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什麼影響了蘇波戰爭的結果?

是什麼影響了蘇波戰爭的結果?

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那麼又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蘇波戰爭的結果,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因素:

(一)外國的支持

蘇波戰爭表面上看是波蘭與蘇聯兩個國家的戰爭,實際上雙方背後分別得到歐洲資產階級政權和無產階級工人的支持。在蘇波戰爭中,德國的工人已經組織起來準備像俄國工人一樣發動起義;英國工黨宣布英國工人決不參加以波蘭為同盟國的戰爭;法國民眾抗議本國政府支持波蘭的作戰;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的運輸工人們拒絕運送前往波蘭的軍火,這也推動蘇俄在前期戰爭中的順利進展。但是協約國的援助物資在蘇波戰爭的關鍵時期,衝破各國工人的重重阻撓,運抵了華沙前線。同時各國軍事顧問也被派遣至波蘭,波軍在法國顧問幫助下,新建了第5集團軍(約3萬人),在先前作戰中損失較大的第1、4集團軍實力也有所恢復,為之後反擊蘇聯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二)領導階層和軍事方面的影響

波蘭方面,畢蘇斯基的堅毅、機敏、果斷和永不言敗的個性對戰役的結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準確地窺破了對手布局的破綻,並頂住軍內外、國內外的重重壓力予以全力出擊。而他的密友西科爾斯基率軍死守華沙,頂住了紅軍多次兇猛進攻,為反擊贏得了時間,也是居功甚偉。同時雖然波蘭軍隊在之前的戰爭中傷亡較大,但是上文已經提到在協約國的幫助下,其軍事實力已有所恢復,並且組建了新的軍團,軍事物資充足,軍事裝備也較蘇俄優良,同時在亡國危機的刺激下更加激發了波蘭軍隊的參戰熱情與勇氣,也促使他們為挽救祖國而進行英勇戰鬥,這極大地增強了波蘭的軍事力量,使其能應對蘇俄的進攻並進行反擊。

蘇俄方面,7月戰役後,波軍遭到重創,紅軍高級將領對戰局的發展開始盲目樂觀;西南方面軍方面,高級將領們過於關注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視了全局利益;紅軍的情報處理能力較為落後,甚至未能發現波軍反擊的主力;在戰役中,廣大紅軍官兵雖然作戰英勇,但應變能力較差,在遭到敵人反擊後仍機械地等待上級命令;作戰戰術的失敗,並且戰線拉得過長,補給困難;從更高層次來說,蘇俄對當時歐洲的革命形勢判斷過於樂觀,認為各國的工人階級隨時可能爆發起義,迎接蘇俄紅軍,這種過於樂觀的看法無疑會給實際鬥爭帶來很大負作用,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整個西方資產階級團結起來對付蘇維埃。可以想見,即使紅軍攻佔波蘭,協約國集團仍會找到其他代理人,甚至直接參戰。

(三)戰爭性質的變化

蘇波戰爭由最初的雙方領土之爭逐漸變成列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直到最後演變成為一場民族戰爭,一場宗教戰爭。而導致這一轉變的則是蘇波戰爭中曾令波蘭軍人聞風喪膽的蘇聯騎兵軍——哥薩克騎兵。哥薩克不僅與波蘭人有世仇,並且在蘇波戰爭中哥薩克所過之處,到處搗毀天主教堂、殺害天主教神父,沿途以搶劫為生,百姓往往傾家蕩產、許多女性遭到強姦,和土匪部隊毫無差異,結果導致波蘭工農兵和地主貴族團結起來一致抗擊俄國人,使列寧所聲稱的拯救被波蘭地主貴族壓迫的波蘭工農的失敗及蘇俄領導層幻想得到波蘭本國工農支持的破滅,這場「世界革命」也就成了一場民族戰爭、一場宗教戰爭。而隨著戰爭性質的變化,波蘭國內的階級矛盾則不再重要,相反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成為了主要矛盾,為了保衛國家,波蘭人踴躍參軍,不論是在政府還是鄉間,或者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國家陷入危難時都團結了起來。這為華沙保衛戰的勝利提供了條件,也為波蘭之後的反擊打下了基礎。

雖然戰爭以雙方簽訂更有利於波蘭的和約而結束,但在約20年後,蘇軍在1939年在德波戰爭時根據臭名昭著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在當地人民群眾廣泛的支持下履行了自己的國際主義義務」的名義強行將波蘭的大片領土併入到蘇聯境內,與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從此直至1989年,在共產政權統治下,波蘭及其它蘇聯國家的歷史書不提或是盡量少提及此場戰爭,就算是有,也是當作俄國內戰中的外國干預來寫,這也就導致這場戰爭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和忽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從平城與洛陽的對比看孝文帝遷都
那麼多故宮文物,是怎樣運到台灣去的?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