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海灘度假,請盡量挑一個椰子不會直接落下來的角落

去海灘度假,請盡量挑一個椰子不會直接落下來的角落

椰子樹意味著熱帶海灘。這種樹一年四季花開花落,果實不斷,又大得足以引人矚目,形象鮮明,所以大量的旅遊照片、電視、電影中都有它的出場,成為和熱帶、海島、海灘景觀高度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形象。記得在電影《荒島餘生》中椰子是落難者的救命食物,主角不僅喝了椰子汁,吃了椰子肉,還把椰子殼畫成人臉的造型,當成自己的夥伴。

傾斜、細長的椰子樹有像羽毛一樣的樹冠,葉子下面結著一串串圓圓的椰果,這是我們熟悉的熱帶著名象徵物。

在印度的喀拉拉邦我跟隨漁民去叢林里采椰子,他們在一根長竹竿上綁上彎刀,在樹下使勁揮動竹竿,砍下青椰子,當場用大砍刀劈開一個口子,綠色的皮里是一層黃麻樣的纖維質,然後是棕色的核,用吸管插進去先喝完甜汁,再完全劈,開挖出里側白色果肉吃,果肉帶有一點油的潤滑感,像某種起司的味道。在泰國南部我還看過當地人用訓練好的獼猴來採摘椰子的表演——以前真是為了採摘椰子,而現在這表演本身的票房可比椰子更掙錢。

椰子在熱帶海岸地區的確非常重要,以至於有的古代部落把它視為「生命之樹」或者天神的賜予。據說馬來西亞的興都教徒會在每年一月下旬至二月初之間于大寶森節上擲椰子驅走惡靈,這種儀式類似於中國古人放鞭炮驅鬼。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居民,則會以椰殼盛裝嬰兒的臍帶,祈求神明的保佑。晉朝嵇含的《南方草木狀》記載了一則帶有民間傳說意味的故事,說古代的林邑王與越王有著深仇大恨,派刺客暗殺了越王並取其頭顱,懸掛在一枝樹榦上,不久樹榦化成椰子樹,心懷憤怒的林邑王還派人取下椰果剖開來飲其汁,所以椰子故又名「越王頭」。

現在全世界的熱帶海島和亞熱帶的很多地方都有椰子樹,但它的原產地是印度到馬來群島之間的地域。除了人類攜帶,椰子本身可以浮在水上隨著風浪漂流上千公里,它或許就是這樣分布到印度洋、太平洋的各個島嶼上的。

2000年前西漢人司馬遷寫的《史記·司馬相如傳》中記載的「胥余」,據專家考證就是指今天的椰子,或許是對華南叫法的音譯。六世紀的農業專著《齊民要術》中使用了「椰」這個名稱,這似乎是對「胥余」發音的簡縮,估計也是音譯。漢代《南越筆玩》中記載,「瓊州多椰,昔在漢成帝時椰子席見重於世」。

可見兩千年前海南已經有許多椰子樹,還把用椰子樹的葉子編成的棕席進獻給皇帝。唐代人對椰子還比較陌生,如詩人陸龜蒙寫過「酒滿椰杯消毒霧,風隨蕉葉下瀧船」的詩句,或許因為北方人誤以為南方有所謂「瘴氣」會危及生命,而椰殼「有毒即裂」,所以用椰子杯喝酒不僅可以壯膽,還有檢測毒氣的神奇效用。到宋代隨著南北商貿的繁榮,海南島的大量椰子跨海輸往中原大陸,椰碗、椰杯、椰壺流行在士大夫宴席之上。

椰子樹和其他樹種不同的是,發芽以後不是從底部開始生長,而是從頂部生長,於是葉子不斷脫落,主幹越長越高,一般都能長到二十米以上,當長高之後就不再增粗了。巨大的翠綠羽毛狀葉片從樹梢伸出,撐起一片傘形的綠冠,椰葉下面結著一串串圓圓的椰果。椰子的肉、汁水富含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可吃可飲,椰肉還可做椰蓉、奶油,椰殼可燒做活性炭,用途廣泛,所以在熱帶地區人們也喜歡在庭前屋後種植利用。

中國古代的中原人常把南方視為「瘴癘之地」,那是因為對南方了解不多,對當地的氣候、物產、人民都有種模糊的恐懼,就把偶然的患病事件誇大成為普遍的現象。現在的人對南方熱帶地區的印象已經完全改觀,這些地方以陽光燦爛、海風勁吹著稱,是著名的度假勝地,人們特地花錢到這裡的海灘上、椰子樹下休息、拍照、玩鬧。不過,據統計每年被掉下來的椰子砸死的人有上百之多,而讓鯊魚咬死的才不過十來個,所以請盡量挑一個椰子不會直接落下來的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胖保安迷上繡花,拒絕減肥:開心就好,我不找女友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