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掌舵者任正非:年銷售6千億,曾借錢發工資,選接班人成死穴

華為掌舵者任正非:年銷售6千億,曾借錢發工資,選接班人成死穴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AI財經社(ID:aicjnews)

文 / 牛耕 編輯 / 祝同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如果沒有任正非,華為將為怎樣?

至少一個公認的答案是,沒有任正非,不會有今天的華為。

2017年,華為全年銷售額超過6000億元,全球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間接用到華為的產品。與體量極不相稱的是,這頭巨獸仍在全力奔跑:研發投入近900億元,居全球第6。當中國手機廠商還沉浸在產品組裝、貿工技路線時,華為已奮不顧身跳進晶元研發的黑洞。

至今,中興落難,海思晶元是國內高通替代品之一。許多人才第一次窺見任正非的遠見。

放眼全球,華為都是一家罕見的公司。它的生存焦慮、妥協戰術和技術渴望,都深深打著創始人任正非的烙印。任正非曾說,自己是逆熵而行,強行阻止公司滑落到自然狀態。

在最近十年中,華為的接班候選人一個個落選:鄭寶用、李一男、孫亞芳……如今剩下的是外界一直關注的他的一對子女:兒子任平和擔任華為副董事長的女兒孟晚舟。如今看來,他們似乎還不能像父親一樣,靠一己之力帶領華為駛進更寬廣的海洋。

誰會是任正非接班人的問題,在華為則是一個禁忌,大家心照不宣,不會公開討論。但無論如何,如今任正非迫近放手的年紀,可華為的繼任者似乎還未浮出水面。


借高利貸給工程師發工資

任正非有兩個遠見:廣積糧,吸取工程師紅利、妥協求和,不跟友商拚命。如今這兩點智慧仍繫於他一人,未被企業制度吸收。

根據年報,2017年華為銷售收入6036億元,其中研發佔比14.9%,比凈利潤還多一倍,居全球第六。這種高研發投入已持續十餘年。十年來,華為累計研發費用3940億元,獲專利74000餘件,其中不乏晶元這樣的燒錢黑洞。

可以說,華為正不惜代價,把收入轉化成技術積累。巨額研發投入意義何在?2012年,在華為內部的《實驗室會談紀要》里,就有工程師質疑:晶元前期投入大,又沒有短期回報,真的值嗎?

任正非這樣解釋:華為處在一個相對較好的時期,跟別人比還算活得滋潤。因此要加大技術投入,把優勢耗散掉,變成新的優勢。整個社會都在衰退,對未來的投資不能手軟。

任正非所言非虛。中國還未走出工程師紅利,尚能以低成本從事研發。根據瑞銀中國的報告,中國每年大學理工科的畢業生數量超過300萬人,是美國的5倍,研發人員平均薪資卻只有美國的1/8。因此,在中國投入研發是一件很划算的事。

踩中工程師紅利,正是華為歷史上最大的幸運。這家公司1987年成立時,沒錢沒技術,只能代理低端的HAX交換機,去搶佔農村市場。但在1990年,華為開發出BH03交換機,次年開發出HJD48交換機。憑藉這兩款產品,華為的年銷售額在1992年超過1億元。「華為活下來了」,任正非開會時淚流滿面。

當時一窮二白的華為,憑什麼能請到研發人員?理工科畢業生就是答案。開發BH03交換機的鄭寶用,是華中理工大學的天才畢業生。開發局用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的李一男,也來自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後來他們成了任正非的左膀右臂。如果放在今天,華為將不得不跟高薪外企爭搶工程師,毫無技術翻身的機會。

多年來,華為已形成一套最大化利用工程師的體系。它慷慨授予高工資、高分紅,換來工程師自願加班拚命。每個工程師的職責細分,力圖流程化,隨時可以替代。在研發晶元時,華為讓數千工程師從複雜大電路做起,逐漸轉入微電路化,最終有了上萬個晶元工程師儲備。可以說,華為的一整套技術研發流水線,正以工程師驅動並自給自足。

