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秋瑾並稱雙俠,300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美貌與才華冠絕當時,無人敢娶,用膽識才情寫一生傳奇

與秋瑾並稱雙俠,300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美貌與才華冠絕當時,無人敢娶,用膽識才情寫一生傳奇

文 / 唐瓶子

···

早在上個世紀之初,一個女子以詞名震爍京津,在《大公報》上高唱愛國和女權,她的名聲跨越了文壇和政壇,為當時各路名流一時爭相追捧,其熱度絲毫不遜於現在的明星大腕。

在那箇舊的王朝已經腐朽,新的思想仍處在混沌與萌牙的時期,男人們仍是馬褂長辮,女人在三寸金蓮中禁錮著靈性和生命,而她,卻單槍匹馬地闖出了自己的天下。如煙火般放肆燦爛,點綴著那個暮氣沉沉的時代。

呂碧城,從近代史上《大公報》第一位女編輯,到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從袁世凱總統秘書 ,到享譽世界的社會名人;以才學成名卻又以經商實現個人的經濟獨立與財富自由,在那個女子連拋頭露面都視為有傷風化的時代簡直不可想像。她用無數個身份把人生推向了高潮,最終卻又遁入空門,她的一生充滿傳奇。

民國四大才女,說的就是呂碧城、蕭紅、林徽因、張愛玲。四人中,呂碧城當為第一。

呂碧城於光緒九年出生於山西。父親呂鳳岐是山西學政,官居三品,也是當時教育界泰斗,如此家學淵源,令得呂碧城幼年時詩詞文賦,篆刻丹青,樣樣出彩。呂鳳岐對這個女兒的異常賞識,贊她:「聰明天賦與聘婷,記與前生琯朗星。」然而呂碧城的一生,並非是婉溫淑女標準模式的一生,她真正地貫徹了什麼叫「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好景不長,12歲那年,呂碧城父親病逝,由於呂家一家生四女,並無男子,當時女子無權繼承家產,族人便以其無後為名,霸佔了呂家財產,以至於連通匪徒劫持她們母女。呂碧城聯絡父親生前好友相救,寡母弱女才得以逃出生天。然而此舉卻嚇倒了她9歲時便議定婚約的汪氏,汪家一是見呂家已然敗落,二是覺得這12歲的女孩兒也太強悍了,於是連忙退婚。無奈之下,呂碧城隨母親投奔到塘沽舅舅家,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呂碧城聽說天津女學堂開辦,特別想去學習。誰知舅舅劈頭蓋臉一頓狂罵:「你都被退婚了,還不安份守紀,還想拋頭露面!」

呂碧城第二天便離開舅家出走,沒帶任何行李,逃票登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車。

這次的離家出走,成了呂碧城一生中的重大轉折點。此年她20歲,20歲之前,她見的都是世態炎涼,人性醜惡;20歲之後,則是不斷開掛,貴人扶持的一生。

身無分文的呂碧城在火車上遇到了天津佛照樓旅館的老闆娘,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無處安身的她得以被收留。隨後又因緣際會,認識了《大公報》的總經理英斂之,英斂之為其才華所震動,邀請她來《大公報》工作。於是出走之後的呂碧城不僅得以安身立命,還成為《大公報》第一位女編輯。

呂碧城最初是在報上發表詩詞,以才女之名為人所知,漸漸地,她開始關注女權 ,寫一些呼籲女性解放的文章,在當時的女界影響很大。

1904年春夏之交,在呂碧城的天津住處,門房通報「有位梳髻的爺們來訪」。來客身著長袍馬褂男裝,英氣勃發,氣度非凡,正是「鑒湖女俠」、同時也曾以「碧城」為號的秋瑾。

當時,正準備留學日本的秋瑾,因讀了呂碧城的作品,引為同道知己,特來登門拜訪。民國「女子雙俠」初識,卻一見如故。此夜,秋瑾留宿於呂碧城處,徹夜長談。國家積弱、政府腐敗、民族危機等等,她們同懷憂患與激憤,諸多共識,相見恨晚。從此秋瑾棄用「碧城」二字,使此號專屬呂碧城。

