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嶺上白雲」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嶺上白雲」

細朱文是篆刻的大類,包括古璽印里的細朱文,漢朱文印的細朱文,元朱文的細朱文,因為字法篆法並不盡同,在實際的創作中,還是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的,到了清代,這個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漢繆篆的與小篆的選篆處理上,漢朱文印與元朱文印用字選字並不相同,印人們既要遵循《說文解字》的標準,又惑於漢朱文印的繆篆的繆法的典型性,一時無所適從,就在這個時候,浙派開派宗師丁敬以其淵博的學識,過人的膽氣提出「《說文》篆刻自分馳嵬瑣紛綸炫所知,解得漢人成印處,當知吾語了非私。」他明確提出小篆與繆篆的區別,指出漢繆篆「方正平直」與「與隸相通」的體勢特徵,與小篆的「婉而通」的體勢差異,在漢朱文與元朱文之間找到了獨特的篆刻印式,也就有了今天要說的這一方「嶺上白雲」: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嶺上白雲」

(丁敬刻嶺上白雲及其邊款)

顯然,漢朱文不會這樣處理,元朱文也不會這樣處理,這是一種介於傳統正規印式之間的一種審美樣式,偏偏它也很美,為什麼呢?

漢朱文字形平正端方,元朱文全宗《說文》,這方印似乎用了小篆的字形,線條多圓轉潤澤,但卻用了漢朱文的印式,四個字各不粘邊,各有各的地盤。這實在是一方兩邊不靠的作品。

先額外說一點,其實是字法上的考究。「嶺」字本來要用「嶺」這是《說文》中有的字,但丁敬大師為了章法審美,選擇了「阜」(即左耳邊)字邊一個令的奇篆,這個字在《玉篇.阜部》收入,解說是「與「嶺』相同,見《古文奇字》」,顯然,丁敬大師是文字學大師,他用這個字,是經過考究的,而且用得巧,如果用了「嶺」,右上角就太繁複了,印面的空靈感肯定消失。我們把這方印放大了看: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嶺上白雲」

(嶺上白雲)

1、章法上的斜角呼應。這方印最突出的觀感是斜角呼應,這種章法特徵漢印里有大量的作品可供學習,就是右上角與左下角,右下角與左上角形成疏密差異(當然,前面文章講過,還有字形、結構、縱橫、方圓、攲正、輕重、排疊、留空、朱白、殘損、邊欄界格的差異),以形成視覺呼應關係。因為呼應,有了節奏感和韻律感,自然而然就覺得美,如漢印中的這些例子: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嶺上白雲」

(漢印中斜角呼應的例子)

依次是馮未央印、趙太子丞、騎千人印、李木之印,呼應的元素類型雖然不一樣,但顯然它們的主體審美特徵主要來源於斜角呼應。同理,名家印里的例子也很多,比如: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嶺上白雲」

(名家印中的斜角呼應印例)

依次是鄧石如的靈石山長、趙之謙的趙之謙印,黃牧甫的百折不回,趙之謙的趙之謙印。其實例子還有很多,因為斜角呼應而使印面增加了韻律和節奏感,消滅了板結與滯塞。

2、四個字的互相照顧。前面說了,這方印的印式似乎是漢朱文的印式,但用篆卻基本上是小篆的字法,因此,印面顯得極空靈、雅緻,但也同時可能因為四個字之間缺少照顧而產生鬆散感。丁敬大師化解的方法很巧妙,「嶺」字下垂的一線伸入「上」字的地盤,「上」字的頭部曲線又伸入「嶺」字的字縫一線,「雲」字的上部橫線托起了「白」字,化解了「白」字大圓球產生的重量,又避讓了「嶺」字的左耳旁不使衝突,「雲」字的下面一橫又略略伸入「上」字的空間,這些照顧與避讓使印面四字產生了渾然一體的感覺,讓印面空靈感十足之餘又保證這方作品具有充足的印章屬性,團聚感足夠,如圖: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嶺上白雲」

(印面四字的關係)

3、線條的書寫之美。書法屬性也是細朱文印應當考慮的重要一面,這方印的線條中,嶺部的左耳部,上字頭部曲線與兩橫、白字的中橫、雲字的下橫與雨部兩弧與四點一橫,都有極強烈的篆書之美,看似並不是極工藝的直或圓,但卻體現了書寫的節奏感。關於這一點已描述清楚,不再上圖。

幾點結合,這方印綜合考慮了工藝屬性(斜角呼應的設計感)、印章屬性(四字互相避讓照顧的方寸感)以及線條的書法屬性,既不過分裝飾而導致流俗,又不因為考慮書法美而導致印面一盤散沙,同時也因有充足的設計思維在裡面,表現出印面的文雅之美。印章的邊款里說:「吾友房仲為老夫作龍泓洞圖,其用墨精妙世莫能及,晴窗展玩,頗愜老懷,即鼓興刻此以贈,亦印林佳話也。」可見這是一方即興之作,一方即興之作有如此之高的水準,實在讓人嘆為觀止,丁敬真不愧為一代宗師。

(【布丁讀印】之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印人傳:西泠八家之五——陳豫鍾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