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大半個京城來看她,談的卻是詩

穿越大半個京城來看她,談的卻是詩

本報記者 路艷霞

她搖搖晃晃地登上了台,連聲對穿越大半個京城來看她的讀者說「謝謝」。面對主持人的調侃,她認真地糾正「不要跑題」。當聽說自己的新書未面世就驚了專家,她驚訝「我怎麼不知道」。昨晚,余秀華出現在其首部散文集《無端歡喜》首發式上,她沒變,還是那個耿直得可愛的女孩兒,儘管她已經四十多歲。

那是2014年年底,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讓余秀華一夜爆紅。此後余秀華相繼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幾年過去了,余秀華詩集總銷量達40餘萬冊,為20年來詩歌銷售之冠。她的微博粉絲達19萬,遠遠將其他詩人拋在身後。

前半生幾乎從未踏出橫店村的余秀華,在成名後的三年中,天南海北滿世界地跑。但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她視為「天」的母親罹患癌症離世,曾經熟悉的小院只剩下父親和自己。當主持人問及死亡這個話題時,余秀華有了更深的感悟,「每個人都會面對死亡這個問題,我們對死亡充滿恐懼,是因為無知才會恐懼。」她說,真正的死亡未必那麼令人恐懼,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經歷的很多事情差不多。

這些年,別人總以為余秀華很有錢了,但她的回答聽起來真切可愛,「掙了一些錢,不過還真不多,讓我覺得很羞愧。我想更羞愧的是我的出版社,還沒有把我搞成真正的有錢人。」末了,她還表達了一個意思,不掙錢也很正常。

還是這幾年,隨著農村建設,居住了一輩子的橫店村——那個她把一草一木都融入自己詩歌創作的村莊,被新的樓房取代。曾經熟悉的一切,起伏的麥浪、門前的水塘、屋後的樹林,都不復存在。余秀華提及,根據當地規定,只要交兩萬元,老房子就可以留下來,她選擇了保留,將回憶留在那個院子里。

余秀華沒有迴避一個問題,在精神上她一直是孤獨的。鄰居、家人,甚至丈夫都不理解余秀華,他們認為,「關心靈魂的事情是閑得太狠了的無事生非」。丈夫一年回家一兩次,相對而坐,卻無話可說,她的婚姻是「兩個互不相干的人莫名其妙地走在了一起,還有一紙不許隨便離開的契約……兩個身體和靈魂之間有縫隙,發現縫隙的存在就是懷疑開始的時候。」因此,儘管面對父母的反對、外人的質疑,余秀華也要用盡所有的勇氣與堅決,結束這懷疑,擺脫這枷鎖,她離婚了。余秀華告訴讀者,對婚姻,她是懼怕的。但關於愛情,她自己就可以滿足自己,那是精神上的滿足。她更放言,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對待女人的愛,他們跑得比兔子還快,中國男人缺乏大度。頓時,全場掌聲響起來。

出名了,母親走了,家鄉變了,婚姻不在了,但永遠不變的東西同樣存在。和日常男女一樣,余秀華每天要面對瑣事,生存的艱辛、人生的痛苦和焦慮。每次外出,她都是獨自一人,常常因為腿腳不便和身體虛弱而摔倒坐在地上。「上台階上到一半摔倒了,旁邊有一些人看著我,但是沒有一個人拉我一下,我掙扎了幾下,沒有力氣爬起來,索性坐在地上歇一會兒。在人來人往的台階上坐著,也在陌生的好奇的冷漠的目光里坐著。如果說這個時候感覺不到孤獨那肯定是騙人的。」

這些點點滴滴,都被寫進了《無端歡喜》,化成了四十餘篇散文。「成名」後的生活、「嶄新」的故鄉、奶奶的「英雄事迹」、愛情中的心醉神迷與自卑怯懦,以及與友人真摯的交往,余秀華呈獻給人世間一個真實的自己。而當談及散文和詩歌的區別,自稱「沒有文化的農婦」的余秀華,話語中的哲理風飄蕩出來,「對語言的要求是同樣的高度,寫不好詩的人,寫不好隨筆。寫不好隨筆,更寫不好詩歌。和詩歌相比,散文鋪得更開一點,寫詩是即興,寫散文是思考。」

首發式上半場談的全是散文集,但到了讀者提問環節,卻沒人問新書一個問題,都是有關詩歌的話題,余秀華最後時刻哈哈樂了,「這發布會白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