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圓圓下落之謎已解?吳三桂遺脈已找到?專家:口述歷史不可全信

陳圓圓下落之謎已解?吳三桂遺脈已找到?專家:口述歷史不可全信

原標題:陳圓圓下落之謎已解?吳三桂遺脈已找到?專家:口述歷史不可全信



話說,近年來,貴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的名字漸漸為人們所熟知。


現在,馬家寨已經完成了陳圓圓史跡陳列館等一系列工程建設。


馬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還吳建國驕傲地說,未來3到5年時間,馬家寨將完成聶氏秘館、古戲台、延陵堂、陳圓圓主題文化廣場等項目建設,著力還原歷史人文景觀。

咦?貴州岑鞏縣馬家寨怎麼建起陳圓圓主題文化廣場來了?


原來,這裡是陳圓圓歸隱地。


而馬家寨的吳氏族人,全是吳三桂後裔。


在馬家寨後山,不但有陳圓圓墓,還有吳三桂的墓地。


自古紅顏多薄命,人間不許見白頭。


春秋的西施、三國的貂禪、唐朝的楊玉環、宋朝的李師師,還有明末的陳圓圓,全都是絕色佳人,卻又都被捲入巨大的政治漩渦中,最後結束也都是生死不明、下落成謎。



2010年6月,貴州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卻傳出了陳圓圓葬於馬家寨獅子山繡球凸上的消息。


該消息詫煞眾人,同時也牽動了史學界眾多專家、學者的目光。


該年7月25日,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凱;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對吳三桂有獨到研究的滕紹箴;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博導,對清代雲南、貴州之土司有深入研究的李世愉;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博導,《清史研究》前主編王政堯以及吉林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前所長李治亭等一行親自到馬家寨進行全面考察。

他們剛走進馬家寨,立刻被一個名叫襄子家屋場的地方吸引住了。


早在1983年,時任貴州省文化局宣傳部副部長的當地古文獻學專家、思州(岑鞏古稱)學學者黃透松曾作過考證,該地名的來歷是以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名字取得。


而在對村民家中的神龕進行考察時,專家們又發現,所有的村民家的神龕,均出現了「延陵堂」等字樣。


李治亭教授脫口而出:「吳三桂的別號就是『延陵將軍』呀,這太吻合了!」



在馬家寨吳氏秘傳人吳永松老人的帶領下,專家們察看了傳說中的陳圓圓的墓碑。


那是一塊立於清雍正六年(1728)的小石碑,碑上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字樣。


吳永松老人把墳墓的主人稱呼為「陳老太婆」,並對墓碑上的字進行了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吳門」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後跟養父親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顯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一席話,說得專家們頻頻點頭。

那陳圓圓為什麼會葬於此地呢?


另一個秘傳人吳永鵬說:當年吳三桂發起三藩之亂失敗後,陳圓圓和吳三桂之子吳應麒在吳三桂部將馬寶的護送下,逃到了這兒隱居。馬家寨之所以得名,就是為了紀念馬寶。馬寶為轉移清廷的注意,向清廷投降,遭凌遲處死。而吳氏一族直到嘉慶年間,上面的追殺風平息下來,才敢恢復吳姓。複姓那一年,距吳三桂反清稱帝已整整過去了120年。


在吳永鵬的指引下,專家們又察看了馬寶的衣冠冢。



看到墓碑上有「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台若翁如吾翁」的字樣,專家們都同意了吳永鵬關於吳氏後裔對馬寶「感恩」說法。


在考察中,專家們還展開隨機調查,詢問馬家寨中的婦女、兒童和青少年是誰的後代,結果所有的人都說自己的祖先是吳三桂,並且說得頭頭是道。


專家們對這種眾口一詞的文化現象讚賞不已。


這次考察後不久,即該年10月,貴州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又向專家們傳達重大消息:吳三桂墓被找到了!


於是,專家們又興沖沖地進行了第二次考察。


「吳三桂墓」上的碑文顯示,碑是雍正元年(1723)所立。碑文內容經過解讀,為「受皇恩頤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號碩甫墓」。


吳三桂先是背叛了大明,之後又背叛了滿清,可以說是大逆不道,怎麼還有臉在墓碑上刻「受皇恩頤養」呢?


