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七十年代啟動又叫停的秘密航天計劃

揭秘:七十年代啟動又叫停的秘密航天計劃

原標題:揭秘:七十年代啟動又叫停的秘密航天計劃

來源|原載於《百年潮》2014年第1期


作者|梁元東

原題《七十年代啟動又叫停的秘密航天計劃》



中國航天員在研製曙光一號時,已經進行了相關訓練


「神舟號」並非中國的第一個載人航天飛船工程,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就有了第一個載人飛船計劃「曙光號」。

美國和蘇聯已經遙遙領先,中國的最高層要求技術人員在三年時間內把航天員送上天,但種種原因讓這個計劃最終被叫停。


不能只上一個人,應該上一個排


蘇聯的加加林上天走了一遭,對於中國,是強烈的刺激。


1964年,中國把苦日子熬了過去,不再會揭不開鍋餓死人了。這時,國民經濟的調整已經基本完成,在國防領域,導彈、原子能等尖端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在美蘇大踏步發展的時候,如何加速發展空間技術,成了中國科技專家和高層領導們重視的問題。


1965年8月,中央專門委員會批准了《中國衛星十年發展規劃》,在規劃裡面就提到一條,1969年、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上天后十年要發射載人飛船。當時計劃發射兩艘無人飛船,名字叫「大躍進」飛船,為此還安排了近200項研究課題。1967年的一天,錢學森告訴大家:「上面已經同意了,第一個上天的飛船叫『曙光號』。」

參與飛船論證的解大青說,第一艘飛船到底上幾個人,一開始爭論得比較厲害。毛澤東曾諷刺美國發的第一顆衛星才幾斤重,是拋上去了一個土豆。現在,中國的飛船要上人,也不能只上一個,而應該上一排。


1968年,第一艘載人飛船總體方案設想論證會,就是按五名宇航員上天的設想方案向各單位提要求的。


20世紀70年代,中國就曾選拔過20多名航天員。解大青說,誰都想著自己的祖國能夠早日強大起來,既然第一顆東方紅衛星重達蘇、美、法、日第一顆衛星的總和,那第一艘「曙光一號」宇宙飛船也能夠多載幾名航天員,超過外國人。但另一方面,蘇聯和美國這時候雖然已經分別發射了幾十艘飛船,但他們也不能想像在空間狹小的飛船里如何裝進去五名宇航員。


當時被稱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機構,就是現在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常勇調到五院當政委時,正趕上「曙光號」飛船上馬。既然是政委,他就要參加有關飛船工作的會議。他回憶說,開會的時候,與會人員對於第一艘載人飛船到底上幾個人意見不一,「有說上兩個的,有說上三個的,還有說五個、七個的」。


罕見的「曙光一號"設計圖紙


用馬糞紙糊航天服模型


1968年4月,承擔「曙光號」工程的507所番號和代號還沒正式批下來,就要開始向五院彙報「曙光一號」載人飛船的進展情況了。兩個月後,「曙光一號」飛船艙內航天服就開始著手研製。


按照「曙光一號」飛船總體方案中對艙內航天服的要求,航天服裝從裡到外分若干層,每一層都各有其獨自的材料、結構與性能。此前,中國已經有航空飛行員使用的抗荷服、加壓服、抗浸服和防寒服,所以,研製航天服時,也可以吸收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但是,航空和航天有著巨大的差別,在中國當時的科技水平狀況下,很多時候從一開始並不能完全從設計上講明白。負責製作航天服的服裝組裡,一些成員是裁縫出身,他們要一遍遍試驗。


陳景山剛到服裝組時,一眼就看到了車間里矗立了一個半身的人體模型,是馬糞紙糊的。他問跟前的人:「這是幹嘛的?」回答他的人覺得有些奇怪:「搞航天服啊。」他是到服裝組來當副組長的,先前還以為,這裡會有多麼高精尖的設備和條件,沒想到竟是如此原始的一個狀況。


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什麼都不知道,什麼資料都沒有,只有幾張模糊不清的小照片。服裝組最常見的一個場景,就是組長葛申然整天對著那幾張外國航天服的照片發獃。


但是,陳景山認為,他們後來製作出的「曙光一號」艙內服相當於美國初期的雙子星座服,比蘇聯當時採用的「東方號」飛船服還要好一些。


計劃用三年時間發射載人飛船


1970年7月14日,中國第一顆衛星上天之後不到三個月,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和中央軍委辦事組批准了一項關於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曙光一號」的重大計劃,毛澤東在這份絕密文件的首頁做了批示,「即著手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並開始選拔、訓練宇航員」。


這是早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見諸文字的最高指示。


在那樣一個政治壓倒一切的年代,「曙光號」飛船從研製到發射,最高層只給了三年時間,定在1973年發射。


美國選拔宇航員時,採取的是自己報名的方法,但在中國,由於事事保密,就只能先從檔案中遴選。幾個月下來,通過政審、飛行技術審查和最初的體檢,從大約1840多名飛行員中選出215名,然後又進行一輪篩選,初步選出了88名合格者。宇航員複選於1971年1月1日至5月28日在北京進行。初選合格的飛行員被集中到北京空軍醫院一個嚴密封閉的小樓里,不準和外界接觸,禁止與家人打電話通信。在戒備森嚴的保密狀態下,參選的飛行員只知道是體檢,其他情況一概不知,也不允許打聽。


參與選拔的周敏敏回憶說,在進行選拔前,受試人員要先掏出紅寶書,與選拔人員一起念一遍毛主席語錄,然後才能進行檢查。即使在檢查過程中,毛主席語錄也要貼在眼睛能看見的地方。


最終,評審組選定了20名預備宇航員。誰都沒想到,參加宇航員選拔後,入選最後名單的飛行員回到部隊等待召喚,竟然一等就是幾十年。不久之後,「曙光號」計劃就被暫緩直至完全放棄。


航天工程幾乎涉及了當今世界所有的基礎科學和理論技術,要花很多很多的錢。曾參與「曙光號」論證,又在幾十年後擔任過「神舟」飛船副總指揮的劉濟生說:「那時,國家沒有那麼多經費支持和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當時有人說,與其搞飛船,還不如把錢花在建水電站、化肥廠上,更有實際效果。」


事實上,當時載人飛船的研製雖然已經有了雛形,但要想把它發射出去,運載火箭的難題還沒完全解決。最後,毛澤東叫停了載人航天的計劃,劉濟生說,是因為「力量不足,經費不夠,宇航員這事先暫停一下,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地球外的事往後放放」。


據劉濟生的回憶,「曙光一號」載人飛船工程的研製開始減緩下來,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就整個停下來了。最後,「曙光一號」的兩張兩米多長、一米多寬的飛船總圖圖紙,被封存進了檔案室。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霸氣!一戰致日軍傷亡35000餘人,陣亡9名大佐、31名中佐,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
書上都不講的10個歷史典故,你指定不知道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