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古人為何壽命都那麼短?除了戰爭外,還有幾個特殊原因

古人為何壽命都那麼短?除了戰爭外,還有幾個特殊原因

本世紀初的人口普查,統計出我國65歲的老人所佔的人口比例已經超過了10%,宣告了我國正式進入了老齡化社會。65歲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是剛剛步入老年,很多人都還可以去旅遊或者學習,可以在退休之後享受真正的休閑。可是對於平均壽命不到40歲的古代人來說,65歲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數字,古代人的壽命為什麼這麼短呢?

在古代,人口增長的高峰都是戰亂平息之後,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了追求人口,統治者往往會在朝代的初期降低結婚年齡,鼓勵生育。漢朝將女子的最低結婚年齡規定為15歲,此時女人的身體還未發育完全,生育孩子非常危險,再加上古代生孩子沒有任何手段可以藉助,完全是聽天由命。

因此嬰兒的夭折率非常的高,甚至因為難產戰爭一屍兩命的也不在少數,而產婦在生產後也不能得到良好的護理,發生產後大出血,產後感染的情況也非常高,因此對於古代人來說,孩子能順利降生已經是非常幸運。

然後出生之後,還要面臨著生存問題,古代普通人生活條件並不好,能吃飽飯就已經比較滿足,更別說營養。因此營養的不足,導致幼兒的免疫力低下,再加上人們生病之後沒有什麼有效的醫治手段,往往一場感冒發燒就能讓一個孩子失去了性命,古代人往往還要面臨生了七八個孩子,只能長大成人二、三個的現實。

即便成長到十五六歲可以成家的年齡,男人可能還要去服勞役,或者有戰爭來臨還要被迫入伍,戰爭自古以來就是人口降低的一個最直接的因素。

也許,運氣好的一生中碰不到一次戰爭,但是卻避免不了旱災,水災,蝗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種種的磨難都使得人的壽命極短,再加上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一場瘟疫很輕易就可以造成成千上萬人的死亡,所以古人的壽命,普遍比較短。

一直到建國前,我國人均壽命也不過剛超過40歲,也就是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引進了先進的醫療器械,還完善健全了公共衛生系統,特別是青黴素的出現,將人類的壽命提高了二十年,我們現代人才能活的越來越長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南梁最精銳的「白袍軍」,為何一夜之間神秘消失了?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