吳永鵬早對這些文字研究得透透的了,不慌不忙,侃侃而談:「受皇恩頤養」,其意思是受皇天之恩而被眷顧與頤養。所謂「一次」可解釋為「第一次」、「首次」,再引申為「開創」、「首創」,暗指吳三桂為「大周太祖高皇帝」。


那史料上記載吳三桂終年67歲,怎麼墓碑上會刻85歲?


吳永鵬的說法是:吳三桂死於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即中秋節。八十五歲應解讀為八月十五日,暗指吳三桂死於康熙十七年中秋。



如此解釋,倒也別緻,但問題是,史載吳三桂並非死於八月十五,而是死於八月十八日!


對此,吳永松老人作出另一種解釋:這85應該是67加18得來的。


在考證了所發現的墓地碑文、聽取了馬家寨吳氏後裔的介紹,專家們基本達成共識,即馬家寨吳氏族人為吳三桂後裔;陳圓圓隱名埋姓逃亡到岑鞏縣馬家寨,不僅保住了自己,也保護了吳三桂的余脈並得以繁衍至今。同時,吳三桂大將馬寶將其遺體秘密運到黔東南州,最後葬於馬家寨。


2012年5月25至27日,在「全國首屆貴州?岑鞏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討會」上,來自10餘家單位的30餘名專家學者進行研討,大多數認為:一代佳人陳圓圓最終隱居於貴州岑鞏縣馬家寨,並保護吳三桂的余脈繁衍至今,馬家寨吳氏族人為吳三桂後裔。

理由有十:


第一,馬家寨周邊是苗寨、侗寨,其卻顯示出了中原典型建築風格。



第二,有陳圓圓墓碑及碑文。


第三,有馬寶衣冠冢及碑文。


第四,有吳三桂墓地。


第五,吳三桂名聲不好,如果不是吳三桂真正的後裔,誰會認他為祖?


第六,名為馬家寨,實則全寨姓吳,不是馬寶和吳三桂這段特殊淵源無法解釋得通。


第七,吳氏秘傳有「皇傘」,可惜保護不當,已經被毀;有兩把傳世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繡球,卻於1958年被當廢鐵賣了。


第八,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同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有人說是基因所致。


第九,馬家寨吳姓人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自始至終都還能依稀讓人感悟到中國古代皇室後裔的風範。


第十,李治亭教授親自補充:「在秘傳人的口中,吳三桂、陳圓圓、馬寶的故事如數家珍。」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結論太過草率,其中仍存在不少疑問。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劉鳳雲就說,吳應麒是吳三桂之侄,不是其兒子。所以馬家寨後人可能是吳氏後人,但不是吳三桂子孫。而從官方的記載來看,吳三桂並沒有後人在那裡,而且也無法解釋吳三桂為什麼沒有在生前認自己的兒子。


對於說「吳門聶氏」指的就是陳圓圓,劉鳳雲認為,這種解釋太牽強附會了。


劉鳳雲還特別指出:專家們不應該太過信任吳家的口述歷史,全憑口述史來作判斷,正確的歷史研究方法應該是口述史與實證材料相結合。


李治亭教授提出相反意見,說:以前,史學的研究對於「口傳史料」並不重視,認為口傳史料經歷相當長一段時間後,就會摻假。現代史學研究應該加強對口述歷史的認識,無論是文字與口述,都是歷史記述,都應同等對待。兩者互補,兩者互證,又可糾正一方之不足,同時要將社會調查與歷史記載相結合。「這一次對吳三桂、陳圓圓史跡的研討,大大提升了口傳史學的地位」,這是本次研討會奉獻給史學界的又一成果。



2015年初,吳氏族人集資,在「吳三桂墓」前新立一碑,高2.05米,原碑移至陳圓圓史跡陳列館。

李治亭特意在新碑的兩側撰寫上了對聯。


上聯為:敢為天下難為之事獨創歷史;

下聯為:不計身後成敗榮辱任人評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上表觸犯到朱元璋的禁忌被殺?吳晗等史學家被一篇墓志銘打臉

TAG:覃仕勇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