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家分晉國,也許司馬光說錯了——讀《資治通鑒》

三家分晉國,也許司馬光說錯了——讀《資治通鑒》

原標題:三家分晉國,也許司馬光說錯了——讀《資治通鑒》


一、


公元前455年,深秋。


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正在急行軍。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1、2、3、4」的口號,從山西南部奔向太原城,準備干一件大事:搶錢、搶糧、搶娘們。


晉國總理智瑤,面帶微笑的對旁邊的兩位副總理說:「幹完這一票,我們就把趙襄子的地盤分了。」

副總理魏桓子、韓康子,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回應:「好啊好啊,一切聽您指揮。」


智瑤滿意的點點頭,再看著身後的大軍,雄心萬丈。



二、


當時的中國,帥出天際的周朝早已分崩離析。


準備「先富帶後富,然後共同富裕」而分封的諸侯國,已經甩開膀子單幹了,大咧咧的對洛陽的周天子說:


「地盤在手,我們自力更生。」


周天子只好雙手一攤:「常回家看看啊。」


事實證明:為自己打工,動力十足。


齊國、宋國、晉國、楚國、秦國,一個個富的流油,還給自己起了個外號:春秋五霸。

而洛陽城裡的周天子,窮得瑟瑟發抖,全靠吃小弟們的救濟糧,才能活下來。


諸侯們能夠發家致富,是因為挖了周王朝的牆腳,可他們忘了一句話:「家賊難防。」


結果就是:周王朝的地盤被諸侯國瓜分,諸侯國的地盤又被高官家族瓜分。


齊國的田氏家族悄咪咪的偷了很多地盤,把姜子牙的後代趕走,自己成了國君。


晉國內部在經過一番撕X大戰後,角逐出了智、趙、魏、韓四大家族。


而智氏家族,又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三、


那一年,智宣子在開家族會議時說:「智瑤,從小就是五好少年,我打算讓他當接班人。」


就在大家一致同意的時候,族人智果站起來,表示反對:

「雖然智瑤長得帥、學問大、會辯論,但是他刻薄寡恩、不懂籠絡人心,實在不適合當領袖。」

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


技藝超群則賢,巧文辯惠則賢,


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

智宣子不聽,傲嬌的宣布:「我的接班人我說了算,就智瑤了。」


完了完了,智果念叨著:「智氏家族要敗在這小子手裡了。」散會後,他就帶著自己的家人跑到山裡隱居,還把自己的姓氏改為「輔」姓。


都改名換姓了,您跟智瑤多大仇多大怨?



隔壁老趙,在選擇接班人上就很有特色。

趙簡子有兩個兒子:伯魯、無恤。他挑選了一些名言警句,寫在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然後叮囑他們:「朗讀並背誦全文,三年後檢查。」


我了個去,三年......


結果,三年後的考試中,伯魯的竹簡早就丟了,名言警句也沒有背下來,無恤卻把竹簡交給父親,並且一字不差的背出原文。


趙簡子一拍大腿:「兒砸,就你啦。」

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


求其簡,已失之矣。


問無恤,誦其辭甚習;


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

智瑤,就是日後的晉國總理智伯。無恤,就是日後的晉國副總理趙襄子。


兩個接班人的選擇,不僅決定了兩大家族的命運,甚至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四、


在那個年代,是沒有選舉法的。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安全基本靠狗,官職基本靠世襲。


智瑤做為家族接班人,順理成章的世襲了父親的職位,成為晉國的總理。


原以為能好好享受生活了,沒想到抬頭一看:「我去,老爹你坑我啊。」


自從晉文公去世以後,再也沒有一位雄才大略的領袖,能夠帶領晉國稱霸中原。


20年前,越王勾踐在打敗吳國之後,沒有帶著美女西施回浙江逍遙過日子,而是把西施賞給范蠡,自己帶兵北上會盟諸侯,成為一枚霸主。


智瑤摸著腦袋錶示:這就很尷尬了。


南蠻子都北上耀武揚威了,我們晉國都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嗎?


所以,在執掌朝政以後,他帶兵東征西討,

東邊打個縣,西邊放個馬,北邊築個城,南邊劃個圈,逐漸恢復了晉國的大國地位。



祖傳的基業、強壯的身體、輝煌的功業,讓智瑤飄飄然的以為:


「只要我出馬,沒有搞不定的事,哦也。」


那一天,智瑤請韓康子、魏桓子吃飯。


手臂粗的蠟燭,照得屋子猶如白天;大紅的地毯上,跳舞的妹子扭著17寸的腰,高深的事業線吸引著三位中年男人的荷爾蒙。


智瑤拿著高腳杯,喝了一口綠蟻酒,扭頭對韓康子說:


「你丫就個慫包,還不如跳舞的姑娘呢。你們家的大管家段規,也沒什麼本事,還不如我家的二狗子呢。」


罵的真狠,連拐彎都不帶的,夠直接。


韓康子陪著笑臉,點頭哈腰的應承著,燭光照在他的老臉上,卻映出憋屈的怒火:

「我的價值,你怎麼會知道?」


在飯桌上罵人也就算了,畢竟只是傷了面子,忍忍就過去了。可智瑤要傷人的里子,那就什麼都不說了,跟你丫的拼了。



五、


里子是什麼?是土地、人口、軍隊、權利、財富。


面子可以傷,里子絕不能丟。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智瑤提議:「國庫空虛,不如我們每家拿出一座城市,當作軍費。」


是的,他們的地盤不止是耕地,包括城市和人口,都是私人產權。


對於這項提議,大家用沉默來投票。


智瑤才不管你同不同意,散會以後就派人到各家辦交接儀式。

韓康子氣得肝疼、肺疼、心疼,死活不願意把自家的產業交出來:「又不是搞公私合營,憑什麼拿我開刀。」


在飯局上被罵過的大管家段規,湊過去給老大出了個主意:


