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莞石排:今年全鎮生產總值將超100億元

東莞石排:今年全鎮生產總值將超100億元

6月21日,東莞市產業招商大會圓滿結束,全面展示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背景下,東莞嶄新的發展藍圖和巨大的發展商機。20日,在東莞招商引資工作會議上,石排鎮做了詳細的書面彙報,闡述了石排堅持以科技創新為主線,狠抓招商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經濟社會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近年來,石排鎮圍繞「發展先進位造業,推進新型城鎮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總體目標,堅持工業立鎮主導,以實施科技創新和發展先進位造業作為產業發展定位,嚴把項目科技關、招引關、落地關、建設關四道關口,狠抓招商引資不鬆懈。

正是得益於此,石排經濟社會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今年1—5月,全鎮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8.92億元,同比增長14.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69億元,同比增長40.1%;各項稅收總額8.02億元,同比增長25.5%;預計今年上半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4.2億元,同比增長11.1%,今年全鎮生產總值將超過100億元,實現脫離全市次發達鎮行列目標任務。

具體來講,石排鎮主要做到了「堅定一個思路、搶抓兩大機遇、推行三種模式、強化四個抓手、實施五項政策」。

今年,石排鎮委以1號文的形式出台了《關於打造松山湖北科技創新高地的行動計劃(2017—2020年)》,把實施科技創新和發展先進位造業貫穿招商引資全過程,堅定一個思路,那就是突出科技創新。

2017年6月,石排鎮集中籤約了20宗項目,全部是高新技術企業,累計投資總額109.37億元,建成後預計年產值175.6億元、稅收總額8.07億元、稅收強度達到73.51萬元/畝。

當前,石排正面臨著市扶持次發達鎮加快發展機遇,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和松山湖片區「1+6」統籌組團發展等機遇,不容錯過。

該鎮積極利用市扶持次發達鎮加快發展各項政策,去年和今年兩年成功申請市1.6億元扶持資金,專門用於石崇工業園和石鑫產業園9個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已完成2個項目建設,正在抓緊建設其餘7個項目。

同時,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和松山湖片區「1+6」統籌組團發展,積极參与松山湖片區項目招引,在松山湖片區2017年深圳推介會上籤約了電子產業項目和由碧桂園投資建設的科技小鎮項目2宗項目,累計投資總額106.3億元。

一系列利好政策助推產業升級

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石排鎮創新推出了三種模式,分別是推行全鎮統籌招商模式、推行鎮村聯動搭建項目招引平台模式、推行村級資源承接大項目模式。同時,該鎮還積極強化「四個抓手」,即強化資源統籌、強化項目督導、強化溝通協調、強化項目監管。

石排鎮還積極實施一系列政策。近年來,石排鎮委、鎮政府強化科技創新政策導向,全方位實施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

首先是設立1億元「產業科技發展資金池」,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按照發展先進位造業的思路,安排「產業科技發展資金池」中的5500萬元用於「倍增計劃」和科技創新、1500萬元用於加工貿易轉型升級、1500萬元與東莞農商行合作設立放大到3億元的「政商銀」風險補償資金池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該鎮還實施以鎮補村政策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2017年施行2億元「農村發展專項資金」的基礎上,今年再設立實施期限為3年的5億元「鄉村振興專項資金」。

今年,石排的重點是在佔地約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規劃建設「科技小鎮」,由政府統一規劃、碧桂園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100億元,通過踐行產城人融合的理念,著力打造智能製造、醫療健康、現代服務等產業領域,建設智慧城市、移動互聯、創新孵化、產業辦公等產業設施,重點引入科技研發、高端製造、生產性服務等類型的企業,逐步形成完善的產業集群,努力打造成國內領先的創新驅動示範區,建成後預計年產值超100億元。

石排鎮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鎮還將把石崇工業園片區、石鑫產業園片區和東園大道片區共6.33平方公里土地由市科技局申請上報成自主創新示範區,還正在積極建設鎮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建的通信部件協同創新中心、同濟大學孵化器等科技創新項目。同時,實施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多方籌集資金22.56億元推進100項城市品質提升項目。

接下來,石排將以高質量發展為要務,以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為主抓手,以科技創新為主線,以提升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為保障,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打造松山湖北科技創新高地,進一步夯實石排產業基礎,進一步提升石排的產業建設水平和產業發展實力,全力建設新時代美好石排。

撰文:丘想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上的「父子兵」 綠茵場上的「溫情畫」
統一認識勇於擔當 推動高質量發展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