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一起認識下「土壤之王」——黑土

來,一起認識下「土壤之王」——黑土

黑土,它有著深厚的腐殖質層、高肥力、良好的理化性質及生物屬性,是當之無愧的「土壤之王」。

在我國,黑土既是普通百姓對東北暗色土壤的統稱,同時又是土壤學界對一類土壤的定義。

2010年,國際黑土聯合會成立。土壤學家修正了過去三大片黑土的說法,明確了世界上有包括北美、南美、俄羅斯/烏克蘭和中國在內的四大片黑土區。

阿根廷Pampas 草原植被下土壤(2015年12月,張興義拍攝)

形成1cm黑土,需要300年左右

狹義的黑土是在中溫帶特定的氣候條件下,在草原植被和黃土母質上發育而成。草原植被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為主,植物夏季生長繁茂,形成大量的有機質。

在暖季形成的大量的有機物質進入漫長的冬季後,歸入土壤中的有機質,但得不到分解。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上升,土壤解凍,土壤微生物開始活動、分解有機質。但由於氧氣不足,有機質不能徹底分解,而以腐殖質的形式,殘存在土壤中。

而此時新的草原植被又開始生長、形成新鮮有機質,周而復始,在土體中貯存了大量的腐殖質形態的有機物質,這就是黑土形成的最基本的過程。

黑土形成的地形條件是漫川漫崗,地形過低積水,形成沼澤土;過高的水熱條件則適於生長樹林也不能形成黑土。根據黑土形成在10萬年以內的時間推斷,形成1cm黑土約需300年左右的時間。

中國典型黑土坡面。黑龍江省海倫市西郊。(2008年8月,張興義拍攝)

在黑土種植蔬菜糧食,品質高、污染少

黑土是世界公認的最好的土壤。

在黑土地上生產的大豆,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低,油分中亞麻酸低,蛋白質中蛋氨酸含量高,胰蛋白酶抑制體及外源凝集素的含量低,是著名的優質大豆。

出產的大米,晶瑩透明,直璉澱粉含量低,膠稠度高,糊化溫度低,食味優良,適口性強。

生產的油豆角,內皮厚,纖維少,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口感好。

生產的馬鈴薯,優質高產,由於在形成塊莖時氣溫低、不退化,可提供優質種源。

更為重要的是,在當今農業環境受到不同污染的情況下,黑土地是一片凈土。雖然近年來,化肥除草劑等化學試劑用量有所增加,但由於黑土腐殖質含量高,腐殖質是高分子聚合物,帶有很多的功能團,可與有害物質結合而排出土體之外。

美國埃姆斯(IOWA的一個小鎮)傳統耕作田間播種景觀(2003年5月,張興義拍攝)。

黑土肥力高,各種養分豐富,再加雨熱同期,作物生長季節晝夜溫差較大,為生產優質農產品提供了優良條件。

東北區人均耕地全國最多,糧食總產量高,而消費量少,商品率達60%以上,佔全國商品糧總量的1/4多,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近幾年黑土不那麼肥沃了,也越來越薄了

針對黑土有機質開墾後不斷下降的問題,近年來認識逐漸趨於一致:

(1)黑土有機質在開墾後的快速降低,與土壤半腐解和新鮮的有機質快速腐解,轉變成有效養分有關。開荒初期土壤有機質下降是土壤熟化的表現。

(2)開墾前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就存在差別,土壤中原來有機質含量高的下降幅度大。

(3)開墾最初3—5年土壤有機質下降速率快,以後減慢逐漸趨緩。

(4)有機質降低到一定水平後達到平衡,如果增加秸桿還田,有機質還可增加。

如果長期不向土壤中補充新鮮有機質,使土壤有機質保持在一個低水平上,而且所剩下的有機質是難以分解的老化的部分,則表現為土壤退化,影響到土壤的供肥能力和物理性質。

黑土開墾後,自然植被大部分被農作物所代替,並且在秋收後,土壤基本完全裸露,沒有植被的殘留物返回土壤,使黑土的有機質積累過程中斷,加上土壤侵蝕引起的消耗,導致黑土層開始逐漸變薄。但上坡的黑土,由上坡轉移至下坡,形成沉積。研究指出,東北黑土區,侵蝕面積佔2/3,沉積面積佔1/3。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黑土年均變薄速率為2~3 mm·y-1。

複式地埂水土保持技術。黑龍江省穆棱市。(2015年5月,宋春雨攝)

黑土會消亡?不會,合理利用就能「肥力常新」

東北的黑土除了因開墾和農業生產導致的有機質降低、黑土層變薄,土壤全量和速效養分、土壤物理指標及生物屬性等全面下降之外,還有更為嚴重的因土壤侵蝕而引起的耕地損失。最新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的侵蝕溝已經達到29萬條,由於大多數侵蝕溝在耕地上產生,致使土層變薄、溝壑縱橫,吞沒耕地已超過50萬hm2。

基於此,國家已經將黑土區作為防止水土流失的重點。2017和2018年,我國分別啟動了兩個黑土區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專項,「東北黑土區侵蝕溝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示範」「東北黑土區坡面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項目。中科院東北地理所還引進了美國 DEP 土壤侵蝕日發布系統,以期實現對水土流失的每日預報。

近日,在哈爾濱舉行的黑土生態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為世界黑土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對遏制黑土退化充滿信心,相信在水土保持等各學科專家的齊心努力下,延緩退化、保持較高的黑土生產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土壤資源與其它資源不同,只要合理利用,是可以永續的,即所謂「治之得宜,肥力常新」。

來源: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全固態柔性平面鋰離子微型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浸沒式光刻工藝中顯影缺陷模型成功建立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