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問你答的遊戲

我問你答的遊戲

王立銘:不是科學家,也能為孩子做好科學教育

應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科學家奶爸有辦法!

裡面講清楚了兩個點。

第一個點是: 把當前人類的所有知識看成一顆杏,那我們所學的初中、高中知識,在當前人類已有知識里的地位,就像一顆杏的杏核一樣。

大學、碩士、博士的路線,則是從杏核開始,努力地往杏皮艱難地挖出一條細細的隧道,到達人類知識的極限(杏皮),最後一定要奮力拱出一個芝麻大小的點來,這個小點是向人類未知的領域的延伸,把人類知識的極限『往前』推動了那麼一小點,不管多微小,因此才能拿到博士學位。

科學家就是向著人類不可知的領域,一點一點地向前推動人類認識的邊界。在這個艱難的推動過程中,需要創造力、個性和協作精神。

第二個點是:回應問題有幾類不同的方式,

『不可知式』『宗教式』—— 我不知道,沒人知道。 這都是神的旨意。這是科學家發現的。(放棄探索吧孩子,就接受別人告訴你的)

『不應知式』『道德式』——問那麼多幹啥? 你以後就知道了。 你作業寫完了嗎?

王立銘提倡的『科學式』的回答,核心是:

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必將知道,我們必須知道。

那該怎麼回答呢? 他沒說。

事實是,日常中,我有耐心的時候,一般都是用我所知的,用我所能查到的知識、視頻、圖片,來展示,解釋。

比如: 關於屍體。——我們吃的魚就是魚的屍體。

關於死,——為什麼××會死呀?

——因為他太老了,老了,生了治不好的病,身體壞了,就像玩具一樣,壞了,就像水果一樣,腐爛了,就死了。

——為什麼××還沒死啊?

——因為他沒生那種病。

有時候,根據遊戲力和一些育兒書的思路,這時候需要反問孩子:

——你很想知道死的事兒嗎?

然後去看她想知道啥。她說了我之前沒想到的事兒,其實根本不是那些嚴肅的解釋。

年齡的孩子,反覆追問一些事兒的時候,是因為他有些壓抑的情緒。他其實是想

說。我的回答往往不能解惑呢。聽聽他的想法,她會說很多讓你意外的事兒。

不過,我也老想不起來這麼反問她的想法,總是情不自禁地就要回答。

——媽媽,為什麼老師說: 「哭沒有用?」

——哭對別人沒用,對自己有用。 哭了之後,自己感覺好多了。 對別人沒用,比如媽媽受傷了,媽媽會幹啥?

哇哇哭。

——那你呢?

哇哇哭

——那媽媽受傷了,爸爸會幹啥?

哇哇哭

我又扯了一些『媽媽受傷了,我哭了心裡會好,拿邦迪會有用』的話,然後才想起來,應該問問她怎麼想。

而『科學式』的回答,刻意想,仔細想想,符合 『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必將知道,我們必須知道。』這個原則的,可能會有:

我知道的,先不著急回答,問問她: 哦? 你想知道×× 呀? 聽聽她的想法。

肯定她的問題: 這是個好問題。

或者等她說完,表示支持的肯定: 我小時候也很好奇這件事兒呢。

如果我知道,說出我的想法。(我很容易說多)

我不知道的,跟她一起找答案: 那我們上網搜搜吧。

看了這個文章,我倒是想起我們玩的小遊戲。

一問一答。

比如我問娃答。我找生活里的事情出題,然後看看娃會說啥。

我問:「要是你起床的時候,媽媽不在,你會幹啥呢?」

娃:「找爸爸」

我:「要是爸爸媽媽都不在呢? 你會幹什麼呢?」

娃:「騰騰老師在!」 (她幼兒園的老師)

我:「要是你的手破了,怎麼辦?」

娃:「拿邦迪!」

我:「要是你很渴,水杯里沒睡了,怎麼辦?」

娃:「水壺裡有水,我去廚房倒!」

還有搞怪的:

我:「要是來了個黃鼠狼,怎麼辦?」 「要是房子著火了,怎麼辦?」 「放了個大臭屁,怎麼辦?」 (都是臨時想的,忘了娃咋回答的了。就只顧笑了)

還有一種是跟費曼學的。費曼說,他會把一些東西(可能很細小,也可能很大),不告訴多大,就只仔細描述出來,然後讓兒子猜是什麼。他兒子很喜歡這個遊戲,但女兒不喜歡。

—— 有一種東西,上面是長方形,下面是四個細長條。這是什麼呢?

——不知道啊。 是啥呢?

——桌子啊

—— 有個正方形,下面是橢圓形,是啥呢?

—— 不知道啊。

——是冰箱! 輪子是橢圓的。

——上面是組合的三角形,下面是正方形,是什麼?

——你搭檔小城堡?

——是的

——上面是圓的,下面一根長棍,是什麼?

—— 香腸!

—— 你說烤腸是嗎? 那倒也是哦。

——你說是什麼?

—— 雨傘

-----------

看上去很簡單,話題也不幽默,就是生活內容,但是小猴玩得很開心,很投入很興奮。 看來也不一定是搞笑的東西才好玩,新鮮的也很有意思。

這是特別的歡樂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人之間 的精彩文章:

TAG:五人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