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金陵八家」之首,作品價值千萬,如何平衡做人與作畫?

他是「金陵八家」之首,作品價值千萬,如何平衡做人與作畫?

龔賢《疏林茅屋圖》

龔賢,清代畫家、詩人、書法家,名列「金陵八家」之首。龔賢的繪畫折射出由明入清後,一大批遺民畫家矛盾而複雜的心境。其繪畫風格的多變性以及「師法自然」的繪畫理念開創出有別於清代正統文人畫的另一條道路。

千萬名畫驚現拍場

六月的激情並非只停留在世界盃,藝術市場也隨著中國大陸地區春拍季的開啟活躍起來。而中國書畫單元作為本土藝術市場的重頭戲,自然不會忘記帶來驚喜。

龔賢《草書自作詞卷》局部

近期開幕的嘉德春拍中國古代書畫單元中就驚現龔賢書法作品《草書自作詞卷》,這幅超過六米的長卷保守估價已高達2500萬人民幣。

龔賢《草書自作詞卷》局部

實際上,對於龔賢的作品而言,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成為千萬量級的拍品了。早在2013年,嘉德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就將龔賢《自書詩二十四首》作為主打拍品,最終以人民幣2600萬元成交。

龔賢《自書詩二十四首》局部

然而,對於不十分了解美術史的觀眾而言,龔賢這個名字或許尚顯陌生。但是,龔賢可謂明清之際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藝術創作對後世藝壇影響深遠。而要想了解龔賢,還需從了解金陵八家入手。

龔賢《攝山棲霞圖》局部

自宋元以來,文人畫作為一個獨立畫種逐漸發展成熟,而明清兩代的文人畫創作,大體延續了前朝審美傳統。如果說以王時敏、王鑒、王惲、王原祁組成的「清初四王」定義了清代以來的文人畫格局,能與之分庭抗禮的莫過於活躍於南京一帶的「金陵八家」。

王時敏《杜甫詩意圖》

明末清初之時,社會動蕩、山河飄搖,北部外侮使得一大批文人向南遷徙。作為少數民族的新政權難以迅速建立起與主流漢文化的紐帶,而清政府趨緊的文化政策愈加促成了一部分前朝文人不得不抱團取暖、寄情書畫山水。金陵畫派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龔賢《野水茅村圖》

另闢蹊徑畫山水

清代金陵畫派儼然成為那時畫壇正統之外的另一股力量。在「四王」倡導師法前人、追求仿古的潮流中,金陵畫派的追隨者則大力推崇「師造化」,主張在大自然中尋找藝術的答案,通過卷上之山河宣洩心中鬱結之情緒。

高岑《山水圖》局部

所謂的「金陵八家」即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造、謝蓀八人,而論其中造詣最高者則首推龔賢。

樊圻《柳溪漁樂圖》

龔賢出生於江蘇崑山,一生充滿了戲劇化的悲情色彩:生於亂世之中,晚明朝廷氣數將盡,國運日薄西山。龔賢的童年亦頗為悲情,在全家遷往南京後,父親與祖父因為官職調動去往四川,從此杳無音訊。龔賢十歲時母親病逝,從此跟隨繼母生活。

龔賢《溪山無盡圖》局部

但即便如此,龔氏一族在當地仍算望族,至少在物質層面,青年時代的龔賢尚算富裕。在龔賢的一首詩中他這樣寫道:「黃金賭棋酒,白日坐喧嘩」。

龔賢《千岩萬壑圖》局部

然而生不逢時,動蕩的時光里,清兵入關、崇禎自縊,剎那間便改朝換代。此後幾經波折,46歲的龔賢於康熙四年隱居南京清涼山,世俗功名利祿早已不入其眼,過著半耕半讀、以書畫田園為伴的生活。

龔賢《秋江漁舍圖》

解讀「黑白」龔賢

龔賢的山水雄厚渾樸、氣象高華,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其繪畫作品依時間順序呈現出兩種迥然不同的樣貌,被世人稱為「白龔」與「黑龔」。

龔賢《山水圖》

「白龔」指龔賢早年淡墨皴擦而成的作品,這些作品多淡墨清嵐,繼承了董其昌「南北宗論」中所謂的南派風格。

回溯這段師承關係,從「南派」之祖董源、巨然,到北宋米氏父子,再至元四家中的倪瓚、黃公望,龔賢的早期繪畫風格多空靈淡遠,就地取材,表現南京一帶的湖光山色。

龔賢《岳陽樓圖》

然而龔賢並不滿足於此。約從四十歲起,龔賢的繪畫開始轉向第二個階段,轉向對用墨的深入探索。他開始嘗試用更多的墨,多層皴擦點染,使畫面逐漸由疏朗轉向繁複。

龔賢《山半樓台圖》

龔賢對「積墨」的探索就此開始了。對此,藝術家曾有一段生動的文字敘述:「一遍點,二遍淡加,三遍染,三遍點完墨氣猶淡,再加濃墨一層,恐濃墨顯然外露,以五遍淡墨渾之。」

龔賢《木葉丹黃圖》,1685年

在如此實踐中,龔賢走上了一條由簡向繁,由白至黑的道路,從1666年至1676年的十年間,所謂的「白龔」變成了「黑龔」。

龔賢《山水冊》局部,1657年

然而,要理解龔賢的繪畫僅從紙面技法入手還遠遠不夠。龔賢將從事繪畫的人分為三等,由高至低分別為畫士、畫師與畫工,畫工由於過分專註於技藝本身而缺乏格局。

龔賢《隔溪山色圖》

在以龔賢為代表的正統儒家觀念中,「君子不器」至關重要。相比於學習專門技術,培養良好的道德與人文修養才是一個君子所應具備的品質。

龔賢《漁村夕照圖》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便能理解龔賢在「作畫」與「做人」這二者之間的平衡——做人要遠高於作畫,此為藝術家創作的出發點。

龔賢《夏山過雨圖》

從不止於繪畫

除了繪畫,龔賢還工於書法和詩詞。回顧清人筆下的龔賢,實則更多地以詩人的身份出現。《草香堂集》是龔賢的傳世詩集,其中收錄詩詞202首。

龔賢《山水冊》題詞

龔賢的書法同樣造詣極深。他借鑒米芾筆意,以筆墨宣洩內心之情,墨色酣暢,字勢蹁躚。龔賢的書法常常以繪畫提拔的形式出現,所謂書畫兼備。而本季度嘉德拍場的珍品《草書自作詞卷》內容為龔賢詩詞輯錄,又恰巧為獨立書法作品,可謂十分難得。

龔賢《草書自作詞卷》局部

龔賢極愛書畫,每每在外遇見名家名作,回家總要研究咂摸良久。而出於生計以及渴望見識更多的珍貴字畫,龔賢保持著與一部分江南愛好收藏的富商巨賈的交往。然而,這種交往有時卻帶來致命的麻煩。

龔賢《仿米山水圖》

康熙二十八年秋天,龔賢被一豪強糾纏,後者想要從龔賢這裡強行索取一幅書畫。龔賢不得已之間求助於時任國子監博士的友人孔尚任。但還未等友人想出對策,龔賢竟然就此離世。後人始終未能追究龔賢的真正死因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豪強的威逼。

一聲嗟嘆,一段唏噓,這位畫家至此結束了他傳奇的人生。金陵這片熱土仍將養育更多的騷客文人,畫者書家,但龔賢的名字將始終留存,潤澤後人。

[編輯、文/張一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時尚芭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