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創課,讓魯迅童年的悲哀不再重現

創課,讓魯迅童年的悲哀不再重現

一位老師上課,總是把孩子們帶到學校的前廣場、操場上馬路邊、柳樹下……甚至還分天氣去上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感悟。在有限的40分鐘時間內,創意課堂,讓學生無限了解……

鄭小博

這是鄭小博第1162篇原創作品

《少年閏土》是每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耳熟能詳的一篇課文。當然,也包括我們每位語文教師。

這篇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而我覺得,更多的卻是少年魯迅對少年閏土見多識廣的欽佩之情、對廣闊世界自由生活的無限嚮往之情、對自己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天空的無奈和悲哀之情。

少年魯迅,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小少爺,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他可謂飽讀詩書,知識豐富。

少年閏土,則是一個家境貧寒、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農民工子弟。他辛苦勞動,卻沒錢上學,是個標準的小文盲。

但是,在魯迅眼裡、心裡卻是「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對閏土是那樣的崇拜。他用閏土的知識豐富來反襯「我」和城裡的小夥伴見識少,生活能力較差,每天關在家裡,只能看到有限的天空,而廣闊的世界有許多精彩的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表達了「我」對擁有豐富知識的閏土的欽佩,對外面廣闊世界的無限嚮往。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們今天的孩子們。他們大多家境優裕、衣食無憂,從小就是在蜜罐子里長大的。縱使是工農子弟,家境普通,但也皆因是獨生子女,家人是寧願自己節衣縮食,省吃儉用,也要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從小嬌生慣養,享受著全方位服務的優厚待遇,被尊為新時代的小公主和小皇帝。穿衣吃飯總有人伺候著自不必說,整天被關在幾室幾廳里,抬頭低頭看到的多是屋頂下四方的牆壁。客廳里電視機的屏幕和電腦的頁面,愛不釋手的手機等電子產品。好不容易長到兩三歲,可以出去和小夥伴們玩了,可以郊遊去了解大自然了,可是不行,得上幼兒園了,得上補習班了。用家長的話說,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日常生活就轉移到了幼兒園的幾室幾廳,學前教育的大屋小屋;接下來是家裡的學習桌、小學教室、中學教室、各種補習班教室……眼前是課本、作業、電視、電腦、手機……雖飽讀詩書,卻足不出戶。

生長在農村卻並不知道麥子怎樣播種、幾月成熟,不知道自家地里長的是玉米還是稻子,不知道橘子是圓的,只見過爸爸媽媽放在嘴裡的橘子瓣……長在城裡的就更是連麥苗、韭菜,蒜苗、大蔥都分不清了。

這些,和少年閏土的生活又有什麼區別?只是時代不同,僅此而已。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是無時無刻不想投進大自然的懷抱,去看西瓜怎樣長大,到海邊去撿貝殼、看跳魚兒、在雪地里捕小鳥……

女兒今年已經高一,每當談起最快樂的往事,依然是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給黃瓜澆水,一起給大門外的幾棵白菜捉蟲,一起到麥地里挖麵條菜,和哥哥一起到後院舉著竹竿去打棗,爬到櫻桃樹上摘櫻桃……

作為一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怎樣讓自己的課堂生動、有趣,如何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呢?怎樣引領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與美好,成為我日常備課的新內容

一、移動的閱讀課堂

學習《東西南北》一課時,我把孩子們帶到學校的前廣場學習課文,再到操場上進行複習,最後在校門口的馬路邊完成作業;學習《影子》一課時,我則避過陰天,調至晴天在陽光下上課。日出時觀察,中午時再對比,下午日落時我們在操場上看著晚霞朗讀課文;學習《詠柳》時,我的課堂又搬到了校園一角的柳樹下……

二、實踐性的作文課堂

孩子們升入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我要求他們用真實的話寫真實的事,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要求寫「美麗的秋天」,我就把孩子們帶進學校的大花壇撿拾各種落葉,剪貼樹葉畫,做成精美書籤;要求寫「傳統文化」,我就利用過冬至節組織全班同學在教室里包餃子,請孩子們品茶、喝茶,請我爺爺到學校言傳身教,教孩子們習書法……

當我正為「我學會了」這篇作文犯難時,恰巧看到了一位表弟在朋友圈中發的一條微信,頓時眼前一亮,覺得上一堂「水墨紅梅映滿月」的作文課是個不錯的主意。既讓孩子們感受到水墨畫的技巧和美妙意境,又讓孩子們認識到傳統文化國畫的博大精深;既讓孩子們體會了繪畫的樂趣,又為寫作文創造了生動的素材,真是一舉多得啊!

