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日本為何不像德國頑抗到底?

二戰日本為何不像德國頑抗到底?

原標題:二戰日本為何不像德國頑抗到底?


日本選擇投降以避免民族浩劫


汪精衛選擇的道路,把自己的命運與日本帝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而日本最終是失敗了。1945 年 8 月,汪精衛病逝 9 個月後,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受日本殘害最深的中國人,一方面對終於獲得抗戰的勝利歡欣鼓舞,一方面又覺得日本的投降太突然,乃至「太早了」。如果它像德國那樣頑抗到底,它受到的戰爭報復絕不止是兩顆原子彈。一個給那麼多民族帶來過那麼多災難的國家,無論從道義還是從情感上說,付出怎樣的代價都不會過高。但居然被它躲過了。日本天皇在他的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做出了他一生第一個,或許是唯一的堪稱英明的決定 :無條件投降。這個決定使日本逃過了本應嚴酷得多的戰爭懲罰,逃過了民族的浩劫,使犯下過滔天罪行的數百萬日本侵略軍安全地返回自己的國度,使日本這個幾乎毫無自然資源可言的國家獲得了在戰後迅速復甦、崛起的一線生機。



中國的漢奸標準,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當年清軍入關南下,著名抗清英雄史可法曾向清攝政王多爾袞致書議和,提出與大清帝國劃疆而治,重演南北朝的故事。當然,多爾袞不是女真完顏氏建立的金國,他要的是整個中國,而非已然到手的華北。於是絕不允和,發揚「繼續革命」的精神,「宜將剩勇追窮寇」,命豫親王多鐸揮師南下,攻克揚州,屠城十日。史可法作為英雄殉國,誰也不再提他有過的「賣國」行為。


日本是一個以模仿力而非創造力享有世界聲譽的國家。它發動侵華戰爭,就是想模仿當年的大清帝國征服中國。日本跟中國的歷史淵源、文化淵源,舉世皆知。它有一種濃厚的「大中華思想」,尊重和崇信中國的文化典章制度,認為今日的中國民族(主要是漢民族)不足以與如此華美、悠久的中國文明相匹配,唯有大和民族才有資格和能力承繼中華文化之大統。日軍每攻克一座中國城池,其將領必賦漢詩,悲古今,大有一統江山之壯志,而無一絲戰爭罪犯之羞慚。日本的最終失敗,當然由諸多原因造成,其戰線鋪得太開,過早地暴露稱霸全球的野心,尤其是發動太平洋戰爭導致美國的參戰,是其致命因素。


呼喚歷史與公正的態度


二戰期間,許多國家都有被德、意、日侵略佔領的經歷。有佔領就會有合作者。各個國家對於這些合作者,態度是不盡相同的。大部分在戰後沒有受到追究,有不少繼續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甚至出任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被尊為「獨立之父」的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在日本侵佔時期,先後擔任日本組織的「人民力量中心」主席、「中央參議員議長」、「爪哇奉公會」主席。印尼第二任總統蘇哈托,也在日佔時期參加「衛國軍」,到日本軍校受訓畢業後擔任中隊長。擔任過三屆印尼內閣總理的哈達,曾任日本軍政府顧問。新加坡第四任總統黃金輝,於 1942 年日本侵佔後,在日本軍事機關任職。歷任緬甸國務委員會主席、總統的吳奈溫,1941 年被選派到日本學習軍事,曾在海南島及台灣受日軍訓練,1942 年充當日本侵略軍先頭部隊第二師師長,攻佔緬甸。而出任過日佔時緬甸政府外交部長的吳努,二戰後三度擔任總理。寮國國王西薩旺?馮,曾宣布他的國家加入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1941 年同日本訂立共同作戰條約,向英美宣戰的泰國總理鑾披汶,日本投降後作為戰犯遭逮捕,但後來又做了 9 年多的總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爾德三世,1940 年德軍入侵時,拒絕隨政府流亡國外並率軍隊投降,10 年後參眾兩院表決允其複位,只是由於人民的反對才在第二年退位,由其兒子繼任。


法國對賣國賊的懲罰較為嚴厲,維希政府的主要首領在戰後接受了審判。貝當以通敵罪被判處死刑,後改為終生禁閉 ;賴伐爾以叛國罪被處決 ;德阿特失蹤,被缺席判處死刑。恕我孤陋寡聞,除了中國的「漢奸」,我只聽說過法國也有「法奸」,而且是套用「漢奸」一詞譯過來的。1944 年 8 月,盟軍解放巴黎,市民歡慶光復的同時,也對法奸實行報復。有一張著名的照片,一個被剃了光頭的法國婦女抱著她與德國軍人生的嬰兒,在市民的簇擁下遊街示眾。還有一張遊街示眾的照片,主角也是幾個法國婦女,光頭上畫著納粹的記號,因為她們做過德國侵略者的情人。這兩張照片給我的震撼,超過另兩張著名的二戰攝影作品 :一是幾個美國士兵將一面國旗插在剛剛被攻佔的堡壘上,一是一個美國水兵在大街上聽到勝利的消息當即摟過身邊過路的女郎親吻起來。我不知道她們除了跟侵略軍睡覺,還犯過什麼出賣祖國利益的罪行。她們也許是為了真愛,也許是為了解決溫飽,也許是被迫,至多是「商女不知亡國恨」,何以要在民族解放的喜慶日子裡首先將她們揪出來作為報仇雪恨的對象,這是一種崇高的精神,還是一種卑瑣的心理?


法國人對「法奸」的痛恨,仍遠遠不及中國人痛恨漢奸那樣強烈和持久。根據「泛漢奸」的說法,連淪陷區的百姓都有「偽民」之嫌。不抗日就是附敵,其間絕無第三條路讓你可走。圍棋大師吳清源,年幼赴日本學習圍棋,正當日本大舉侵略中國、屠戮中國人民之際,他加入了日本國籍。吳清源後來所取得的地位,以及橫掃日本棋壇 15 年無敵手的輝煌戰績,使人們已不在意他當年這一舉動,甚至還有些「為國爭光」的驕傲。但若放在當時來評論,這顯然是「叛國投敵」的行為無疑。音樂家馬思聰當然也是「叛國投敵」的,他偷越國境尋求政治庇護,得到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現在他們有聲望、有地位和有成就,已不再有人去說他們了,普通人則不會有這樣幸運。

真正的問題也許是,抗日戰爭結束五十幾年了,為什麼漢奸還那樣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很好玩兒 的精彩文章:

誰第一個揭露侵華日軍細菌戰?
撒切爾夫人的「平民化」養生法

TAG:歷史很好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