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遙遠的歐洲,有塊中國人可以自由出入的地,可惜80年後才派上用場

在遙遠的歐洲,有塊中國人可以自由出入的地,可惜80年後才派上用場

咱們都知道中國的領土面積有960多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咱們的領土面積可以排在第三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距離咱們幾千公里外,居然還有一個中國人可以永久使用的土地,並且咱們的國人還可以在此自有出入,這個地方就是斯瓦爾巴群島。

這個名字一定很陌生吧?斯瓦爾巴群島位於挪威西北的北冰洋上,現屬於挪威管轄,這樣一個如此遙遠的北極圈的小島,咱們中國人為什麼可以任意逗留呢?

這還要從斯瓦爾巴群島的歷史說起,這個群島最早由荷蘭人巴倫支與1596年首先發現。由於這附近的海域有豐富的鯨魚資源,這引起了西方列強的蜂擁而至,開始大量捕獲鯨魚。

後來這裡又發現了煤炭,所以這個彈丸的群島又引起了新一輪的關注和爭奪,先後有挪威、丹麥、荷蘭、俄國和英國等國家再次開採煤礦。這場趨之若鶩的資源掠奪戰,俄國人逐漸佔據了優勢,於是俄國率先提出了對此島的主權要求;但隨之挪威也提出在地理位置他們離斯瓦爾巴群島最近,所以理應挪威才是享有主權的不二人選。

由於斯瓦爾巴群島不僅僅有海洋和煤炭資源,這裡顯然更具有軍事價值,試想如果有一天在北大西洋附近發動戰爭,這裡的軍事價值將進一步擴大。所以對此島的爭奪權也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正當各方利益犬牙交錯的時候,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顯然俄國並沒有在遠離國土的位置上有過分糾纏的心思。

就這樣,在1920年,挪威政府向國際社會提交了一份文件,對斯瓦爾巴群島提出了領土要求,最後經過多方的協商和談判,當然更多地為了能在此地長期維持利益關係,最終美國、丹麥、法國、義大利、荷蘭、挪威、瑞典等國簽署條約,即《斯瓦爾巴條約》。

條約規定:挪威對該島擁有主權,但簽約國在該島均可以自由進行經濟活動,但不可以進行以軍事為目的的活動。

在世界的另一端大家為了爭奪斯瓦爾巴島的主權費盡心思,而此時咱們的中國正處在北洋軍閥相互混戰的時期,各軍閥各自為政,還有誰會去關注這個千里之外的群島的,那麼咱們又是怎麼在戰爭混亂的年代去簽訂了一個這樣的條約呢?

就在1925年段祺瑞臨時執政的期間,經過法國的邀約和推薦,段祺瑞也是礙於面子怕影響彼此關係,於是就安排了代表在協議上籤了字,就這樣段祺瑞的一個無意之舉,卻在幾十年後幫助到了中國在北極圈開發和科考的權益。

2004年,中國科學工作者在北極地區的斯瓦爾巴群島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科學考察站-黃河站,從而也對外宣布了中國在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工作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領域,科研工作全面展開。

更加讓人覺得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在近代歷史上與外國列強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但北洋政府簽訂的《斯瓦爾巴條約》卻完全不同,確實給中國根據條約的保障而享有的平等權益。換句話說,就是因為這個條約的簽訂,為中國能順利進入北極圈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法理準備。

誰也沒有想到,北洋政府留給後代的遺產,居然在80年後幫助到了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此國自稱華夏傳人,以「中國」之名把周邊國挨個揍一圈,領土翻倍
畫家背著老婆,隱秘偷畫女鄰居15年,作品震驚三任總統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