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任正非的高瞻遠矚。1993年,華為自研業務啟動不久,任正非開始借高利貸給工程師發工資。1999年,任正非去北京研究所視察,問所長劉平:你們怎麼才這麼一點人呀,不是叫你多招嗎?劉平解釋說,害怕人多了沒事幹。任正非生氣了:叫你招你就招,沒事做,招人來洗沙子也可以。

除了善用工程師紅利,妥協求和的競爭策略也是任正非的智慧之一。

2002年,華為殺進美國市場進攻思科,在產品功能上極力模仿。2003年,思科起訴華為侵犯知識產權。華為向媒體展示自己的知識產權,並透露與思科的談判細節。人們逐漸認為,思科是在阻礙競爭,它維護多年的「不壟斷」形象搖搖欲墜。

勝利天平逆轉之際,華為並未乘勝追擊,而是主動放棄了美國市場,與思科簽訂和解協議。對其他友商,華為也有時制定偏高售價,給友商留下存活空間。在《華為基本法》的第一條,任正非寫道:永遠不涉及信息服務,不與運營商爭利。

任正非這樣解釋:如果在市場上到處樹敵,會被群起而攻之。我們寧願放棄一些市場,也要與友商合作。要主動示弱,以土地換和平。

多年後,任正非形容這些戰略「只有將軍做得出」。他形容自己是指揮著幾十萬人對城牆口衝鋒,用每年1000億元的彈藥飽和攻擊。這是他的長遠大計:用知識產權建立「核保護傘」,讓華為在相對友好的國際競爭中長大。

然而,這卻不是商業公司通常的策略。任正非表示,自己是在有意對抗「熵增」,逆自發性而行事。換言之,如果換了其他領導人,做出的決定可能恰恰相反。

在華為內部,有人這樣形容任正非:一人下令,萬人執行。多年來,任正非依靠權威,長遠大計都未受到挑戰。但換了繼任者,還會有這樣的深謀遠慮嗎?

任正非有三篇文章,被稱為橫貫自己的一生:《我的父親母親》回憶自己的成長,《一江春水向東流》回憶創辦華為的艱辛,以及《華為的冬天》。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任正非說過:他在華為時,尚可服眾統領諸侯。「今天的接班人們,卻個個都是人中精英,還會像我這麼『愚鈍』嗎?」 而《華為的冬天》是一篇在IT業界流傳很廣文章,被很多企業大佬推薦。


任正非必須沖在最前面

任正非在生存焦慮中長大,也把這種焦慮帶進華為。必須時刻拚命,是他留給華為的烙印。

任正非說,自己小時候家裡窮,沒東西吃,每餐都要嚴格配額。但高考前,母親每天都塞給他一個小玉米餅,讓他吃飽了安心複習。沒了這塊玉米餅,任正非也許會去養豬。

他對父母充滿感激,然而創辦華為之後,並沒有時間來陪家人。1995年,父親在街邊買了一包軟飲料,喝後腹瀉不止,很快去世。2000年,母親買菜回家路上被車撞成重傷,而任正非正在伊朗,電話不通。事實上,他就連母親患有嚴重糖尿病也不知道。

在他寫《我的父親母親》時,華為深陷增長泥潭,文章幾乎可以看作絕筆辭。任正非說,自己無愧於祖國和員工,唯獨對不起父母。

但如果能重選一次,任正非並不會改變。1999年,原華為副總裁李玉琢以身體和家庭為由向他請辭。任正非說:「你妻子不適應深圳,你可以離婚啊?」到了2016年,李在接受採訪時說出了這一細節,對話被公開後,輿論嘩然。幾個月後,華為疑似清理34歲以上老員工,被媒體指責「用完即棄,員工毫無生活」。任正非回應說:30歲年輕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當時,任正非已70餘歲高齡。他表示: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也會踐行。有時,他會被人拍到,在周五的深夜一個人拖著行李,在機場排隊等計程車。或者在擺渡車上被人認出,一臉憔悴。

任正非手握鞭子,逼迫所有人以他的速度奔跑。早年的一件事,可以說是任正非與華為關係的縮影。

1992年冬天,華為公司外出開會。回來路上,車子陷進了泥濘里。任正非第一個跳下車,脫掉鞋襪踩進泥坑推車。其他人見狀才紛紛下車,合力將車子推出泥坑。

彼時華為已是員工200多人,年銷售額破億元的大公司。但除非他主動踩進泥濘,誰會第一個跳下車呢?


