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海上漂流季,中國郵輪市場大起底

海上漂流季,中國郵輪市場大起底

王先生的兒子高考完了,看著曾經日夜「奮戰」的孩子王先生很是心疼,他正計劃著帶兒子出去旅行、徹底放鬆一下。今年春節晚會上亮相的雙子星號郵輪曾一度刷爆朋友圈,引起了王先生極大的興趣,和幾年前有過郵輪旅行經歷的朋友交流一番後,他決定暑期旅遊就選擇郵輪出行。這幾天王先生開始籌劃購票,不過他在OTA上查詢一番後卻有點懵。「朋友說幾年前郵輪票特別緊俏,可是我一查今年暑假的船票還有不少呢;朋友幾年前坐的郵輪每人票價在6000元左右,我現在查詢的郵輪比那時更好、更新,同樣的線路報價僅3000元左右。」郵輪在王先生心裡的「高富帥」形象一下沒有了,他對記者說,低價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消息,但是如果價格降得太低也難免讓人心生疑惑,他想知道目前中國的郵輪市場到底是怎樣的?這的確是個值得一探究竟的問題。

熱度有減,市場仍在

郵輪被譽為「海上流動的度假村」,不但集吃住行游娛購於一身,還省去車馬勞頓,是旅遊休閑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國人對於郵輪的感性認知大概是從一部影片開始的——「泰坦尼克號」,除了Jack和Rose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影片里那艘巨大的郵輪和海上不眠的夜生活也征服了觀眾:豪華的裝飾、盛大的晚宴、各種劇場演出讓黑夜變得那麼短暫……現實中,我國開通首個郵輪母港航線是在2006年,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數據顯示,當年中國乘坐郵輪出入境的人次數為16萬,此後連續10年增長速度都在40%以上,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地。為了從中國飛速發展的市場里分得一杯羹,包括皇家加勒比和歌詩達在內的國際知名郵輪公司都信心滿滿地加碼中國市場。2017年,中國郵輪市場母港郵輪共有18艘,包括皇家加勒比郵輪4艘,歌詩達郵輪4艘,公主郵輪2艘,地中海郵輪、天海郵輪等8家公司各一艘。

不過最新的統計數據很是「耐人尋味」,截止到2017年12月,以中國遊客為主的母港出入境人次為478萬,首次出現了增速放緩現象,增長為11%。根據國際行業期刊《Cruise Industry News》(郵輪產業新聞)的數據預測,2018年中國乘坐郵輪的旅遊者數量或呈現負增長,大部分運營商都將削減運力。

目前,中國郵輪市場上的兩大運營商巨頭分別是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和嘉年華公司,有消息透露,2018年這兩家公司均會減少派到中國的船隻。比如,皇家加勒比可搭乘3800人的「海洋水手號」將返回美國,嘉年華公主郵輪品牌下的兩艘郵輪也將被調派至歐洲和澳大利亞。不僅如此,皇家加勒比和攜程聯手打造的天海郵輪雖備受矚目,也在不久前宣布將於2018年底關閉。

豐富的設施是郵輪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

以上數據似乎都在說明中國郵輪業將在2018年出現發展拐點。對此,嘉年華集團中國區總裁陳然峰的態度卻並不悲觀,他認為這次放緩調整正是郵輪產業相關各方能夠慢下腳步思考未來郵輪產業該往何處去的時機,他判斷中國的郵輪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業內知名專家謝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持同樣的樂觀態度:「市場放緩並不可怕,任何市場都是變化波動的,供給和需求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有些是長期因素,有些是短期因素。」山東交通學院副教授戴友榆則表示,「雖然短期市場放緩,未來各郵輪企業在我國船隻重整且優化航線後,潛力仍然巨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增速放緩現象很正常,進入二三年短暫的調整期是必要和有益的,有利於郵輪公司和旅行社構架共贏持久的銷售機制;有利於旅客對郵輪是旅遊目的地的正確定位和認知;有利於改變近兩年備受質疑的郵輪岸上購;有利於將郵輪打造成為休閑度假的生活常態,而不是一次性的體驗。

由此看來,雖然遭遇波折,但業內人士對於郵輪市場的未來還是普遍看好。不過他們同時也客觀地指出目前郵輪市場的供給端和消費端確實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市場增長太快,郵輪公司、旅行社和旅客三方都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謝燮如是說。

供給端邊發展邊挖坑

增長過快的供給端留下了不少坑,主要表現在同質化產品的高密度投放導致價格戰和產品質量下降、「包船模式」陷入後遺症泥潭。

儘管中國郵輪市場前景看好,但在過去幾年內各大運營商集中投放運力,難以避免供給過剩的風險。業內消息顯示,2016年僅上海港的航次就比2015年增加了200次。產品數量增加,但同質化嚴重。從目前的情況看,各郵輪的差別主要在於船隻的大小、新舊,線路則嚴重同質化。十餘年來,郵輪產品一直以日、韓線路為主(佔比90%以上),近幾年雖然開拓了東南亞航線,但是數量相對較少,覆蓋環太平洋區域及歐美、大洋洲地區的遠洋線路則更少。除了航線之外,船上的娛樂設施、項目等也大體相似。如此一來,為了銷售艙位,勢必會加劇市場競爭,甚至打起「價格戰」。

