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嗎?孩子不到初一就厭學了

你知道嗎?孩子不到初一就厭學了

GIF

調查顯示,56.8%的小學生覺得「學習真沒什麼意思!令我們頭昏腦漲!」厭學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孩子不用功讀書怎麼辦?」、「孩子小學很愛學習,升學後慢慢開始厭學了怎麼辦?」諸如此類的問題整天困擾著中國的父母們。

對症下藥 那我們先來揭秘孩子厭學背後的秘密

一、動機缺失

學習生活被貪玩好動主宰,對學習沒有需求欲,需要被動地在老師、父母的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無動機;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對學習的認識消極甚至錯誤,這是負動機。沒有動機就沒有動力。

二、興趣轉移

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處於成長中的青少年,興趣的顯著特點是動搖性,只要干擾因素強烈,就會發生轉移。看小說、打遊戲、上網、早戀甚至黃色書刊,當興趣逐漸轉為這類活動,學習興趣也就隨著降低了。

三、缺乏信心

一些孩子曾經努力過,但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認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這便是典型的習得性失助感現象。

四、情感遷移

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散,當由於某種原因對某位教師產生不滿時,不聽他講的課以致對該課程的情況是普遍易見的。

五、家庭變故

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這些缺失的情感很難用學習這件辛苦的事來尋求補償。於是當孩子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心理滿足後,厭學也就自然發生了。心理疲勞「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真味被過重的學業負擔壓塌。

六、心理疲勞

導致厭倦而厭學,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們緩解壓力的一種途徑。學習像沉重的大山,年少的孩子怎能承得住苦海無邊的酸楚。

七、過高期望

盼子成才是父母再合理不過的期望,但當這份心過於急切、過於不切實際,父母卻全然不知時,逆反心理也就這樣產生了。面對父母採取的不正當措施,孩子最可能的想法就是「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就放棄了。」

針對不同的心理現象,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而要克服厭學心理,還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克服自身的心理因素,忽視外界帶來的不良影響,使學生由厭學轉化為樂學。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只有有了學習動機才能產生學習行為。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而學習以及學習知識的必要性。

二:興趣轉移,樹立新知識

在了解孩子的興趣中心和特點後,要幫助孩子發現知識中有趣的東西,讓孩子的興趣從玩轉移到課本上,進而積極主動探索新知識。

三:降低學習目標,確立自我

不要給學生設置太高的門檻,要讓他們有一個只要經過努力就可實現的目標,讓他們在實現學習目標中得到快感,也在自身變化中認同自己的努力和成功。

四:鼓勵式教育

不管學生進步有多少,都要看到這其中細微的進步,適時鼓勵及獎勵,使學生心裡獲得積極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五:改進學習方法

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都會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摸索出自己的學習規律,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也會增強學習興趣。

六:增強學生抗挫能力

厭學心理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面對長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很難很快提高,如遇到努力後成績依然沒有提高的現象,要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方法,不能遇到挫折就退縮。

七:與孩子多交流溝通

在與孩子交流溝通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孩子厭學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孩子厭學是包括家庭教眘在內的教育失誤的表現。因此,我們當父母的要認真査找原因,同時及時地對孩子進行一些必要的輔導,在孩子有進步時及時地鼓勵他,這樣便會使孩子逐漸地克服和改正他的厭學情緒和厭學行為。

掌握更多 親子教育

關注早樹教育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樹教育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早樹教育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