孤獨的年邁將軍

事實上,華為面臨的問題是,沒人真正擁有任正非的威望和遠見。任正非決策一人完成,效率雖高卻無人能頂替。華為前副總裁劉平就說過,華為所有領導都可以換,唯獨任老闆不行。

華為現在的狀態,也無法讓任正非放心撒手。所謂的輪值CEO,更像羅伯特議事規則里的召集人,決策權仍在任正非。他多次批評過,華為在等待「將軍」出現,組織文化卻不利於此:即使有部門主管想主動擔責任,組織也會說,這超過了你的層級,找更高層的人來吧。

2017年,兩封內部信讓我們窺見了華為內部風氣。先是基層員工孔令賢,因說真話被破格提拔3級後,在內部被排擠走。任總高呼:回來吧加西亞,我們需要你這樣的人。孔令賢卻早已技術移民了。另一位梁山廣,也因舉報他人造假被連升兩級。任正非群發郵件,希望能保護他不受打擊報復,並指定了保護人。一時輿論嘩然:想說真話而不遭排擠,已經到了要任總親自保護的地步了嗎?

2017年年底的座談會上,任正非再次發飆。他說圍著他彙報的部門老大,不出三類人:一種邀功求賞,花九成時間總結業績,一成時間談個不疼不癢的問題。二是指鹿為馬,說自己解決了所有問題,客戶沒事幹意見很大。三是避實務虛,滿口人工智慧和雲,唯獨不說自己做了什麼。

任正非再也找不到自己這樣的人了。1976年,在軍隊研發技術期間,他帶領的團隊各種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唯獨他這個領導者什麼都沒有。等到風波過去,他又因為兩次填補國家技術空白,獎項紛至沓來。任正非說,自己習慣了不應得獎的平靜生活,這是我今天不爭寵辱的來源。沒有這段經歷,他不會耐住性子「坐十年冷板凳」。

在華為內部門討論時,即使已經有了結論,也常常有人提醒:任老闆會同意嗎?華為就這樣走過了30年有人決策兜底的日子。華為沒有任正非,就像聯想沒有柳傳志,尚無人知道它會走向何方。


誰能接班任正非?

任正非已74歲高齡,創辦華為30年,光癌症開刀就有兩次。2018年,華為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全球1/3人口用到華為的服務。為龐大的通信帝國找一個接班人,似乎是近在眼前的事。

但有望接班、被寄予厚望的人卻逐漸落空。任正非已老,新的掌舵者尚未出現。

鄭寶用曾是華為的「二號首長」。他在1989年清華讀博期間加入華為,作為總工程師帶隊開發出HJD48交換機。這是華為第一款自主研發產品,投入市場後取得巨大成功。華為實行工號制度後,任正非的工號是1,鄭寶用則是2。

但在師弟李一男開發出C&C08萬門交換機後,鄭寶用的地位開始下降。他脫離研發崗位,陸續負責戰略規劃、資本運作和分銷渠道。2002年,鄭寶用被檢查出腦癌,治癒後轉入「藍軍」,專門模擬華為的競爭對手。後來鄭寶用徹底淡出了華為。

2013年他再次回歸,但五年來毫無動靜。可以說,這位二號人物已徹底淡出候選名單之外。

能媲美鄭寶用的另一個人是李一男。1992年,他讀研期間去華為實習,被任正非相中破格提升為工程師。半個月後他升主任工程師,開始研發C&C08萬門交換機。這項研發受到公司鼎力支持,任正非說:如果研發失敗了,我就從5樓跳下去。

最終在1994年,C&C08萬門機正式開局,當年銷售額達到8億,次年15億,再後來翻番,成了全球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交換機。李一男也被提拔為總工程師和華為副總裁,成為接班人炙手可熱的人選。

但悲劇的種子也在悄悄埋下。任正非把兒子任平調進中試部,還專門寫了一封郵件打探各位副總的意思。據時任北研所所長劉平回憶,李一男某天忽然透露,自己想離開華為。劉平吃驚地問他,你不是老闆的接班人嗎?李一男笑了:哪裡輪得到我呀。後來劉平明白,李一男是不想在任平手下工作。

