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結束後,德軍投降盟軍真的比投降蘇軍後果好么?

二戰結束後,德軍投降盟軍真的比投降蘇軍後果好么?

原標題:二戰結束後,德軍投降盟軍真的比投降蘇軍後果好么?



我們看到,上圖為美軍機槍槍口下的德軍戰俘營。艾森豪威爾說:「德國的戰俘可分成兩種等級:1.投降的戰俘。2.繳了械的敵對武裝力量。第一類人可按日內瓦戰俘公約處理,第二類人仍舊按敵對武裝力量處理」。或許艾森豪威爾曾面對過德軍更為血腥殘酷的戰爭罪行,但從人類這一高度來看,這一建議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上圖是45年在靠近德國的荷蘭城市被美軍83師活捉的德國裝甲兵軍官馮.普羅利斯。


這是45年3月,被俘的51歲的約翰.戈貝爾黨衛軍上校(身著山地炮兵軍服)正在接受美第三軍一個上尉的問訊。


1944年6月,盟軍發動了諾曼底登陸戰役後,德軍全線潰敗。當時,盟軍每天以2500名的速度用船將被俘的德國戰俘從法國運往英吉利海峽的對岸,押送到倫敦郊外的德維茲和馬前德等幾處戰俘營。不久,這些戰俘營就收容了10萬德國戰俘。 至1945年五月,德國向美,英,法三國投降人數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馬利的英軍受降50萬德國俘虜,英國-加拿大聯軍受降二百萬人,這些俘虜大多數在德國投降後放回了家,其中有30萬人被送往法國作為「重建法國」的勞動大軍。美國在歐洲和北非受降大約五百二十五萬人。而美國處理德國戰俘的作法不同於英,法,加等國。



一位年輕的美軍士兵正在押解比他更年輕,年齡只有16歲的德軍狙擊手。


一隊剛剛被俘的德國士兵正在一輛美軍坦克前等待後送。



雖然身處戰俘營,但脫離了戰場的俘虜們似乎還是顯得悠閑許多。



在德國境內的福雷登堡,德國戰俘坐上美軍軍車,旁邊一群美軍士兵正在檢查繳獲的武器。美軍士兵多數都身著M42甲克,配M1卡賓槍。


戰俘們被卡車運往戰俘營。



一隊戰俘正走進戰俘營,等待他們的將是漫長的煎熬。



45年,在法國的一個戰俘營里,俘虜們正在等待分配。



在德國Heilbronn郊外,大批俘虜剛被火車送達。艾森豪威爾自搞了一套對待戰俘的方法。在1945年4月,他提出一項建議,建議將德國戰俘分成兩種等級:1。投降的戰俘。2。繳了械的敵對武裝力量(DISARMED ENEMY FORCE ---- 簡稱 DEF )《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美軍槍殺德軍戰俘,而且槍殺似乎不需要理由,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樣子。在《兄弟連》中,也多次提到槍殺戰俘的問題。其中最駭人聽聞的就是後來的 E連連長、當時的 D連排長史畢爾槍殺二十餘名戰俘的事情。但影視劇中迴避了對史畢爾是否真殺戰俘問題的交待。



戰俘營里,德國戰俘列隊為在戰俘營里死亡的同胞送葬按照艾森豪威爾的指示,仍舊按敵對武裝力量處理戰俘。即,即使他們投降了,也可以殺死他們。這使得原來還對當盟軍俘虜抱有幻想的德國人來說,命運從此改變。實際上到了1945年8月,所有的德國戰俘都歸入了第二類,即DEF。英國人拒絕了這一建議,美國人就在他們自己的戰俘營開始執行艾森豪威爾的指示。


