來後易於乾燥。這,也就是姚家茯茶「非涇水不渥;非伏天不作;非金花不成;非涇陽不宗。」的道理之所在。


社樹姚家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簡明的西商發展史

有人說,位於西安最北邊的社樹堡就是西商的發源地,社樹姚家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簡明的西商發展史。

現在,我用社樹姚作為商號,用二十多道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這個恆昌堂茯茶,產量不是最大,但質量很突出。我只想藉助自己的一點力量,儘可能地延續600多年前恆昌堂茯茶的命脈,讓很多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哦,在600多年前,社樹姚家還曾有過這樣一段商業文化和商業傳奇。

那年花開在涇陽 一個與茯茶有關的傳奇家族

大西安需要大力宣傳自己的商業史,這就需要挖掘過去西商的輝煌歷史。從社樹姚孕育出來的恆昌堂茯茶是有文化的,它的根就是姚家的商業文化。我特別希望,通過開發和提升社樹堡,把姚家悠久的商業文化傳承好,把姚家茯茶技藝傳承下去,重新書寫好新時代西商的新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