在天津,呂碧城聲譽鵲起,早經憂患,性格極為堅韌成熟的她,也確實非常擅長於經營自己,除了周旋於各界名流之間,她還努力學習外語,且拜嚴復為師,向他學習邏輯學 。

後來,英斂之在袁世凱、 唐紹儀等人支持下,創辦北洋女子公學,年僅23歲的呂碧城出任總教習、監督(校長),成為近代中國最早投身女子教育、職位最高的女性。諸多女傑,如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周道如等,都聆聽過呂碧城授課,受到她的教育理念影響。

呂碧城深得袁世凱青睞,曾經袁府做家庭教師,後更任袁總統府秘書。而袁氏次子,「民國四公子」之一袁克文更是對這位文采飛揚、貌若驚鴻的女子青眼有加,引為紅顏知己。

1915年,見袁世凱意欲復辟,呂碧城憤然辭職,攜母移居到了上海。而到上海以後,呂碧城開始著手做生意。憑藉自身獨特的女性魅力、過人的才幹膽識,再加上在政壇和上流社會所累積的豐富人脈,僅兩三年間,便富甲一方。

民國四公子之袁世凱次子袁克文

呂碧城一生緋聞甚多,卻終身未嫁。先是提攜她的英斂之,又是袁克文、費樹蔚、李鴻章之子李經羲等人,都是名流,卻沒有一個人能走到她的心中。自言「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之地位。因而難得相當伴侶,東不成,西不合,有失機緣。幸而手邊略有積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學自娛耳!」

在上海,呂碧城生活奢華,住著洋房別墅,出入有豪車接送,盡享繁華。有才,有名,有財,事業上又有很大的成就,又是大美人。時人寫詩稱她「天然眉目含英氣,到處湖山養性靈」「冰雪聰明芙蓉色」,加上由於身家豐厚,打扮入時,一直走在時尚的最前列。而對於當時女性結婚的理由——找個男人養著,她確實沒有結婚的實際需要。

孔雀紗裙,頭插三根翠羽出席舞會。打扮前潮前衛的呂碧城永遠是社交場上的焦點。

而在呂碧城的一生中,有一樣東西要比愛情更值得揣摩,那就是她始終心懷天下,有能力有抱負有情懷,非一般女子甚至是通常意義上的才女可比,既異於蕭紅的不通經濟世務,更不同於張愛玲那種極端精緻的利已主義。

她與秋瑾雖是相知,但關於如何救世及女權方面,許多觀點並不相同,而當秋瑾革命失敗就義之後,無人敢於收屍,是她甘冒大險,將秋瑾遺體運出收葬於西泠之畔,隨後又撰文祭拜,為此引來牢獄之災,若非袁克文為於中斡旋,便要招來殺身之禍。

作為清末最有氣概和風度的兩位女子,呂碧城與秋瑾隔海相望,一文一武,譜奏出一曲末世女子奇情錄。

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四年,攻讀文學與美術,兼為上海《時報》特約記者;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

1930年,呂碧城在日內瓦皈依佛門,作為近代著名的佛門名士,可與弘一法師並論。

呂碧城才華絕高,其詩詞文章於婉約玲瓏中別見雄奇,卻又暗蓄孤憤,被推崇為「李清照後第一人」,傳世著作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從她留下的詩文來看,這種說法倒也實在不算過譽。女詞人之中,就算是宋朝留下《斷腸詞》的朱淑真,無論格局與才情,都要遜色許多,若放在納蘭容若一流,也是當得的。只是她畢生用文言寫作,時光變遷,她身為女子,此後又是白話文的潮流,其文名漸被湮沒。時至今日,這位民國的絕代才女,已鮮為人知。

1943年,呂碧城在香港去世,享年六十歲,所有資財盡捐於寺廟,遺言將骨灰撒入南中國海。據說人生的最後,她於夢中得一詩:「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只此回。」

從萬馬齊喑的清末走到自由奔放的民國,從故鄉那片容不得她的土地,到放眼世界與天下……這份氣魄與際遇,確實少有女子能及,而繁花滿地,卿獨一人,孤傲得像是在廢墟之上盛開的花朵。儘管生命中有狂歡,也有失落。對於這高潮迭起、絕少失手的一生,呂碧城足可自傲,然後雲淡風輕地說一句:「我到人間只此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瓶蹤俠影錄 的精彩文章:

會崑曲工詩畫,卻在錦瑟年華成為6個孩子的繼母;《荷塘月色》享譽文壇,背後離不開這個如荷風竹影般的女人

TAG:瓶蹤俠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