上圖是在德國境內的威登戰俘營。由於戰俘數量大大超過預計,所以,許多戰俘不得不住在簡易帳篷里艱難度日。雜亂,骯髒,擁擠的威登戰俘營。戰俘連一點活動空間都沒有。



戰俘還被強制勞動,比如挖礦,採煤,修路等等。



在工地上排隊等候發放午餐的戰俘。他們的伙食很差,而且並不准時。



這是正準備上工的戰俘,看起來他們的身體狀況非常糟糕。


從1945年五月國際紅十字會的材料表明,所俘獲的德國戰俘的健康狀況,除受傷者外,基本上是健康的。但是在美軍的戰俘營里,情況迅速地惡化。在美軍設在GOTHA的戰俘營,戰俘們被置於露天的黃土坡上,沒有遮蔽風雨和太陽的帳篷,沒有樹蔭,更沒有房屋,強壯的戰俘自己用手刨個洞出來,象地老鼠似地蜷在洞里,體弱的就在露天里躺著,晚上太冷,就一堆人擠在一齊互相取暖有時下大雨,土洞的泥土鬆動而塌方,倒霉的「地老鼠」就被活埋在裡面。這還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戰俘們得不到食物和飲水當時的情況並不是食物缺乏,由當時盟軍和國際紅十字會披露的材料,美軍在歐洲的食品總部有大量食品囤積,國際紅十字會有十萬噸食品儲存在瑞士。但是飢餓卻在戰俘營里蔓延。一位當時只有18歲的德國戰俘, 戰後成為歷史學家的CHARLES VON LUTTICHAU回憶道:「我們住在周圍圍著鐵絲網的,非常擁擠的露天土坡上,食物異常缺乏,一天吃一頓,數量只有美國士兵的十分之一。 很多人迅速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我向一位美國軍官說,他們這樣作違背了日內瓦公約,他回答我:『日內瓦公約與你們無關,你們沒有任何權利。』」另一位戰俘WOLFGANG IFF先生回憶道:「在我所在的戰俘營里有一萬人,每天有30 至40具屍體會抬出戰俘營。戰俘得不到足夠的飲水,有時河水就在營地旁,但是他們也無法喝到"。


有兩位曾經在美軍駐歐洲醫療隊工作的醫生JAMES MASON 和 CHARLES BEASLEY曾視察過位於 RHINE 的戰俘營,在1950年他們寫道:「大約十萬名衣衫襤褸的人擠在齊膝蓋深的泥漿里,骯髒,憔悴,瘦弱,目光無神……」疾病很快在德國戰俘營里蔓延,主要是痢疾,傷寒和壞疽和肺炎。美國的軍醫還有記載「極度營養不良」和「衰竭」而死亡的。由於營地里沒有廁所,患痢疾和傷寒的病人,能動的還走去鐵絲網內大便,走不動的就只能就地解決,躺在泥地上的病人常常是全身糊滿自己的大便,這無疑加速了疾病的傳播。國際紅十字會要求視察戰俘營的要求屢次被美軍拒絕,戰俘在無醫無葯的情況下,生命「自動地消失」了。這是造成戰俘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自1945年4月艾森豪威爾將大量德國戰俘界定為「繳械的敵對武裝力量」,到1946年一月,有一百萬德國投降戰俘從美軍的戰俘營消失。到1950年,大多數非登記在冊的德國戰俘的材料被美軍相關機構銷毀。這一百萬在戰俘營里死亡的德國士兵人數相當於從1941年至1945年整個在西線與盟軍打仗死亡的德軍人數的總和。



在德國Neustadt,一隊戰俘匆匆走過這個他們曾經熟悉的地方[牆上寫著:決不投降!]



一些散兵游勇也紛紛被捉,投進戰俘營。



在路邊向美軍投降的德軍軍官。


圖中就是人滿為患的戰俘營,而且這種情況隨著戰俘的大量增加愈演愈烈。



位黑人士兵,手持BAR守衛大門,後面就是擠的得滿滿的戰俘營了


一位德軍軍官坐著自己的小車來投降,許多的美軍士兵正在圍觀.



規模巨大的戰俘營剛剛建成,馬上就會被疲憊的戰俘們填滿。



回鄉的戰俘在德國的城市與鄉村到處遊盪歸心似箭的士兵蜂擁登上回家的卡車。



回家,回家,回家,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四艦隊 的精彩文章:

沒有助攻全部主攻,淺談李雲龍攻打平安縣的戰術
亮劍中,李雲龍打敗山崎大隊的戰術到底現不現實?

TAG:第四艦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