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學良對自己的評價:若不是因為愛國,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

張學良對自己的評價:若不是因為愛國,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

張學良在歷史上的爭議很大,如果現在就對其蓋棺定論,恐怕十分困難。張學良對中國的近代史走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他一生幹了兩件大事。正是這兩件大事成就了後來張學良的名聲,但也正是這兩件事導致張學良在面對後來人時如履薄冰。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張學良窮畢生志願完成兩件大事,一次是東北易幟,一次是西安事變。

東北易幟一事,爭議幾乎沒有,張學良通曉大義,改弦更張,回歸國民政府,舉國誇讚,華夏一統。此時的張學良,雖不似從前自由,但是名聲如日中天,一度成為蔣介石第二。

然而,在抗戰時期,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此事一出,張學良處境冰火兩重天,罵他的人說他背叛政府,囚禁領袖,吃裡扒外,胳膊肘往外拐,到最後,完全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民國罪人。而誇他的人卻說,張學良此舉深明大義,維護民族利益,為抗戰犧牲個人,最終成就了全民族的團結對外,眾志成城的局面。

這兩件事是張學良一生中最重要的舉動,它們成就了張學良的美名,雖然也有爭議,但是其最根本的目標是維護華夏民族統一的最高利益,這是不可改變的。而讓張學良難堪,甚至背負罵名的是:他一槍不放,丟掉了整個東北。

雖然這事也有一定的爭議,但是九一八事件爆發時,張學良正在北京左擁美人,右招蜂蝶,沉醉於戲曲大觀園內享受人倫之樂的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幾十萬東北軍的整體撤退,讓大好祖國河山白白落入敵手。

張學良的成功來自於他的愛國心,但他的失敗則是他沒有意志去維護他所謂的愛國心。不可否認,沒有強烈的愛國心,沒人會有他那麼大的魄力主動歸降民國政府,但是主動放棄領土,卻不可原諒。不要講戰略撤退,畢竟張學良的家底比蔣介石的厚,比日本也差不了多少。

張學良一生充滿爭議,只是別人的評價都是外加的,而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才是自己的真實想法。

張學良晚年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為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我們不知道張學良此話作何解釋,但似乎言語中充滿了不甘。他將張作霖最後被炸死,自己被蔣介石囚禁半生的坎坷當做不滿的發泄窗口,認為有此遭遇,全是愛國「所害」。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應當要反問一句:在當時,不選擇愛國,你們張家父子的出路在哪裡?真的要劃地為王,割裂中國。果真如此,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恐怕不愛國的張家父子最後即使不投入日本人的懷抱也會被日本人佔領吧。

所以,張學良自己說的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為了愛國云云,此等話不值一提,張家父子當時若不選擇愛國成就自己成為民族英雄,恐怕最終會淪落為千古罪人吧!

除了愛國,他們父子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很慶幸,在民族大義這條路上,張學良沒有走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一鍋煮 的精彩文章:

蘇德聯合瓜分波蘭,多次被滅國的波蘭值得同情嗎?
錢學森為何說他最大的特長不是技術,而是這五個字,出乎主席意料

TAG:歷史一鍋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