「智瑤這個人,貪財又剛猛,如果不給,他馬上就帶人打過來了。不如現在我們吃點虧,看誰敢跟他硬剛,我們就可以坐山觀虎鬥啦。」


韓康子嘆了一口氣,磨磨蹭蹭的在合同上籤了字。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魏桓子家裡。


魏家的大管家任章對老大說:「現在還是給了吧,沒辦法。以後我們可以利用大家的憤怒之情,結成統一戰線,共同對抗智瑤,您何必自己當出頭鳥呢?」



趙家人很硬氣,說不給就不給:「我們祖先打下來的地盤,憑什麼送出去。」


智瑤怒了:「還反了你了,揍你丫的。」


趙襄子一看,硬剛是不行的,必須得曲線救國。

能夠當作軍事堡壘的城市,只有長子、邯鄲、太原。趙襄子有自己的判斷:


「長子城牆厚,說明老百姓幹活吃苦了。


邯鄲糧倉滿,說明老百姓把糧都交了,自己肯定吃不飽。


只有太原,歷來實行仁政,軍民關係一定很和氣。」


他就帶著家族、軍隊跑到太原堅守。


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智瑤帶著韓康子、魏桓子去攻打太原。


趙襄子的判斷很准,太原被圍了整整兩年,硬是扛住了。即便城裡的百姓都餓的吃老鼠,也決不投降。


所以說,


積攢的人品、口碑,才是最大的資本。



六、


面對著堅固的城池,智瑤很頭疼。


有一天,在外出視察的時候,看到旁邊有條大河,突然大開腦洞:「不如把河挖開,淹死他們。」


當河水沿著挖好的渠道,灌如太原城時,智瑤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


他坐在敞篷車裡看著河水泛濫,不禁感慨:「原來河水還能滅人國家,我又get到新技能。」


我了個去,啥意思?


韓康子、魏桓子互相踩了一腳,默默的罵了一句:「擦,我家也在河邊。」


以後要是家裡進了水,都怪現在腦子進了水。


正當他們愁眉不展的時候,趙襄子的策反信,不失時機的到了:


「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唇亡齒寒?趕緊來幫我啊,咱們分了智家的地盤。」


趙襄子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心理學大師,在恰當的時機,恰當的送出一封信,就掐准了韓、魏二人的命脈。


一番書信往來,三人在當天晚上就行動了。


趙軍出城迎戰,韓、魏軍背後反殺,一招「亂拳打死老師傅」,將智軍殺的四散奔逃。


智瑤的頭,都被趙襄子拿去做成酒杯。


嘖嘖嘖,喝酒的畫面太美,不敢想像。



七、


一場穩贏的兼并大戰,就這麼被絕地反殺。


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終於實現了屌絲逆襲。他們瓜分了智家的地盤、糧食、財富、人口,


並秉持「好人做到底」的人道主義精神,將智氏家族200多口全部殺死。


只有當初離家出走的智果,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趙籍、魏斯、韓虔為諸侯。


意思就是:「從此以後,你們哥仨跟老東家平起平坐啦,有事直接來向我彙報。」


這哥仨,已經是殺智瑤那三人的孫子了。


當年橫行天下的晉國,只剩下曲沃、絳縣,用來祭祀祖先。


55年後,連這兩座城池也被三家瓜分,晉國徹底滅亡。


對於智瑤手握一把好牌,卻打的稀巴爛這件事,司馬光是這麼看的:

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


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


故為國為家者,


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


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意思是,智瑤是有才能的,但是人品不好,所以犯了大錯誤。


所以不論交朋友也好、用人也罷,最重要的是人品好,然後才是能力強。


對於司馬光這段評價,我是認可的:一個人品好的人,即便犯錯誤也是有底線的;


要是人品不好,還有才能,那做起壞事來,老天爺都管不住。


比如地溝油、毒奶粉,就是這麼來的。



八、


對於「三家分晉」這件事,司馬光特別看重,在《資治通鑒》的開篇就寫了近千字的評價:

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


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故三晉之列於諸侯,


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意思是,天子的職責就是維護紀律、秩序,如果能用紀律來維持秩序,那麼誰都不敢亂來。


三晉強大後,想用實力來換取地位,如果天子不給,他們也不敢怎麼樣。可當天子承認他們的諸侯地位以後,就開了一個壞頭:


只要有實力,就可以為所欲為。


從此以後,周朝就分崩離析了。


對於司馬光的這個評價,我是不認可的。


一件事的發展,是有慣性的,不可能被某個節點突然改變。


「三家分晉」只是周朝衰落的必然結果,在其之前就有楚莊王問鼎之輕重,更有各霸主打著「為天子服務」的幌子,爭的卻是自己的利益。


春秋戰國幾百年的亂世,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時就埋下種子。



遭到戲弄的諸侯,怨恨周幽王愛美人不愛江山;戎狄入侵,諸侯無人勤王導致首都被攻破;


關中失陷,周平王將首都遷往洛陽;根據地都丟了,你周平王還咋呼啥?


然後,諸侯國就逐漸坐大了。再然後,諸侯國內的卿大夫也坐大了。


在晉國,如果智瑤攻破太原,那麼接下來必然吞併韓、魏,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三家分晉」改為「智氏代晉」嘍。


以個人英雄主義或某歷史事件,來評判歷史進程,本身就是異想天開。


還是某人說的對:「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司馬光批評周天子有失偏頗,那麼,對於這件事他該批評誰呢?


褒姒笑而不語:「怪我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乎 的精彩文章:

「資治通鑒」李斯靠一封信,成為開國丞相,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TAG: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