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身體內的濕氣從哪來?就來自於你平時的這些習慣

身體內的濕氣從哪來?就來自於你平時的這些習慣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濕氣是「萬惡之邪」,與寒合為寒濕,與熱合為濕熱,與風合為風濕,與暑合則為暑濕

濕邪傷人又分外濕內濕兩種情況。

外濕多由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坐卧濕地而致病;

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往往出現頭昏頭重、睏倦、四肢酸痛、手腳冰冷、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臉上黏膩、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癥狀。因此,平時一定要杜絕以下壞習慣,防止濕邪侵襲。

1

睡眠不足

睡不夠很大程度與脾虛有關。若脾虛,會影響其運化水濕功能,濕邪易乘虛而入。建議每天晚上11點鐘前就睡覺,提高睡眠質量。

2

口味偏重

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負擔過重而加重體內濕氣。

3

嗜酒吃涼

其中,酒助濕邪;

貪吃生冷食物傷損脾胃之陽,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這是加重濕氣的關鍵因素。

4

坐多動少

久坐及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動則昇陽,靜則養陰」,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5

喜濕貪涼

衣著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久留潮濕之地或冷水淋浴,都容易讓濕邪侵襲肌肉、關節。所以,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

在「除濕」方面,必須重視護脾,宜經常吃些山藥、苡薏仁、赤小豆、白扁豆、蓮子、芡實等有健脾除濕作用的葯食材。

一般癥狀較輕者,服用藿香正氣丸(水)等治療功效也很好。但患有頭重身痛、風濕關節疼痛、肌肉酸重以及腹痛腹瀉等疾病者,應及早就醫。

作者:葉勇(副教授)

來源:家庭醫生報

放到朋友圈,大家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覺得本文有用,點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小小几粒,清肝明目、降壓降脂,助睡安眠,實用!
夏天要吃這地上三鮮,清熱解毒、降壓抗癌!錯過再等一年!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