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遊戲:跳橡皮筋

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遊戲:跳橡皮筋

書韻閑話

文史 教育 時事 生活

編者按

書韻閑話公眾號開辦兩年以來,得到全國各地微友的關注和支持,已成為《新課程評論》《德育報》《教師報》《湖南教育》《常德日報》《常德晚報》《常德教育》等刊物的采稿基地。本號推送的原創作品為原創首發,投稿者文責自負,采稿者大膽使用。黃銳先生的「童年遊戲」系列以及其他推送的文字均已公開發表,推一篇發一篇,今天又推送一篇,望更多紙媒關注。

跳橡皮筋,又叫跳橡皮繩,據說這種遊戲起源於清朝末年,是後宮妃子、公主們的主要娛樂項目之一。後來傳到民間,發展成為一種適宜於兒童,尤其深得女孩子喜愛的經典遊戲活動,流行於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那時候,從鄉村到城鎮,從校園到屋場,到處都能見到許多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在細細的橡皮筋上跳躍的身影,都能聽到「馬蘭開花二十一」的甜美歌聲。

(一)

那時,橡皮筋遊戲之所以廣為流行,是因為這種遊戲不需要多大的場地,不受季節的限制,人數也可多可少。一般三人以上就可以玩,由兩人做樁,分別牽著橡皮筋的兩端,把一根短則三四米、長則七八米的繩子綳直固定,一人在繩子上來回踏跳。實在找不到夥伴了,心有不甘,也有一人玩的,即找兩棵相距較近的小樹,把繩子拴在樹榦上,或者找兩把靠背椅子,把繩子拴在椅子的靠背上,然後自唱自跳。人數較多時,一般分成兩組或三組輪流跳。有單人跳的,也有集體跳的。單人跳只需一條繩子,一人在繩子的中間單跳或多人依次輪流單跳。集體跳是將數條繩子擺成各種圖形,如三角形、四方形、多邊形、菱形、八字形等,由許多人同時參加,一起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了就換人,換下的人就去做樁牽繩子。

(二)

遊戲開始後,跳者先從腳踝位置跳起,這是第一級入門,是最容易的高度,繩子基本貼著地面,誰都能跳得過去,隨著雙腳不停擺動,跳進繩子內、轉身、跳躍、勾腿、再跳出來……唱完一遍童謠,動作不出錯,就升第二級。

第二級將繩子移至小腿處,之後,繩子高度一點點上升,先是膝蓋、臀部、腰部、胸部,然後移至到肩部、耳朵、頭頂,最後兩手舉過頭頂,手臂未伸直的叫「小舉」,手臂全伸直的叫「大舉」。隨著高度不斷增加,跳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對於跳者而言,不只是跳過了事,還必須在兩腳交替跑跳中嫻熟地完成一整套基本動作。

橡皮筋遊戲的基本動作以跳躍為主,穿插著點、邁、頂、轉、繞、踩、擺、掏、踢、勾、挑、跨、碰、壓、絆、攪、盤等十幾種小動作,每一種小動作都有一些具體要領。

比如,「點」的動作,要求跳者站在繩子的一側中間,兩手叉腰或兩臂側平舉,一腳原地跳動一次,另一腳隨之跳起用前腳掌點地。「邁」的動作,要求跳者一腿自然彎屈從繩子這一邊邁過另一邊。「頂」的動作分為「正頂」和「側頂」兩種,「正頂」要求跳者面向繩子站立,一腿屈膝向上舉,用小腿頂著繩子;「側頂」要求跳者身體的左(右)側觸繩子,一腿屈膝向上舉,用小腿內側或外側頂著繩子。「轉」的動作,要求跳者繞繩子轉,一腳原地跳一次,另一腿邁過繩子,小腿由里向外(由外向里)繞繩子,然後隨轉動跳出繩子,也可以兩腿均在繩子的一邊,身體觸著繩子,兩腳交替地向左(右)轉動。「繞」的動作,要求跳者一腿原地或邁過繩子另一邊,然後小腿由里向外(由外向里)繞繩子,繞幾次不限。「踩」又稱「擺踩」,要求跳者在繩子的一側站立,一腿擺起用腳將超過頭高的繩子準確地踩下,也可以一腳原地跳動一次,另一腿邁過繩子,然後兩腳踩著繩子或向左右移動。「擺」的動作分為「擺壓」「擺勾」兩種,「擺壓」要求跳者一腿舉起用小腿將繩子壓下,然後用前腳掌點地;「擺勾」要求跳者一腿擺起用腳腕將超過頭高的繩子勾下。「掏」的動作,要求跳者將繞在腿上的繩子掏出來,向前掏還是向後掏要看繞在腿上繩子的方向,如右腿從裡向外繞繩子就由左腳在右腳後踩住繩子,右腳由里向外掏出來,繞幾次掏幾次。「踢」的動作,要求跳者一腳將繩子勾下,另一腳邁過繩子,用腳面把繩子踢起來。在實際跳的過程中,因人而異,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動作規矩。

