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司馬台長城與那些磚銘上的故事◇尹龍剛

司馬台長城與那些磚銘上的故事◇尹龍剛

司馬台長城與那些磚銘上的故事

◇尹龍剛

朱元璋稱帝前曾信奉臣下的一句名言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那是是江山創業期,群雄並起,用的是實力「高築牆」自然是自家的院牆。雖然中國的長城自戰國起,歷代多有修葺,但明代長城修葺卻為歷代之最,工程量浩大。除軍事防禦用途外,也許與朱元璋信奉的這句名言有關。現在北京的長城多為明長城,司馬台長城位於北。城牆依險峻山勢而築,以奇、特、險著稱於世。司馬台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美人樓北京市密雲區北部的古北口鎮司馬台村16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樓18座。

司馬台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其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工程浩繁。在山下望司馬台長城,可見它背倚藍天,橫亘東西,野雲悠悠,極高極險。其山勢猶如人的手指併攏,呈雙向階梯狀。若從西面登上長城,側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彷彿只要奮力爬上,便可居高臨下,大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感。登上第四個敵樓,眼下開闊起來,遠處的村莊冒著溫馨的炊煙,顯得恬靜、悠然。

司馬台長城的最高處為「仙女樓」,坡度85度,幾近垂直,無膽量的絕難征服。仰頭上望,那磚石砌就的台階僅可容腳,兩側懸崖陡壁,中間這一道台階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不由人望梯興嘆,倒吸一口涼氣。爬上仙女樓,景色果然更加壯美秀麗,俯首看腳下的懸崖,刀削斧劈一般。幾縷霧嵐掛在絕壁處,更顯得陡峭驚險。西北邊金山嶺長城與司馬台長城渾然一體,活像一條即將騰飛的蒼龍。

司馬台長城東段最奇妙的還在於「險」,長城似巨龍蟠伏於絕崖峭壁之上,橫亘東西。千米之內,密布14座敵樓。特別是在陡立的山峰一側,聳起一架天梯。天梯傾斜度為85度,下臨懸崖,寬僅容腳。天梯幾近直立,且無扶手,長約百米,寬僅一磚,左右兩側皆是900米的深淵。此處只能四肢爬行而過,令人膽寒!所以這段長城被長城研究專家羅哲文教授譽稱為 「長城是中國的建築之最,而司馬台長城是中國的長城之最。」其特殊的地形條件和修築者們的智慧創造,使之隨著刀鋒般的山脊賓士,時寬時窄,時起時落。城台、敵樓、障牆在很短的一段距離內形式多樣,變化極大,在整個萬里長城之中極為罕見。蒼老城牆上的文字磚群,記載著祖輩的辛苦,至今淌流不盡的溫泉和冷泉就是古人血淚聚合而成。

【萬曆五年石塘路造】

登司馬台長城,會發現許多珍貴的磚銘,其中大量的是「萬曆五年石塘路造」銘文。別的好理解,就這一款磚銘百思不解。起初覺得「路」是元代的行政區域劃分,在明代已經改為「府」一類。有人說是山下的石塘路村,村名的取法也應該是歷史的傳承,不過轉念一想可為什麼已經改制的大明王朝在修長城時還沿用元代的稱呼?後來還是請教了北京的一位高人,才算鬧明白,據歷史記載「路」在明代屬於一級軍事防禦單位。當時明朝在長城沿線設九鎮,也稱九邊,熊廷弼遇害後傳首九邊就是這九鎮。其中薊鎮下設三協(三個協守副總兵)十二路,東協駐建昌營,管理燕河營、台頭營、石門寨、山海關四路;中協駐三屯營,管馬蘭峪、松棚峪、喜峰口、太平寨四路;西協駐石匣營,管理牆子嶺、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嶺四路。牆子嶺、曹家寨、石塘嶺三個地名也就演變成牆子路、曹家路、石塘路。後清朝失去防禦地位,變成了普通村莊,但留下了地名。目前地名尚在,並有城堡遺迹。

【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

司馬台明朝長城邊塞在軍事上分為九個鎮轄區,密雲屬薊鎮轄區。該區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灰嶺口,全長1200多里。這薊鎮長城段當時受著蒙古部族的嚴重威脅,蒙古部族俺答時常入關,向北京城外侵襲,騷擾百姓,直逼京城,所以薊鎮長城具有至關重要的防禦作用。如今的長城連同這些古老的磚銘,都成了這段最著名長城的記憶,向後人昭示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古老的故事。

◇ ◇ ◇

往期作品

尹龍剛藍田縣白鹿原人,熱衷於傳統文化、歷史地理研究與實地探訪工作。

製作:王利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文苑 的精彩文章:

《荊州散記》絕孝純忠伍子胥︱余大中

TAG:嶺南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