2000年,李一男離職華為,將所持股票折算成1000萬元的華為設備,創辦了港灣網路,成為華為企業網產品的分銷商。但他不滿足於此,開始自研產品並挖華為的人才。2002年,華為銷售額衰退,港灣則憑藉一款先發的寬頻接入設備,銷售額增長超過200%。在年底納斯達克上市前夕,港灣收購了另一位華為老將創辦的光傳輸企業鈞天科技。

這被任正非視為對自己的背叛。華為成立了「打港辦」,專門針對港灣的客戶低價銷售產品。2004那年,港灣的上市計劃因一封舉報信流產。隨後賣身西門子也迫於華為的壓力中止。2006年,華為以17億元收購了港灣,任正非為李一男準備了一間透明玻璃牆辦公室,以儆效尤。

後來的故事為人所熟知。李一男離職華為,創辦了牛電科技,卻在產品發布第二天被警察以「內幕交易」罪名帶走,判刑兩年有餘。這位曾經的接班人,也因此隕滅在群星中。

華為最接近接班人的第三個人是孫亞芳,人稱華為女皇。很多決定除了任正非,只有孫亞芳能拍板。遺憾的是,她也在今年3月卸任董事長,徹底離開管理層。

孫亞芳對華為有知遇之恩。1992年,華為的現金流出現問題,一筆救命貸款相傳與孫亞芳有關。1996年,華為從農村進入城市市場,很多高管不能適應。孫亞芳經任正非授意,帶領市場部高管辭職,重新競聘。這也成為華為邁向現代管理體系的關鍵一步。

1999年,孫亞芳被提拔為華為董事長,開始帶領華為走向海外。頻繁拜訪各國領導人的正是孫亞芳。

2004年,華為建立EMT制度,由八位管理層輪值EMT主席。後來它演變成三人輪值CEO制度。這標誌著管理權從繫於寥寥數人,到共同決策的開端。此後,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兒子任平進入華為,孫亞芳終於在2018年卸任董事長。被視為「最像任正非」的華為領袖就此淡出視野。

由此,也引發了公眾猜疑:任正非的繼承者,會是女兒孟晚舟或兒子任平嗎?

孟晚舟被見過她的劉平寄予高度評價,稱她待人隨和又勤奮。她在1993年加入華為,從接電話的雜務干起,是最早的三位秘書之一。後來她在南開大學拿到會計學博士學位,隨著2011年CFO梁華卸任,她順利當上CFO。儘管2017年,財務部門被任正非批評「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變得頤指氣使。」2018年3月,孟晚舟仍順利當上華為副董事長。

在許多華為人眼中,孟晚舟像極了任正非,卻沒有領導架子。但北研所所長劉平評價,她最大的問題是「可惜是女兒身,接不了任總的班」。

任正非的兒子任平,則被認為很有希望接班。他沒有姐姐的勤奮和風度,卻有一副領導的大脾氣。劉平曾聽到任平在辦公室,很大聲地跟任總打電話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次考試我有門課考了60分。另一次,他推薦朋友到北研所工作,被李一男拒絕,拍著桌子大罵李一男。問題是,華為內部的天才工程師如李一男,不會甘心在任平手下工作。

相傳,任正非十分讚賞IBM的創始人沃森。沃森有本書《父與子》,講述了IBM交班的事。老沃森遲遲不肯上市,直到IBM順利交接給小沃森。小沃森原本玩世不恭,接任後一舉組織開發了幾款新型計算機,奠定了IBM的地位。在任正非心裡,也許正期待這個故事重演。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任平被發現投資了成都酒店「禾怡」。此外他帶領的華為旗下慧通公司,還擁有南京安朴、深圳安朴曉逸、安朴珀萊、華府酒店、曼谷安朴悅庭等多個酒店和公寓。這與任正非堅持的「華為不碰房地產」背道而馳。任正非也曾公開表示,自己的所有家人「決不會接華為的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航旅縱橫泄露隱私事件:做社交不能讓用戶感到不安
軟銀擬向WeWork進行新一輪投資 後者估值或翻倍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