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登革熱來勢兇猛,防控疫情傳入我們嚴陣以待!

登革熱來勢兇猛,防控疫情傳入我們嚴陣以待!

熱!熱!熱!

登革熱、瘧疾、埃博拉出血熱……各種熱帶病隨著蚊媒傳播,開始「粉墨登場。」

6月15日,海關總署發布《關於防止登革熱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2018年第58號)。

元兇就是你——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熱病毒屬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登革熱病毒顆粒呈球形,直徑45~55nm。登革熱病毒共有4個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種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在各種血清型中,已經確認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凸顯登革熱血清型的廣泛遺傳變異。其中,DEN-2和DEN-3的「亞洲」基因型往往與重病相關,帶有繼發性登革熱感染。

傳播幫凶——伊蚊

登革熱病毒傳播主要有兩大幫凶-雌性埃及伊蚊、雌性白紋伊蚊。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時獲得病毒。經過4-10天潛伏期後,被感染的蚊子終生均能傳播病毒。病毒通過已感染雌蚊的叮咬傳染回傳給人類。

伊蚊與按蚊、庫蚊不同,其主要在白天進食,其叮咬高峰通常在日出後1-2小時和日落前2-3小時。雌性伊蚊每次進食會叮咬多人。伊蚊多孳生在居民點及其周圍的各種容器的積水中。埃及伊蚊還可在室內花盆、小水缸等中繁殖,並能全天叮咬任何人。

登革熱感染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5天,多數5~8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現為無癥狀隱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染源。

登革熱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典型的登革熱癥狀表現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發熱伴有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肌肉和關節骨骼痛及疲乏、噁心、嘔吐等癥狀。可出現出血傾向,顏面潮紅,結膜充血、表淺淋巴結腫大、皮疹。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現輕微且病程短、痊癒快。

預防登革熱:目前,預防登革熱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方法是消除蚊媒孳生地,控制蚊媒密度;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蚊蟲叮咬。

圖為常見蚊蟲孳生地

登革熱疫情防控

廣西海陸空口岸齊全,隨著國際經貿發展,人員往來密切。據南寧海關統計,今年1-5月,東興、憑祥等陸路口岸進出境人員達450萬人次。南寧、桂林、北海機場每天都有往返東南亞等的國際航班,海港每天也有國際貨輪靠泊。周邊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登革熱流行趨勢嚴峻。近年來,海關衛生檢疫部門在東興、憑祥等口岸多次檢出登革熱病例,並在欽州等口岸截獲登革熱傳播媒介——埃及伊蚊。

為防止登革熱疫情傳入我國,保護我國前往上述國家和地區人員的健康安全,南寧海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多項措施做好登革熱疫情防控工作:

1

對來自疫區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如有發熱、頭痛、關節痛、皮疹等癥狀,入境時要進行衛生檢疫申報,配合做好體溫監測、醫學巡查、醫學排查等工作。對發現有上述癥狀的入境人員按照規定程序採取醫學措施。

2

對來自疫區國家和地區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行李物品、郵件、快件進行衛生檢疫,對查驗發現有成蚊或蚊幼蟲的,按照規定進行衛生處理。

3

加強衛生監督,監督口岸運營單位採取有效措施,清除蚊蟲孳生地,監測和控制口岸蚊蟲密度。

4

加強健康教育,提醒前往疫區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出境前應向海關及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諮詢或登陸海關總署網站,查詢相關信息;旅行中應增強防病意識,避免蚊蟲叮咬,發現有相關癥狀的,立即就醫。

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

供稿單位:衛生檢疫監管處

本期編輯:邱方鵬 劉瓊

責任編輯:韋萬春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聯繫後台。轉載請註明出處。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寧海關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南寧海關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