(三)

跳橡皮筋與其他遊戲不同,是一種音樂性、舞蹈性很強的遊戲,要求跳者踩著童謠的節奏,邊跳邊唱。記得當時唱的,有的是無厘頭的童謠,主要起一個計數和壓節奏的作用。

傳唱最廣的是一首「馬蘭花開二十一」,不論女孩子還是男孩子,閉著眼睛都唱得溜溜轉:「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有的是大人們編的順口溜,我們順手借來作童謠唱,唱的較多的是:「黃毛丫頭,困到飯熟,聽到碗響,爬起來就搶,一搶搶一缺碗,一吃吃一百碗。」

有一首「反語」童謠,非常幽默,至今都還記得這麼幾句:「三十月亮大,有人偷黃瓜,瞎子看到的,聾子聽到的,啞巴一聲喊,瘸子就跟著趕,一趕趕到洞庭湖,一躂躂得灰直撲。」

而大部分童謠,都是高年級同學根據《半夜雞叫》《南京路上好八連》《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劉胡蘭》等課文內容改編後,一級一級傳下來的,有幾首印象還特別深刻:「周扒皮,壞東西,半夜裡起來學公雞,我們正在做遊戲,一把抓住周扒皮;打又打,踢又踢,再來偷雞扒你的皮」「南京路上好八連,一條褲子穿九年,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董存瑞,十八歲,參加了革命游擊隊,炸碉堡,犧牲了,革命的任務完成了」「一朵紅花紅又紅,劉胡蘭姐姐是英雄,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我們大家學習她。」

跳橡皮筋的技巧在邊唱邊跳,要求動作節奏和童謠韻律協調一致,只有唱得清楚,才能跳得順暢。一個跳橡皮筋的高手,嘴裡要一個詞兒不錯,腳下要一個動作不亂,同時還要自加難度,跳出一些花樣來。我們班那群女孩子中真有那麼兩三個跳得特好的,能從腳踝一直跳到「大舉」,和著口中童謠的節奏,用雙手撐地,倒立起來,用腳尖勾下繩子,一隻腳壓著,一隻腳跳,身輕如燕,簡直就是橡皮筋上的芭蕾舞,常常看得我們男孩子目瞪口呆,流連忘返,到了大人喊吃晚飯的時候,都遲遲不肯散去。

現在想來,對女孩子來說,沒有跳橡皮筋的童年是不可思議的;而對男孩子來說,童年沒有欣賞到女孩子跳橡皮筋的翩翩舞姿,又將會是多麼的黯淡無光!

(四)

那時候,在男孩子眼裡,橡皮筋就是女孩子的代名詞,從女孩子的書包里總能拎出一條橡皮筋來,大多是從舊衣服上拆下來,一節一節拼接起來的,花花綠綠,新舊不一,而真正的「皮筋」卻很少,有的是從破舊的橡筋褲子上拆下來的,有的是從自行車舊內胎上剪下來的。要是誰能擁有一條全新的橡皮筋,那可就不得了了,用現在最時髦的說法「甭提多牛逼」了。

等下課鈴一響,女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中的繩子:「誰來跳橡皮筋的?誰來跳橡皮筋的?」橡皮筋成了最值得炫耀的資本。那時課間只有十分鐘,女孩子們既要分組,又要牽繩子,好一陣手忙腳亂,在忙亂中繩子被不斷扯斷又不斷接起。

上課鈴一響,負責收繩子的同學又在忙亂中將繩子挽成一團,等上課時再偷偷摸摸地將繩子一根根理順,繞成「8」字,然後仔細收進書包里。等到放學了,遊戲的「戰場」又迅速從校園的操坪轉移到生產隊的禾場上,或是房前屋後的空地上。我們男孩子也緊跟其後,自然而然地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觀摩大軍,鼓掌喝彩,吶喊助威。現在閉上眼睛,還能回想起小時候為跳橡皮筋而忘記回家做家務,為得到一根好橡皮筋而欣喜若狂,為贏得小夥伴們的認可而苦練技術的情景。

「細數童年二三事,不禁喜笑好幾時」。兒時的趣事就像一壇美酒,越陳越香,老來細細品味,自是一種享受。那感覺就像一首《跳皮筋》歌曲唱的那樣:「多想童年就像木頭人被凝固成一瞬,可時光卻捉迷藏一樣藏起了青春……望著小時候總也沒數清星星的天,突然想把那些夢都全部兌現……一起來跳橡皮筋,剛落地,童年已去,就把它藏心裡,有種美麗叫回憶,童年真的好美麗!」

黃銳先生的下列作品均被正式刊物公開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韻閑話 的精彩文章:

TAG:書韻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