低價競爭的背後是產品質量打折。記者在朋友圈裡發現了不少關於郵輪旅遊的吐槽。網友吉祥如意說,岸上觀光游安排了大量低端購物點,像「一日游的購物團」,如果不參加上岸觀光,還要額外向旅行社繳納數額不等的費用,叫人興緻全無。讓吃貨三劍客不滿的是餐飲質量:幾年前他乘坐郵輪時,帝王蟹、明蝦隨便吃,可是這次再坐郵輪他發現高檔食材的供應量都很小,甚至有些高檔水果開始切片供應了,想吃到味道好的菜品也需要到付費餐廳去,這個打算吃遍天下美食的吃貨表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有業內人士透露說,3、4年前郵輪上每人每天的餐標為300元左右,現如今,已經降到了原來的1/3。網友Aaron則表示最讓他失望的是表演項目:5天4晚的行程如果沒有表演豈不很枯燥?可是看完演出他覺得更沒意思了。有些節目是由船上的工作人員表演的,水準沒法和專業演出人員比,看得人昏昏欲睡,他不僅要問「說好的高端娛樂呢?」網友大華吐槽的是船上的服務:能說中文的服務人員不多,有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是在考英語四六級聽力和高考口語。面對語言困擾作為年輕人怎麼也能對付過去,可是這種不便尤其影響老年人的體驗。

其實追溯起來,以上差強人意的產品質量也是惡性競爭釀成的苦果。

「包船模式」的弊端最近也被屢屢提及。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我國市場上的郵輪產品大多是通過包船模式進行分銷。所謂包船就是指某代理商買斷一整艘郵輪航次的艙位,再通過各種渠道把船票分銷出去,產品定價、銷售和岸上觀光都由包船商來安排。某旅行社員工對記者說,包船模式自2012年開始盛行,包船模式之所以受熱捧,一方面是因為郵輪公司希望通過包船把風險轉嫁給旅行社和代理商,實現旱澇保收,另一方面能保證代理商掌握充足的上遊資源,從而取得更為靈活的定價權。這種模式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郵輪業迅猛發展的催化劑。

但是不少消息稱,隨著郵輪運力增加,市場供需平衡被打破,包船預付金比例一降再降,使得包船門檻降低,同時也加劇了價格戰。包船模式下,包船商掌握定價權並負責領隊、岸上游等服務,在競爭日趨激烈、利潤越來越薄的情況下,許多包船商都把精力放在銷售方面,無暇顧及產品服務,降低了郵輪旅遊的品質和標準,使消費者體驗質量急速下滑,本來處於中高端的部分郵輪產品已經與其他低端產品無異。

郵輪消費文化認知待提升

在國外尤其在歐美,郵輪是休閑度假文化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國內消費者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接受。據悉,中國郵輪旅遊的市場滲透率只有0.05%左右,相比於全球的平均水平1.4%、美國的3.5%、澳洲的3.4%要低得多,尤其是內陸城市的居民對郵輪產品的認知度非常低。

各國郵輪旅遊市場滲透率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市場滲透率的數據也應該看到其積極的一面,即中國未來的郵輪市場發展空間還非常廣闊。

郵輪旅遊倡導的是一種慢游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國內消費者的眼中,他們更多地把郵輪當成了一種交通工具而不是旅遊的過程。《2017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指出,在日韓航線郵輪旅遊中,不少遊客將期待集中在「買買買」,郵輪旅遊的目的變成了購物旅行,偏離了郵輪高端休閑的本質。由此可見,郵輪市場的教育任重而道遠。

途牛旅遊網發布的《中國在線郵輪出境旅遊消費分析報告2017》顯示,我國郵輪客單價約為5400元,單客貢獻並不算高。這背後有休假制度的客觀原因,80%以上的消費者出遊天數在4-6天;也有客群構成等主觀原因,據記者了解,除去暑假和黃金周,其他時間中國母港郵輪產品的客群中,50歲以上的遊客佔比高達70%甚至80%,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價格,因為老年人在消費方面還是比較節約的,而這種狀況在短期內很難發生改變;此外,供給端的價格戰也讓消費者持續觀望,不斷期待跳水的「白菜價」船票。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中國郵輪市場的消費文化尚不成熟。

途牛旅遊網《中國在線郵輪出境旅遊消費分析報告2017》顯示,中老年人是我國郵輪旅遊的主力軍

據悉,對於我國郵輪市場,未來會有大量支持政策出台,不過正如上文分析指出,該市場目前問題不少,若想實現穩健發展就必須注重構建健康的生態圈。此外也有專家表示不能只關注郵輪出境旅遊,還要藉助優勢資源將我國打造成富有吸引力的郵輪目的地。

歡迎關注酒店圈兒

分享你對於郵輪行業未來發展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otelers 的精彩文章:

雅高首席品牌官:數字化轉型迫切,Google和亞馬遜值得關注

TAG:Hotel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