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接種疫苗後的反應中,出現哪種情況應立即去醫院?

接種疫苗後的反應中,出現哪種情況應立即去醫院?

針對出生後不久的新生兒來說,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接種疫苗,但是嬰幼兒在接種疫苗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反應呢?一般來說,接種後的反應分為全身反應和局部反應兩種,局部反應就是在接種後24小時內接種部位出現的炎症反應,如局部紅腫疼痛,有時附近淋巴結可腫痛;全身反應有體溫升高、頭昏、噁心、嘔吐、腹瀉。一般反應一般不需處理,適當休息即可,一般持續1-2天癥狀消退。但是!!!寶寶出現反應,寶媽不能大意,一旦發現情況嚴重,應及時去醫院診治,那麼出現哪種情況應該去醫院呢?

局部反應

1、局部紅腫疼痛:寶寶疫苗接種部位持續紅腫是身體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接種部位一定要保持清潔,無需覆蓋。少數寶寶在接種疫苗以後數小時至24小時或稍後,打針部位的皮膚紅腫,伴疼痛。紅腫的範圍一般不大,僅有少數人紅腫直徑大於3厘米,一般會在24-48小時逐漸消退。

2、硬結:部分寶寶在接種含吸附劑的疫苗如無細胞百白破後,會出現注射部位吸附劑未完全吸收,刺激局部結締組織增生,而形成硬結。

3、卡介苗的特殊局部反應:接種卡介苗後2周左右在局部出現紅腫浸潤,以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大多在8-12周結痂,形成瘢痕,即「卡疤」,這是接種成功的表現之一。整個過程持續2~4個月,化膿、破潰是卡介苗接種後常見的反應過程。除卡介苗外,其他疫苗的接種部位均不會出現膿包樣改變。

處理方法

▼▼▼

輕度局部反應:紅腫直徑和硬結小於1.5厘米,一般不需作任何處理。

較重局部反應:紅腫直徑和硬結介於1.5-3厘米,可用乾淨的毛巾隔塑料紙先冷敷(接種部位不可以接觸水),出現硬結時可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

嚴重的局部反應:紅腫直徑和硬結大於3厘米,應及時去醫院處理。

卡介苗的特殊局部反應:正常的卡介苗接種反應不需處理。切記!!!卡介苗出現的局部紅腫不能熱敷哦!

*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感染。

全身反應

接種疫苗是為了預防一些傳染性強、對人體危害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因為疫苗本身就是減毒或滅活的細菌或病毒,當它進入人體時會對免疫系統進行攻擊,迫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從而達到預防相應細菌或病毒再次進入人體後對人體造成的損傷。所以,疫苗接種後,人體免疫系統被攻擊,就會出現暫時的不適現象,如發熱、胃口差、倦怠、睡覺不踏實、起皮疹但較輕、煩躁、容易惹哭等反應。個別寶寶接種疫苗後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胃腸道癥狀一般以接種當天多見,很少超過2-3天。

處理方法

▼▼▼

發熱 ≤37.5℃以下時,一般不需作任何處理,但應加強觀察,適當休息,多喝開水,避免著涼,防止繼發其它疾病,一般來說1-2天這些反應就會自動消失。但當出現其它全身癥狀如倦怠、煩躁、異常哭鬧等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發熱 >38℃時,甚至發生高熱不退的情況,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兒科就診,以防延誤病情。

預防疫苗接種後還要注意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接種疫苗後,媽媽注意不要立即離開注射的地點,仔細的觀察一段時間後再回家,這樣做,能便於醫生來及時的處理突發的過敏反應。

第二:記得注意適當的休息,不要做一些劇烈的運動,也不要給寶寶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不能用手搔抓接種的部位,以免加重反應。

第三:接種的部位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襯衣記得要及時的勤換、勤洗,暫時不要給寶寶洗澡。

第四:如果寶寶的反應比較強烈或者出現一些異常的反應時,例如:注射局部反應加重,發生感染、化膿現象,高熱持續不退,皮疹有增無減,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現了驚厥反應時,媽媽們就要考慮是不是寶寶接種疫苗的正常反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需要說明的是,不要把疫苗接種後出現的任何現象都歸結為疫苗副作用而懼怕接種疫苗。對於寶寶來說,疫苗接種一定是利大於弊。

END

〖歡迎關注、轉發和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安孕育 的精彩文章:

TAG:安安孕育 |