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宰相命門客收債,門客卻焚毀窮人的債券,事後宰相方知其用心良苦

宰相命門客收債,門客卻焚毀窮人的債券,事後宰相方知其用心良苦

文/格瓦拉同志

作為「戰國四公子」之首、齊國的相國,孟嘗君田文以好客聞名於天下,門下曾豢養過三千食客,委實令天下士人傾心敬慕。然而食客不從事生產,加上封地薛城的收入有限,不足以奉養食客,所以孟嘗君為彌補開支的不足,便在薛城放債收息。等到一年期滿後,由於很多借債者遲遲未能還債,所以孟嘗君便打算在門客中挑選一位能幹的人,讓他幫自己收債。

宰相命門客收債,門客卻焚毀窮人的債券,事後宰相方知其用心良苦

孟嘗君以好客聞名,門下曾豢養過三千食客

此時便有人向他推薦馮諼,說他能言善辯,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孟嘗君對此人的建議一向很重視,見他大力推薦馮諼,便點點頭,將任務交給馮諼去辦。馮諼倒也很爽快,剛剛接到任命,便命人整理行裝、車馬,攜帶著主公交給他的債券準備上路。

在臨行前,馮諼意味深長地問了孟嘗君一句:「如果債務收完了,我需要給主公您帶點什麼東西回來嗎?」孟嘗君也沒細問馮諼的深意,便隨口說了句:「你看著府中缺少什麼東西,就順路帶回吧。」馮諼領命,隨即上路(「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見《戰國策·齊四》)。

宰相命門客收債,門客卻焚毀窮人的債券,事後宰相方知其用心良苦

馮諼是孟嘗君的門客,奉命替主公收債

等到馮諼到達薛城後,便命人置酒買肉,將欠債者全部召集過來,借宴請大家的機會,向他們追討債務。結果除個別富戶承諾能按照新定的日期還債外,大部分貧寒之家不僅掏不出一文錢來,還可勁的哭窮。眼見著收上來的錢跟債務總量有不小的差距,馮諼一度很為難,苦苦思索對策。

過了好大一會兒,在確認那些貧寒之家真的還不起債務後,馮諼便命令將他們手中的債券全部收回,然後假傳孟嘗君的命令,為他們免去債務,併當場將這些債券全部焚毀。那些貧寒之家見狀感動不已,對馮諼連連下拜,對孟嘗君的仁德讚不絕口。經此一事,薛城的百姓將孟嘗君視為仁義君子,感激的不得了。

宰相命門客收債,門客卻焚毀窮人的債券,事後宰相方知其用心良苦

馮諼將窮人們的債券全部焚毀,後者感激不盡

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曰:「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也;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今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諸君彊飲食。有君如此,豈可負哉!」坐者皆起,再拜。見《史記·孟嘗君列傳》。

在辦完此事之後,馮諼回程復命,將在薛城的作為一五一十地向孟嘗君彙報。孟嘗君聽說馮諼非但沒有完成任務,還把窮人的債券全部焚毀,氣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連連質問馮諼為何這樣做。

馮諼倒也不害怕,不緊不慢地跟孟嘗君解釋:「主公的封邑只有薛城,如果不把當地的百姓當做子女一樣的愛護,而是用商人那套方法來敲詐、剝削他們,我擔心他們會對您有所懷恨。所以為了體現您的仁德,我便假傳命令將窮人的債券全部焚毀,這也是為了挽救您的名聲考慮啊。」孟嘗君聽後覺得雖然有道理,但心中依然悶悶不樂,便擺擺手對馮諼說:「我知道了,先生退下吧。」

宰相命門客收債,門客卻焚毀窮人的債券,事後宰相方知其用心良苦

孟嘗君受到薛城百姓歡迎,方知馮諼用心良苦

這件事過去後大約有一年時間,孟嘗君終於體會到馮諼的良苦用心。原來就在此時,孟嘗君的政敵在齊湣王跟前詆毀他,使得後者對孟嘗君心生猜忌,並借故罷黜他的相位。孟嘗君下台後不能繼續留在臨淄城,便收拾行裝回返薛城,一路上唉聲嘆氣,情緒非常沮喪。結果在距離目的地還有百里的地方,孟嘗君看到非常暖心的一幕,讓他大為感動。

原來在此地,孟嘗君看到薛城的百姓正扶老攜幼,在路旁迎接他多時,見到他之後,更是集體下拜,異口同聲地稱讚他的仁德。孟嘗君觸景生情,眼裡面也閃現出淚花,此時方知馮諼的良苦用心,所以由衷地對他感慨道:「先生果然遠見過人,去年為田文買來的仁義,今天終於收到回報了」。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見《戰國策·齊四》。

宰相命門客收債,門客卻焚毀窮人的債券,事後宰相方知其用心良苦

孟嘗君能重登相位,馮諼居功至偉

孟嘗君避居薛城後,馮諼又替他在魏國活動,說服魏惠王任命孟嘗君為相國。由於魏國是齊國的強敵,所以齊湣王得知消息後恐懼不已,趕緊卑辭厚幣向孟嘗君謝罪,並再度徵召他為相國。孟嘗君能夠東山再起,馮諼居功至偉。

史料來源:《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連中六元的明朝曠世奇才,因得罪皇帝被除名,兩百年後才恢複名譽
唐朝最特殊的官職,三百年間只有一個人擔任過,並藉此當上皇帝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