課堂上,當我用幾滴黑墨水三下兩下就吹出形態各異的樹枝時,孩子們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當我用幾滴紅墨水隨意在樹枝上點出幾朵紅色花朵時,孩子們的嘴張成了「」形;當我拿著一張圓形卡紙在圖畫上塗出圓圓的月亮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孩子們興趣盎然,異常興奮。在我的指導下,多數孩子很快也完成了自己的水墨紅梅並且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拿著畫跑到講台上讓我點評。有幾個孩子因為動作慌張而把本來圓圓的月亮塗得不夠圓,因而傷心難過,撅著小嘴拿著作品說自己把畫畫殘了,畫毀了。而我則撫摸著他們的頭笑著說:「八月十五雲遮月嘛,那是雲朵在和月亮玩捉迷藏的遊戲呢!」孩子們一聽,樂得手舞足蹈,蹦著跳著跑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兩節作文課,第一節水墨課堂生動、有趣、快樂、長知識;第二節作文創作下筆如有神,輕鬆搞定,把多數人最害怕的作文課上成了最喜歡的作文課。

三、巧妙利用校園環境

校園裡有許多美麗的花壇。道路兩旁和花壇周圍都種植著種類繁多,姿態各異的的綠化植物;花壇中的花草樹木也各具特色,隨著季節的變換,春夏秋冬呈現出不同的風景,我就引導者孩子們利用三餐前後注意觀察,堅持寫觀察日記。

這不,上周,我們校園的圍牆上新更換成了《三字經》的圖文解釋,本周一下午的班會課,我就把全班同學分成小組,劃分區域,在校園裡討論學習《三字經》。然後回到教室,各小組進行交流彙報,孩子們的感受和收穫要比我在教室里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一節班會課的效果不知要強多少倍,關鍵是孩子們還特別開心。

四、充分利用優勢,開發校外的優越環境

我們學校是寄宿制小學,儘管學校餐廳里的牆壁上、柱子上張貼著不少宣傳節約糧食的標語,可是學生倒飯的現象卻屢禁不止。我也曾多次舉行主題班會,可仍然是收效甚微,孩子們依然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把白花花的饅頭一抬手就丟進了垃圾桶,真叫人痛惜。

今年的麥熟時節到來之前,我提前聘請我們班的家長志願者,和我一起帶領孩子們來到金色的麥田,體驗麥子的收割過程。

當我們的隊伍頂著烈日向麥田前進的途中,經過一個加油站的時候,正好看到一輛收割機正準備加油。當駕駛員從收割機的駕駛座上跳下來的一瞬間,孩子們都驚呆了——只見他的頭上落了厚厚的一層麥糠和塵土,已經完全看不出頭髮本身的顏色。臉上是一片灰黑,要不是說話嘴唇張開露出了牙齒,我們根本看不出他的嘴巴在哪裡。他若是不眨眼睛,我們也無法看出他的眼睛長在什麼地方。

走近一看,天哪,他的眼睫毛上也落滿了塵土,那些塵土夾雜著麥糠碎末,把睫毛都粘在了一起。衣服上、腿上、胳膊上、腳上全是灰黑色的塵土,上衣也已經被汗水浸透。當我們的孩子在加油站邊上的樹蔭下站定時,有小姑娘問我:「王老師,這個駕駛員真是太辛苦了,我想去跟他問個好,謝謝他,可是都判斷不出他的年齡了,不知道是該叫叔叔還是伯伯了。」我鼓勵她說:「你去吧,可以先問一問,然後再稱呼他。」她點了點頭,跑了過去。

他們的對話,我們聽得非常清楚。「您好,您開著收割機來為我們收割麥子實在是太辛苦了,我非常感謝您,我也代表全班學生謝謝您!請問我是叫您叔叔還是伯伯呢?」「孩子,你真有禮貌,我的閨女跟年齡差不多,你就叫我叔叔吧。」「好!叔叔,我們家的麥子也是您割的嗎?」「是呀,我們這個車隊有四台收割機,這幾個村子的麥子我們全包了,只要我們不停地收割,要不了幾天,就都割完了。」

「那你們晚上不回家休息嗎?」「不回去,我們家遠得很,我們已經出來干一個多月了,晚上就歪在車裡少睡一會兒就行了,賓館太貴了。再說,我們睡在車裡還得看住車呢!」

「那是不是我們這兒的麥子割完你們就可以回家了?」「哪能這麼快就回去呢,我們還要到別的村子去割麥掙錢呢。得等到地里所有的麥子都割完了,我們今年的活才算告一段落,要不,家裡的幾個孩子吃飯、上學、買書、作業本的錢從哪兒來呢?」「叔叔,你們可真辛苦呀,我以後再也不扔饅頭、倒飯菜、浪費糧食。謝謝叔叔,叔叔再見!」

我身旁的孩子們聽了,有的面面相覷,有的吐著舌頭,有的說:「我今天才算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了!」還有的說:「這位叔叔的孩子也許並不知道爸爸掙錢這麼辛苦呢!大概我們的爸爸媽媽掙錢也挺辛苦的,只是我們也並不知道而已。」

從麥田返回學校的路上,孩子們沒有了來時的嘰嘰喳喳,無比興奮,取而代之的是交流怎樣節約糧食,怎樣節省零花錢,回家怎樣孝敬父母……聽著孩子們的討論,我的內心卻是非常欣慰,就連那幾個家長志願者也被孩子們的言行感動了,連連稱讚。

創意課堂,在有限的40分鐘時間內,不僅有效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推動學生參與,打造「高效課堂」。而且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快樂學習、了解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逐漸成長為懂得感恩、全面發展、身心兩健的新世紀一代新人。

作者簡介

王華榮,鄭州教育博客博友,博客名:王華榮,鄭州市上街實驗小學教師,中共黨員。投身教育工作二十六年,一直擔任班主任並教授語文,始終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心底堅定了這樣的信念:一心為學生,一心為教育,一生為教師。

溫馨提示

責任編輯:水 隅

值班編輯:高山流水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州教育BLOG 的精彩文章:

TAG:鄭州教育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