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的共享空間時代正在到來,讓共享真的經濟!

真正的共享空間時代正在到來,讓共享真的經濟!

中國版的共享經濟1.0正在全面潰敗,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早就證明頂多不過是個營銷手段,花花綠綠的共享單車如今連頭部的兩家都岌岌可危,順風車事件後中國共享經濟的旗手滴滴就開始陷入無法自洽的境地。共享經濟難道真的就是一個泡沫?

其實,有一個問題從共享經濟在中國落地的第一天起就沒有得到很好的回答:這些「共享經濟」們做的到底是共享還是租賃?現在回頭來看,拋開大量燒錢成分的「免費」吸客外,大多數做的最好也就是高端租賃,而涉及共享的成分,無論是具有社交特點的社群,還是共享生態圈的圈層服務,都無法形成強的現金流貢獻,也就無法形成「共享經濟」。

我以為,既然叫「共享經濟」,那麼一定是因為「共享」而產生「經濟」,要麼可以省錢,要麼就可以增效。共享單車之流不過實現的是線上租賃的移動交通工具,當其經營成本低於門店式的傳統租賃方式,或許還有「經濟」性可言,但由單方提供供應的商業模式無論如何談不上「共享」,當這一切因為資本的助推而變成「過剩」,連「經濟」性都談不上,怎麼會不破滅!

GIF

與地產相關的「共享經濟」,國外的代表是AirBNBWeWork,前者其實更像是個OTA平台,只是服務對象不是傳統酒店而是以個體為單位的民宿,因此才有了共享色彩,也因為可以解決個體的不經濟而成就了訂房平台的經濟;後者其實帶有很強的雷格斯色彩,只是恰逢經濟危機的崩塌和自由創業者的興起而有了共享辦公的意味,「共享」的要點在於共享大企業級的辦公配置而只需支付最必要的工位租金,因此也是經濟的選擇。

國內的共享空間一般來說有這麼幾個代表:民宿、聯合辦公、長租公寓,各自有分別的對標。前兩者的對標就是AirBNB和WeWork,長租公寓位列其中有中國的特色,長期以來住房租賃市場是被機構忽略的,具有集中式管理特徵的公寓供應一度是個空白,它其實就是住房租賃的一種消費升級。自從小米投了具有社交屬性的U+公寓之後,長租公寓才被視為中國的共享經濟代表之一。可嘆的是,可能是因為門檻最低,長租公寓以火箭速度實現了從藍海到紅海的逆轉,從原來都能賺錢的小眾市場一下子變成了都不賺錢的大眾市場

那麼共享空間在中國是不是偽命題呢?我想先說說UBER和滴滴的區別,為什麼UBER是共享經濟而滴滴不是?為什麼UBER上都是共享陌生人的車而能將風險防範於未然,而滴滴弄個順風車就會弄出人命來?趙曉老師說的對,共享經濟最關鍵是要解決陌生人之間的信用問題,這個事情如果能夠通過演算法和機制解決就是成功的共享經濟,解決不了反而因為要去誘導而導致風險的爆發就不是共享經濟,頂多算作誘導營銷。共享空間應該也是這個道理,如果空間可以通過演算法、技術、服務來解決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可以成為他們生活、生意中的一部分,這樣的空間就具有共享經濟性,否則如果只是場景搭建,只是地段的佔領,只是燒錢導流,都算不上共享空間,頂多叫做「碎片空間」或者「定製空間」。

大悅城是一家特別愛做創新實踐的購物中心投資運營商,很多人喜歡津津樂道他們創造的那些「新物種」或者說新概念,我卻忽然在一次朝陽大悅城的經驗分享中發現了他們的底層邏輯,那就是:最大化的佔據客戶的時間

朝陽大悅城做了很多看起來非常犧牲租金的事,比如把地下一層以正常三分之一的租金來和B站合作,還自己做了IP主題空間(悅界、拾間)來關心客戶的「自我生長」,還準備拿出一層來與WeWork合作「垂直產業生態孵化空間」。做這些的動機就是要佔領客戶每一種可能需要的時間:生活、工作、社交、精神

2017年朝陽大悅城完成的銷售額大約是42億元,成為北京排名第三的購物中心,排在他們前面的是主要賣奢侈品的華貿SKP和國貿,甚至超越了他們自家地段更好的西單大悅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朝陽大悅城的鄭錚說他們通過數據採樣發現了一個現象:越是趨於精神需求的業態,其帶來的客戶年均消費力是普通客戶的三倍以上,在購物中心客流基本達到飽和的狀態,銷售額=客流*提袋率*客單價,那麼要做到購物中心銷售額的不斷提升,就是要保證客戶層次和客戶停留時間的不斷提高。如何能做到?就是要抓住客戶每一分鐘的時間!

慶慶哥昨天在香港考察那邊的聯合辦公,他在我們佰仕會的群里驚嘆:你們可知道這邊隨便一個聯合辦公的一張桌子都要賣到1萬元以上!有對香港熟悉的朋友回應說:香港那邊就是寸土寸金,能進到中環,租這個價格小企業主也認為是合算的。這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人們為什麼會為「黃金商圈」付高價買單?也許就因為當一個地點可以實現人們時間的極大聚合,人們就會為這樣集聚的共享支付溢價!

我們可以認為大悅城就代表著未來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方向:共享空間的集合體!原來要靠地段認知而形成的集聚,正在演變成因為產業而集聚、因為服務而集聚、因為人群而集聚、因為共同認知而集聚!我們看到:做分散式聯合辦公的納什空間要去做超級工作室來集聚它的客戶,做最多分散式長租公寓的自如如今開始做ZSpace甚至開始整棟、整個社區的接管也是為了形成集聚,而更早提出「職住平衡」的共享際、燕京里、base、橡樹公館+WE+等也早就嘗到了因為共享而實現交互增值!這些代表共享空間的2.0時代,也就是真共享時代的到來!

共享會帶來什麼改變?可以量化到租金改變嗎?也許今天還沒有人可以準確回答這個問題,但我相信也用不了多久了。一個「真」的邏輯只要成立,市場自然會用買單來給出答案!

7月6日,讓我們在北京再來一次城市行走!這一次我們就去看看那些「因共享而生」的新空間!

第一站:共享際·西打磨場、共享際·鮮魚口(據說6月25日會有大事發生!)

(中午有時間的話我們去拜訪北京坊的MUJI酒店還有楊梅竹斜街里的扭院兒和疊院兒)

第二站:燕京里

第三站:ZSpace

第四站:橡樹公館+WE+

還是老規矩,我們只和少數人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方勇視點 的精彩文章:

TAG:陳方勇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