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既然有八路軍,那有沒有七路軍和九路軍?八路軍編製揭秘

既然有八路軍,那有沒有七路軍和九路軍?八路軍編製揭秘

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後,從最初的4.5萬人發展到120萬,八路軍編製幾經調整,從路軍到班共10級。你是否了解八路軍的編製由於和具體情況?圖為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命令。(兵說兵事)

路軍作為臨時編組的戰役軍團,按理說可設2-3個軍。從1930年到1937年,有山東韓復榘的三路軍、寧夏馬鴻逵的15路軍、河南張鈁的20路軍、孫連仲的第26路軍、馮欽哉的27路軍等。1936年之後,從三路軍開始,各地軍隊被授予「路軍」番號,廣東余漢謀為四路軍、廣西李宗仁為五路軍、四川劉湘為六路軍,七路軍是雲南龍雲,一直排到宋哲元的29路軍。紅軍接受改編時,正好排到八路軍。圖為八路軍總指揮朱德。

改編時為限制我軍發展,只給了3個師編製,共4.5萬人。路軍下面是師,八路軍改編之初,下轄115、120、129三個師,均為丙種師編製,每師下轄2旅,每旅下轄2團(甲種師轄3旅9團,乙種師轄3旅6團),人數在一萬三至一萬五之間。圖為115師師長林彪。

八路軍改編時,有343、344、358、359、385和386六個旅,起初實行兩團制(乙種旅),人數在五六千左右,後擴編為三團制(甲種旅),兵力接近上萬人。像陳賡、徐海東、陳伯鈞等人,都曾當過八路軍旅長。圖為386旅旅長陳賡。

八路軍改編之初共有12個團,每團人數在三千左右。到1940年已發展為170多個團。除標準團外,還有像《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新一團等。1942年八路軍整訓,將團一級劃分為甲種團(轄3營9連,也稱大團)、乙種團(轄2營6連)和丙種團(轄4-5個連,也稱小團)3種。圖為李雲龍的獨立團。

八路軍每個營一般下轄3個連,人數在四五百左右。騎兵營、炮兵營等則人數少些,在兩三百人左右。每個連下轄3個排,人數在一百二十左右。後來為適應游擊戰爭需要,還出現了「三四制」(3排12班)或「四三制」(4排12班)的加強連。圖為騎兵營。

排和班是八路軍最基層單位。每個排下轄3個班,人數在三十人左右;每個班設3-4個小組,人數在十人左右。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如由「狼牙山五壯士」組成的6班,就只有5個人。圖為「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葛振林和宋學義。

除上述8級外,八路軍還編有縱隊和支隊2級。其中縱隊多為旅級,如由陳再道任司令員的東進縱隊。支隊早期為營團級,後逐步升格為旅團級(圖為陳再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假裝參加美日印關島閱艦式的神秘偵察艦
下級未收到蔣令,我軍就已掌握:她被譽為「按住蔣脈搏的人」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